茶含片产品简介
茶含片属于茶叶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研究领域,推进茶含片的研究是对传统茶行业的创新和变革。,茶含片使用的是直接压片法生产,发展到现在主要采用湿法制粒压片生产。而当今茶含片的国内外研究方向有所不同,国外更注重茶叶提取物含片的开发,强调医用价值,而国内注重超微粉碎技术和浓缩浸提技术对茶含片主辅料进行创新,强调食用价值。[1]
茶含片产品分类
茶含片属于片剂中的口含片,是一类将现代制药和食品加工新工艺相结合,将成品茶粉碎或提取茶叶中的茶多酚、生物碱等有效成分后,并加入其他辅料,精制而成的口含片。
茶含片产品种类
茶叶含片按加工工艺和主辅料特点可以分为茶叶含片、茶叶提取物含片和调味茶含片三大类,三类含片在感官风味、投资设备、功能定位和消费市场具有各自特点。[1]
茶叶含片
茶叶含片是指将茶叶磨成粉或者超微茶粉,配以辅料,混合压制成的一类口含片,注重还原茶叶本身的感官风味,如绿茶口含片、红茶口含片和普洱茶口含片等。[1]
茶叶提取物含片
茶叶提取物含片是指通过提取茶叶中的有效成分,甚至搭配其他医药成分和辅料,混合压制成的一类口含片,强调功能特性,如茶多酚清咽口含片。[1]
调味茶含片
调味茶含片是指利用茶粉或超微茶粉加上其他用以丰富口味的材料和辅料制成的一类茶含片,如果味绿茶含片。[1]
茶含片产品组成
茶含片一共由两大部分组成:主料和辅料。
主料指经粉碎的茶粉、超微茶粉、茶叶提取物、调味材料及中药提取物。[1]
辅料指润滑剂、稀释剂或填充剂、湿润剂或粘合剂、崩解剂、矫味剂及着色剂。
1润滑剂
在药剂学中,润滑剂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助流剂、抗粘剂和(狭义)润滑剂的总称,其中:①助流剂是降低颗粒之间摩擦力从而改善粉末流动性的物质;②抗粘剂是防止原辅料粘着于冲头表面的物质;③(狭义)润滑剂是降低药片与冲模孔壁之间摩擦力的物质,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润滑剂。
因此,一种理想的润滑剂应该兼具上述助流、抗粘和润滑三种作用,但在目前现有的润滑剂中,尚没有这种理想的润滑剂,它们往往在某一个或某两个方面有较好的性能,但其它作用则相对较差。按照习惯的分类方法,一般将具有上述任何一种作用的辅料都统称为润滑剂。
常用的润滑剂有、微粉硅胶、氢化植物油、聚乙二醇类与月挂醇。
2稀释剂或填充剂
稀释剂(或称为填充剂)的是用来填充片剂的重量或体积,从而便于压片的物质。常用的填充剂有淀粉类、糖类、纤维素类和无机盐类等。压片工艺、制剂设备等因素决定了片剂的直径一般不能小于6mm,且片重常在100mg以上,若片剂中的主料仅有几毫克或几十毫克时,不加入适当的填充剂,则无法制成片剂,因此,稀释剂起到的增加体积助其成型的作用是的。
常用的稀释剂有、微晶纤维素、糊精。
3湿润剂和粘合剂
某些主料粉末具有粘性,需加入适当液体诱发主料本身黏性,这时该物质称为润湿剂;某些主料粉末不具备黏性或黏性较小,需加入淀粉浆等黏性物质,才能使其粘合,这时该物质称为粘合剂。
常用的湿润剂有乙醇、蒸馏水。
常用的粘合剂有明胶溶液、蔗糖溶液、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水溶液或醇溶液。
4崩解剂
崩解剂是使片剂在胃肠液中迅速裂碎成细小颗粒的物质,除了缓(控)释片以及某些特殊用途的片剂以外,一般的片剂中都应加入崩解剂。由于它们具有很强的吸水膨胀性,能够瓦解片剂的结合力,使片剂从一个整体的片状物裂碎成许多细小的颗粒,实现片剂的崩解,所以十分有利于片剂中主药的溶解和吸收。
常用的崩解剂有羧甲基淀粉钠、干淀粉、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
5矫味剂
矫味剂剂是指药剂中用以改善或屏蔽药物苦味,使病人难以觉察药物的强烈苦味(或其它异味如辛辣、刺激等等)的药用辅料,矫味剂一般包括甜味剂、芳香剂、胶浆剂和泡腾剂四类。
常见的矫味剂有阿巴斯甜、糖精钠、甜菊苷。
5着色剂
着色剂又称食品色素,是以食品着色为主要目的,使食品赋予色泽和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目前世界上常用的食品着色剂有60余种,我国允许使用的有46种,按其来源和性质分为食品合成着色剂和食品天然着色剂两类。
茶含片主要功效
茶含片的保健功能基于茶叶的保健功能,不同种类的茶含片由于茶叶内含物的差异会导致茶含片的保健功能差异。此外,基于茶多酚的抗炎杀菌功能,茶多酚含片也具有清咽功能,市场上曾出现过茶多酚清咽口含片,有大量关于清咽口含片的研究。
1. 消炎杀菌作用。茶叶中的儿茶素类化合物,对金葡菌、链球菌、伤寒杆菌等多种病菌都具有抑制作用;黄烷醇类能间接地对发炎因子组胺产生拮抗作用,从而达到消炎的目的;茶多酚能凝结细菌蛋白质而致细菌死亡。
2. 明目作用。茶叶中含有较丰富的,能避免白内障的发生;还有原——胡萝卜素,可参与的形成,增强视网膜的辨色能力。
3. 兴奋作用。茶叶中含的咖啡碱和黄烷醇类化合物,能引起高级神经中枢的兴奋;儿茶酚胺能促进循环系统兴奋。
4. 降血压作用。茶叶中含的咖啡碱和儿茶素类能使血管壁松弛,扩大血管管径、弹性和渗透能力,达到降压作用。
5. 降血脂作用。茶叶中丰富的能通过使转移至肝脏,达到降血脂作用。 6. 降血糖作用。茶叶中降血糖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阿拉伯糖、核糖的复合糖、儿茶素类、二苯胺,它们能促进胰岛液的大量分泌,减少血糖的来源;另外、B1还有促进糖代谢的作用。茶叶中的氨基酸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
7. 防龋防口臭作用。茶叶中的氟和茶多酚类化合物可杀死齿缝中的乳酸菌以及其他龋齿细菌;茶多酚还能抑制龋齿连锁球菌;茶叶中还含有芳香物和棕榈酸,可消除口腔中的腥臭味和吸收异味,从而起到防口臭的作用。
8. 利尿作用。茶叶通过其所含的、咖啡碱和芳香油的综合作用,促进尿液从肾脏中滤出。
9. 抗疲劳作用。茶叶通过利尿作用,使体内的乳酸得以排除,可消除肌肉的疲劳。
10. 止痢作用。茶叶中含的儿茶素类能对肠道中的病原菌进行明显的抑制。
11. 醒酒作用。茶叶中含的VC能协助肝脏中酒精水解酶的作用,将酒精水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咖啡碱具有利尿作用,能使酒精迅速排出,并抑制肾脏对酒精的再吸收;浓茶还可刺激被酒精麻痹的大脑神经系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促进血液循环;茶中所含的茶多酚能与乙醇化合,以降低血液中的酒精浓度。
12. 抗衰老作用。茶叶中含的儿茶素类有抗氧化的作用;降血压、降脂等作用也利于长寿。
13. 抗辐射作用。茶叶中含的多酚类有吸收放射性锶并阻止其扩散的作用,还能提高放疗的白细胞数。
14. 抗癌作用。茶叶中含的茶多酚类和儿茶素类,可抑制和阻断亚硝胺的形成,抑制有些能活化原致癌物的酶系的作用,还能消除自由基。抗癌的是绿茶,其次为乌龙茶、红茶。[2]
茶含片发展历史
茶含片的出现离不开片剂机械的传入,据1890年邱格园林(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一篇名为压缩或压片茶的文章记载,当时我国已经有茶含片。这些茶含片在汉口生产,并且其中部分会打包成货物随着砖茶一起从汉口出发,途经伦敦,运往沙俄。尽管茶含片由谁发明尚未可知,但至少在19世纪90年代前茶含片就已经生产出来并被商用。[3]
茶含片的发展
根据压缩或压片茶一文的描述,当时汉口的几家公司采用蒸汽机器以每片2吨的压力对“finest tea dust”进行直接压缩,生产出茶含片,这种方式称为全粉末压片。而提到的“finest tea dust”指的则是品级较高的茶叶碾压而成的粉末。[3]
20世纪末,市场上出现了茶多酚含片,并且随着浓缩提取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以浓缩茶水浸提取物制备的茶粉制成的茶含片。近些年,随着超微粉碎技术的发展,市场中也出现以超微茶粉为主料的茶含片产品。
与浸提浓缩生产的茶粉相比,超微茶粉对茶叶原有的色泽、香气、滋味物质的保留更多。并且茶叶经超微粉碎机破壁处理后,超微茶粉的外接触面变得更大,能更为有效地释放其内含成分,提升人体对茶叶的营养吸收量。
茶含片市场种类
茶含片较传统冲泡茶食用方法更便捷,易携带,深受年轻人喜爱。到了现在,市场上已有不下百种的茶含片,其中浙江大学研发的茶含片等深加工产品市场欢迎和,诸如嗏玛道和茶仕利,都是浙大合作品牌。[1]
茶含片在市场中叫法有很多,还有茶糖和养生茶含片的叫法,有的产品会直接打上“tea candy”的标注。[1] 以下是一些茶含片代表产品及其品牌或企业:
茶爽含片:茶仕利品牌
养生茶含片:嗏玛道品牌
清口茶爽:杭州研茶园
天福茶糖:天福茗茶
茶含片生产方法
茶含片的生产属于片剂的生产,片剂生产的主要方法分为制粒压片法及直接压片法。在茶含片生产中,运用的是制粒压片法的湿法制粒压片。
茶含片的湿法制粒压片
图1 茶含片的湿法制粒压片基本流程[4]
如图1所示,茶含片的湿法制粒压片的基本流程是先将主辅料粉碎过筛后混合,加入适量的润湿剂、粘合剂、填充剂以及崩解剂加工制成软材,再进一步制成湿粒,干燥,整粒后加入润滑剂、崩解剂混合后进行压片。
4.2茶含片的加工设备
茶含片根据生产环境的不同可以分为实验室加工以及加工生产。
4.2.1茶含片的实验室加工设备
过筛:80-100目筛
制软材、湿粒:摇摆式制粒机
干燥: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压片:单冲压片机
4.2.2茶含片的加工生产设备
过筛:80-100目筛
制软材、湿粒:旋转挤压制粒机、转动制粒机、流化床制粒机
干燥:厢式干燥机、隧道式干燥机、微波干燥机
压片:单冲压片机、旋转压片机
图2 生产中各工序使用的设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