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GEC)先研制成功台可编程序控制器,并在通用汽车公司的自动装配线上试用成功,从而开创了工业控制的新局面。接着,美国国MODN公司也开发出可编程序控制器084。
1971年,日本从美国引进了这项新技术,很快研制出了日本台可编程序控制器DSC-8。1973年,西欧国家也研制出了他们的台可编程序控制器。我国从1974年开始研制,1977年开始工业应用。早期的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为取代继电器控制线路、存储程序指令、完成顺序控制而设计的。主要用于:1. 逻辑运算 2. 计时,计数等顺序控制,均属开关量控制。所以,通常称为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进入70年代,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PLC采用了通用微处理器,这种控制器就不再局限于当初的逻辑运算了,功能不断增强。因此,实际上应称之为PC——可编程序控制器。
PLC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部分和电器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部分基本相同,但控制部分是采用“可编程"的PLC,而不是实际的继电器线路。因此,PLC控制系统可以方便地通过改变用户程序,以实现各种控制功能,从根本上解决了电器控制系统控制电路难以改变的问题。同时,PLC控制系统不仅能实现逻辑运算,还具有数值运算及过程控制等复杂的控制功能。
A-B公司产品规格齐全、种类丰富,其主推的大、中型PLC产品是PLC-5系列。该系列为模块式结构,CPU模块为PLC-5/10、PLC-5/12、PLC-5/15、PLC-5/25时,属于中型PLC,I/O点配置范围为256~1024点;当CPU模块为PLC-5/11、PLC-5/20、PLC-5/30、PLC-5/40、PLC-5/60、PLC-5/40L、PLC-5/60L时,属于大型PLC,I/O点多可配置到3072点。该系列中PLC-5/250功能强,多可配置到4096个I/O点,具有强大的控制和信息管理功能。大型机PLC-3多可配置到8096个I/O点。A-B公司的小型PLC产品有SLC500系列等。
ab 变频器是十分能够体现特点的工具之一,不仅仅在于前期设计所涉及的原理有很多,并且给予实际的操作使用板块,似乎也对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的经验技巧要求较高,因此相对应的,我们就需要提前掌握相关方面的信息,以免可能出现的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
配套齐全,功能完善,适用性强。PLC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各种规模的系列化产品,可以用于各种规模的工业控制场合。除了逻辑处理功能以外,PLC大多具有完善的数据运算能力,可用于各种数字控制领域。多种多样的功能单元大量涌现,使PLC渗透到了位置控制、温度控制、CNC等各种工业控制中。加上PLC通信能力的增强及人机界面技术的发展,使用PLC组成各种控制系统变得非常容易。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