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区四情两牌一网":
在监测点设置方面,为保证监测点的稳定性、监测数据的连续性,要求综合考虑土壤类型、种植制度、地力水平、耕地环境状况和管理水平等因素,参考有关规划将监测点设在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等有代表性的地块上,保障监测工作持续稳定开展。
在监测功能区的划分方面,提出建设监测“三区四情两牌一网"模式,即自动监测功能区、耕地质量监测功能区、培肥改良试验监测功能区。其中,自动监测功能区配备田间管理自动监测设施设备,通过物联网系统实现集中展示;耕地质量监测功能区设置长期不施肥区、当年不施肥区、常规施肥区;培肥改良试验监测功能区可因地制宜设置培肥、改良、综合治理试验。同时,为便于耕地质量监测点的统一管理与形象展示,增设了耕地质量监测点标识牌和展示牌式样,介绍监测点基本情况以及主推技术等内容。“三区四情两牌一网"模式,实现地情、墒情、肥情、环情综合监测,达到“一点多用,综合服务"的目标。
在核心监测内容方面,紧扣耕地质量概念,完善优化耕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选择能够表示耕地地力、田间基础设施和土壤健康状况3个方面的监测指标,在监测耕地土壤耕层厚度、容重、土壤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土壤理化指标基础上,补充监测土壤物理性状指标(紧实度、水稳性大团聚体)、土壤生物性状指标(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土壤健康指标(铬、镉、铅、汞、砷、铜、锌、镍)。在此基础上,针对区域耕地质量突出问题,在五年监测内容中增加部分补充性监测指标,如阳离子交换量、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等。要求土壤样品送具备相关检测资质的检验机构集中检测。
据了解,将结合《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的发布实施,做好标准宣贯和培训,进一步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为促进耕地资源永续利用、实现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