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盐镀锌工艺流程
除油——热水洗——水洗——酸洗——电解除油——热水洗——水洗——弱酸浸蚀——水洗——镀锌——水洗——热水洗——热稀碱液浸泡脱膜(2g/L NaOH 50~60。C 液浸1分钟)——水洗——出光——(10g/L NaCl 30g/L HNO3 1~2秒 空中停留5秒)——水洗——钝膜——热水烫(60。C左右)——自然干燥——老化(60。C以下,2~4min)——检验——入库
钾盐镀锌镀液的配制
1、称取计量、氯化锌倒入槽内,用60。C热水加入槽内至槽容积1/2,搅拌至溶解。
2、将所需量工业级硼酸,用80。C热水溶解后,加入(1)液中。
3、加入2g/L锌粉,充分搅拌2小时后立即过滤,加入至规定容积的4/5。
4、将计量FZ-91A,经3~5倍水稀释后,在不断搅拌条件下,均匀地先后分别加入镀液中,加水至规定刻度值,调PH值至工艺范围,小电流处理4小时,试镀合格后正式投产。
注意事项:掉入槽内铁件应及时取出,若配合FK-411钾盐镀锌抗铁剂,防止铁离子污染效果更佳;每添加5~6次B型,插加一次A型效果更好。若镀深孔复杂零件及钕铁硼件滚镀,应每添加5~6次A型,插加一次B型。消耗量(25。C时)<175ml/KA.H 。
钾盐镀锌也就是各位所说的酸锌。在目前国内使用中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误区:
1、光亮剂耐温性越高越好
2、pH范围越广越好
3、使用中主要成份分开补加
其实不然。无论是何镀种,都有一个使用温度范围,笔者认为镀锌的温度范围就是15~30摄氏度。
镀锌中使用的添加剂、光亮剂在温度高时都不稳定,基本上温度每提高10度,添加剂的消耗会提高1倍,主要是夹杂在镀层中,无论是从经济的角度还是从镀层性能的角度,都不利。
再说pH范围。在酸性镀锌中,锌以简单离子存在于镀液中,pH的变化会改变其存在形式。在钾盐镀锌中,pH高于5.5时,锌离子会以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形式析出,夹杂于镀层中或沉积于镀槽底部,影响槽液的使用和镀层的性能。
镀液中主要成份的缺失主要是工件的带出,在主要成份补加时,是按配槽比例同时补加,既可保持槽液的稳定,又可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