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舆县历史沿革
夏、商时期,平舆为挚国,为古诸侯国之一,国君任姓,古城在今西塔寺,周朝时并入沈子国。因周文王之母太任归省家书中有“平舆”抵达(即坐车平安回到娘家)字样而得名。
周朝,周公之孙始封于沈,建立沈子国,古城在今射桥乡古城村,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为蔡所灭。
战国时期,沈地属楚,为平舆邑。
秦朝,置平舆县,治所在今平舆北射桥乡古城村。
三国时期,平舆县属魏,豫州汝南郡。
晋朝,平舆县属豫州汝南郡。
南北朝,废平舆县。
北魏,复置,治所在今平舆县城西南。
北齐,废。
隋朝,大业二年(606年)复置平舆县,属豫州。
唐朝,贞观元年(627年)废县,辖地并入新蔡县。天授二年(691年)复置,治所在今平舆县城,属河南道蔡州。
五代时期,属蔡州。
北宋,属京西北路蔡州。
金国时期,属南京路蔡州镇南军。
元朝,废县,辖地并入汝阳县,属河南江北道汝宁府。
明、清时期,属河南布政使司汝宁府汝阳县。
时期,属河南省第八区汝南县。
1951年4月,复置平舆县,属信阳专区。
1965年,信阳、驻马店分为两个专区,平舆县属驻马店专区。[2] [15]
2020年2月2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平舆县退出贫困县,正式脱贫摘帽。[7]
平舆县行政区划
截至2018年,平舆县辖3个街道、11个镇、5个乡,有古槐街道,清河街道,东皇街道,杨埠镇,东和店镇,庙湾镇,射桥镇,西洋店镇,阳城镇,郭楼镇,李屯镇,万金店镇,高杨店镇,万冢镇,十字路乡,玉皇庙乡,老王岗乡,辛店乡,双庙乡,平舆县人民政府驻清河街道。[5]
统计用区划代码 | 名称 |
411723001000 | 古槐街道 |
411723002000 | 清河街道 |
411723003000 | 东皇街道 |
411723101000 | 杨埠镇 |
411723102000 | 东和店镇 |
411723103000 | 庙湾镇 |
411723104000 | 射桥镇 |
411723105000 | 西洋店镇 |
411723106000 | 阳城镇 |
411723107000 | 郭楼镇 |
411723108000 | 李屯镇 |
411723109000 | 万金店镇 |
411723110000 | 高杨店镇 |
411723111000 | 万冢镇 |
411723202000 | 十字路乡 |
411723205000 | 玉皇庙乡 |
411723208000 | 老王岗乡 |
411723209000 | 辛店乡 |
411723211000 | 双庙乡 |
平舆县地理环境
平舆县位置境域
平舆位于河南省东南部,驻马店市东部,两省(河南、安徽)三市(驻马店、周口、阜阳)结合处,东与新蔡县、安徽省临泉县毗邻,北与上蔡县、项城市接壤,西与汝南县相连,南与正阳县交界。介于北纬32°44′—33°10′、东经114°24′—114°55′之间,总面积1282平方千米。[2-4]
平舆县地形地貌
平舆县地处淮北平原,地势平坦,西北略高于东南,海拔在39—47米之间,坡降1/4000—1/6000。[1]
平舆县气候特征
平舆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兼有两种气候带的气候特征,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气候温暖,雨水较为充沛。年平均气温15℃,1月份平均气温1.5℃,7月份平均气温27.8℃。年平均降水量904.3毫米。年平均日照2016.3小时,无霜期230天左右。[16]
平舆县水文概况
平舆县地处淮河水系,有大小河道3400余条,全长4140千米。淮河支流小洪河和汝河流经县境,小洪河县境内长50.2千米,流域面积939平方千米,占平舆县面积的73%,汝河县境内长20.54千米,流域面积290平方千米,占平舆县面积的22%。
平舆县自然资源
平舆县水资源
平舆县境内地下水埋藏总量年平均为2.41亿立方米,丰水年达3.3亿立方米,干旱年仅1.7亿立方米。水质属重碳酸盐型淡水。地下水平均埋深1至3米,低洼地区1至2米。洪河、汝河两岸地下水与河水相连,埋深3至4米。全县60%的面积属于浅、深层富水区,40%的面积属于浅层中等富水、深层富水区。单井出水量每小时30至100立方米。浅、深层富水区包括后刘、万冢、玉皇庙、郭楼、古槐镇、东皇庙、辛店7个乡镇,单井出水量浅层70立方米/小时,深层100立方米/小时。浅层中等富水、深层富水区有十字路、高杨店、杨埠、东和店、老王岗5个乡。浅层单井出水量30立方米/小时,深层出水量100立方米/小时。浅层富水和浅层中等富水区有射桥、庙湾、双庙、万金店、李屯、西洋店6个乡。[17]
平舆县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末,平舆县主要地类数据如下:
一、耕地
耕地90055.82公顷(135.08万亩)。其中,水田1.70公顷(25.5亩);水浇地34444.95公顷(51.67万亩),占38.25%;旱地55609.17公顷(83.41万亩),占61.75%。我县耕地全部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
二、园地
园地1728.49公顷(2.59万亩)。其中,果园1406.58公顷(2.11万亩),占81.38%;其他园地321.91公顷(0.48万亩),占18.62%。
三、林地
林地4932.79公顷(7.40万亩)。其中,乔木林地1715.04公顷(2.57万亩),占34.77%;竹林地1.11公顷(16.65亩),占0.02%;其他林地3216.64公顷(4.82万亩),占65.21%。
四、草地
草地45.45公顷(681.75亩)。其中,人工牧草地16.41公顷(246.15亩),占36.11%;其他草地29.04公顷(435.60亩),占63.89%。
五、湿地
湿地15.77公顷(236.55亩)。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我县全部为内陆滩涂,主要分布在汝河周边。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0865.47公顷(31.30万亩)。其中,建制镇用地3346.89公顷(5.02万亩),占16.04%;村庄用地17483.64公顷(26.23万亩),占83.79%;采矿用地0.70公顷(10.50亩);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34.24公顷(0.05万亩),占0.17%。
七、交通运输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3113.30公顷(4.67万亩)。其中,铁路用地6.79公顷(0.01万亩),占0.22%;公路用地909.12公顷(1.36万亩),占29.20%;农村道路2144.43公顷(3.22万亩),占68.88%;机场用地52.96公顷(0.08万亩),占1.70%。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7193.61公顷(10.79万亩)。其中,河流水面1092.23公顷(1.64万亩),占15.18%;湖泊水面43.10公顷(0.06万亩),占0.60%;坑塘水面1686.93公顷(2.53万亩),占23.45%;沟渠3271.95公顷(5.58万亩),占51.74%;水工建筑用地649.40公顷(0.97万亩),占9.03%。[37]
平舆县植物资源
平舆县水生、湿生植物有:荻、萍、较叶黑藻、聚草轮藻、金鱼藻等。
芬香植物有:花椒、小茴、藿香、薄荷。
野生植物有:小蓟(刺儿菜)、稗草、艾、狗尾草、扫帚苗、蓼(辣蓼稞)、蒺藜、灰灰菜、马齿菜、荠菜、莎草、蒲公英(鹅儿食)、车前、牵牛(喇叭花)、画眉草、免丝、茅草、芦草等。此外,还有中药材、野生大豆等。
用材树种有:泡桐、臭椿、楝、榆、国槐、刺槐、柳、丧、梓、愀、杨、川楝、松、柏、杉、皂角、棠梨等。
灌木树种有:荆条、紫穗槐、杞柳、竹子、冬青等。[17]
平舆县动物资源
鱼类有:鲢、鲤、鲫、草鱼、鲶鱼、青鱼、鳝鱼、乌鳢、黄颡鱼、鳜鱼、撵花鱼、麦穗鱼、泥鳅、螃蟹、龟、鳖、沼虾等。
两栖类有:蟾蜍、青蛙。
爬行类有:壁虎、蜈蚣、蝎子、蚰蜒、蛇、蚯蚓等。
鸟类有:鸽子、鹌鹑、斑鸠、黄莺、画眉、燕子、麻雀、喜鹊、乌鸦、猫头鹰、鹰、啄木鸟等。
野生哺乳类有:貂、鼠、蝙蝠、野兔、山猫、黄鼠狼等。
昆虫类有:蜜蜂、蚂蜂、蜻蜓、瓢虫、线虫、草蛉、赤眼蜂、食蚜蝇、蜘蛛、蚂蚁、螳螂等。[17]
平舆县人口
截至2017年末,平舆县总人口101.86万人,常住人口72.17万人。人口出生率12.33‰;人口死亡率6.58‰;自然增长率5.75‰。城镇化率达到40.2%。[6]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平舆县常住人口为728672人。[32]
平舆县政治
职务 | 姓名 |
---|
县委书记 | 刘飞 |
常务副县长 | 代元辉 |
副县长 | 马林、孔杰、马全丽、张旭东、王楠 |
资料来源:[35] [41] |
平舆县经济
平舆县综述
2020年,平舆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5.20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7%。分行业看,产业增加值49.0420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08.2319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107.9270亿元,增长4.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3:41.8:40.9调整为18.5:40.8:40.7。其中,产业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38]
固定资产投资
2020年,平舆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完成1012608万元,增长6.9%。其中,产业集聚区完成251676万元,同比增长-28.9%,占全县投资额的24.9%;商务中心区完成258678万元,同比增长-8%,占全县投资额的25.5%。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投资253034万元,比上年增长-13%,民间投资737855万元,比上年增长13.3%。按产业分:产业投资166054万元,比上年增长127.4%;第二产业投资233405万元,比上年下降15%;第三产业投资613149万元,增长2.3%。全年亿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50个,完成投资626940万元,比上年增长7.9%。[38]
财税收支
2020年,平舆县财政总收入166006万元,增长9.5%。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4559万元,增长10.1%。全年税收收入87152万元,增长7.8%。各税种完成情况是:增值税28648万元,增长1.7%,企业所得税7142万元,增长28.1%,个人所得税1086万元,增长3.7%;城镇土地使用税3795万元,下降13.2%;土地增值税12224万元,下降27.2%;契税10238万元,增长19.4%;耕地占用税18381万元,增长63.1%。非税收入37407万元,增长15.8%。
2020年,平舆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23699万元,下降4.8%。主要项目支出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5915万元,下降31.1%,公共安全支出20026万元,下降12.6%,教育支出102128万元,增长0.1%,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015万元,增长0.8%,科学技术支出16770万元,增长165.5%,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18999万元,增长1%,卫生健康支出94228万元,下降2.3%,节能环保支出7120万元,增长2.8%,城乡社区支出29001万元,下降19.5%,农林水支出67948万元,增长0.7%,交通运输支出4501万元,下降3.5%。[38]
人民生活
2020年,平舆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43元,增长5.4%,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91元,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770元,增长2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85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017元,增长2.7%。
2020年,平舆县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1%,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6.0%,衣着类持平,居住类下降0.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8%,交通和通信类下降3.0%,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0%,医疗保健上涨1.6%,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5.7%。[38]
平舆县产业
种植业
2020年,平舆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98.6万亩,上升0.01%。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21.4万亩,增长0.16%;油料作物种植面积40.5万亩,增长4.05%。蔬菜种植面积28.08万亩,增长2.46%。
2020年,平舆县粮食总产量876847吨,增长0.2%。其中:夏粮总产量570709吨,下降3.43%;秋粮总产量306138吨,上升7.78%;油料总产量66418.5吨,增长0.74%。蔬菜总产量756015吨,增长3.33%。[38]
林业
2020年,平舆县营造林面积340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340公顷,参加义务植树65万人次,义务植树数量220万株。年末森林覆盖率22.65%。全县共有综合性公园5个,小游园40余处。[38]
畜牧业
2020年,平舆县肉类总产量58467吨,比上年增长6.9%。其中:猪肉产量41000吨,增长12.03%。牛肉产量2200吨,增长2.09%。羊肉产量3300吨,增长0.92%。禽肉产量11900吨,下降4.33%。生猪年末存栏558600头,增长49.16%;生猪出栏538100头,增长10.43%。牛出栏14500头,增长2.22%,羊出栏259200只,增长3.3%,家禽出栏8239400只,增长3.31%。禽蛋产量29400吨,增长12.67%,蜂蜜产量208.5吨,下降0.31%。[38]
生产条件
2020年,平舆县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万亩,截至2020年末,平舆县有效灌溉面积111.33万亩,增长4.2%;除涝面积新增9000亩,年末达到70.23万亩,增长1.3%。新增机电井1004眼,年末达到19760眼,增长3.7%。节水灌溉面积新增42900亩,年末达到19.35万亩,增长19.0%。农业机械总动力169.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2%。农用大中型拖拉机4804台,增长4.8%;稻麦收割机2243台,增长1.2%;玉米联合收割机1769台,增长2.6%;小型拖拉机76700台,增长-2.1%。[38]
平舆县第二产业
工业
2020年,平舆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706810万元,比上年增长5.5%,完成工业增加值467630万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50751万元,比上年增长4.6%,增加值452494万元,比上年增长5.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9.9%。规模以下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6059万元,比上年增长6.3%,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15136万元,比上年增长6.9%。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有制工业完成增加值447806万元,比上年增长6.4%。大中型企业完成增加值121756万元,比上年下降20.3%。高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8889万元,比上年上升45.2%。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21054万元,增长1.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215570万元,增长8.5%。全年工业用电量23512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4.2%。年末产业集聚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0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477064万元,完成增加值404820万元,增长14.5%。其中,主导产业增加值完成240667万元。[38]
建筑业
2020年,平舆县全社会建筑业总产值1041813万元,增长12.5%,实现增加值266176万元,增长7.9%。资质内的建筑企业51家,比上年增加9家。[38]
平舆县第三产业
服务业
截至2020年末,平舆县规模以上服务业44家,全年完成营业收入84455万元,同比增长16.4%。年末商务中心区共有限上企业54家,较上年增加4家。其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16家,规模以上服务业20家,房地产企业18家。[38]
国内贸易
2020年,平舆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05863万元,比上年增长-2.5%。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34878万元,增长-2.6%;农村消费品零售额70985万元,增长-1.2%。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599159.4万元,增长-1.7%,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06704万元,增长-6.6%。[38]
对外经济
2020年,平舆县进出口总额5438万美元,同比增长50.5%。[38]
招商引资
2020年,平舆县实际吸收外资432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6%;实际利用省外资金31.35亿元,增长3.5%。[38]
房地产业
截至2020年末,平舆县房地产开发企业45家,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43528万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商品住宅投资313345万元,同比增长24.9%;商业营业用房投资30183万元,增长-38.3%,全年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172.6万平方米,增长0.9%。[38]
邮电通信
2020年,平舆县完成邮政电信业务总量54018万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电信业务总量39053万元,增长9%;邮政业务总量14965万元,增长15.1%。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0567户,下降12.7%,其中:县城固定电话用户9137户,下降17.3%,农村电话用户1430户,增长35.5%。用户58.36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5%,互联网用户16.77万户,比上年增加4.07万户,增长32.1%。[38]
旅游业
2020年,平舆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4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8亿元。全县共有3旅游景区2处,星级酒店2家,国内国际旅行社10家。[38]
金融业
截至2020年末,平舆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459894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3.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983770万元,比去年末增长13.6%。人民币各项余额1729309万元,增长26.6%。其中:短期435267万元,增长8.5%,中长期1294041万元,增长34.2%。[38]
保险业
2020年,平舆县保费收入18872万元,增长12.6%。其中:人寿保险费收入12738万元,财产保险保费收入6134万元。全年赔款及给付4401万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人寿保险赔款及给付1269万元,财产保险赔付3132万元。
[38] 陈蕃公园
平舆县交通运输
平舆县交通
平舆县西距京港澳高速公路、京广高铁、京广铁路、107国道50千米,东距京九铁路80千米,G328、106国道穿境而过。南北向大广高速公路、东西向新阳高速公路在平舆交汇,以县城为中心,形成了周边至驻马店、周口、漯河、信阳等城市的1小时经济圈,至武汉、郑州、合肥的3小时经济圈。[39]
2020年,平舆县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0649万元,比上年增长2.7%。[38]
平舆县运输
2020年,平舆县完成货物周转量120398万吨千米,比上年下降14.4%,货运量1458万吨,下降5.4%;客运周转量41192万人千米,比上年下降10%,客运量94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0%。[38]
平舆县社会事业
平舆县科技事业
2020年,平舆县共申请348件,180件,发明拥有量49件。全县拥有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全县规模以上企业R&D经费支出1427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4.7%。全县全年完成产品认证企业5家,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360台件。[38]
平舆县教育事业
截至2020年末,平舆县共有普通高中4所,招生5188人,较上年同期下降0.65%,在校生15401人,下降1.23%,毕业生5178人,下降11.73%。普通初中29所,招生12309人,较上年同期下降7.34%,在校生38886人,增长2.08%,毕业生11782人,增长10.77%。小学290所,招生15787人,较上年同期下降9.49%,在校学生98764人,增长2.75%,毕业生12359人,下降10.01%。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所,招生689人,较上年同期下降20.07%,在校学生1609人,下降0.37%,毕业生279人,下降5.1%。幼儿园在园幼儿32557人,较上年同期下降6.94%。全县“两免一补”安排资金15697万元,增长15%,资助困难学生77455人次,增长22.38%。[38]
平舆县文化事业
截至2020年末,平舆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52个,文化馆和公共图书馆各1个,文化站19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各1座,广播电台1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99%,电视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9%,有线电视用户数2.42万户。[38]
平舆县体育事业
2020年,平舆县在市级以上体育比赛中,共获得2枚银牌。体育销售额3989万元,下降53.2%。[38]
平舆县卫生事业
截至2020年末,平舆县共有卫生机构309个,其中医院和卫生院共3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专科疾病防治医院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7008人,其中,职业医师和职业助理医师2024人,注册护士2395人。卫生机构床位数6734张。[38]
平舆县劳动就业
2020年,平舆县城镇新增就业11468人,增长5.7%。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903人,增长8.4%,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17%。[38]
平舆县社会保障
截至2020年末,平舆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64133人,增长1.5%,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4798人,增长7.9%。参加社会医疗保险人数935713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35282人。全年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5330人,增长12.5%共有143人领取失业保险金。[38]
平舆县社会福利
截至2020年末,平舆县共有11829人享受城镇居民生活保障,全年发放城镇居民生活保障金4760万元,农村居民47740人享受政府生活保障,全年发放农村居民生活保障金10885万元。全年救助城乡医疗困难群众40586次,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3101万元。[38]
平舆县环境保护
2020年,平舆县总体水质状况为四类水质,V类及劣V类水质断面全面消除。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9天,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1.9%。PM10平均浓度为73微克/立方米,较上年下降18%,PM2.5平均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较上年下降17%。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50吨,增长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150吨,综合利用率为99%。[38]
平舆县安全生产
2020年,平舆县没有发生安全生产伤亡事故。[38]
平舆县历史文化
平舆是沈姓、冉姓、挚姓、汝南周姓的发源地。文物古迹主要有沈子国故城遗址、挚地遗址、月旦亭遗址、陈蕃墓、普照寺塔、安成故址等。[2]
名单 | 介绍 |
---|
殷商挚国故城遗址(县保) | 位于平舆县城。东起文化馆,西至烈士陵园,南到清河边,北及永盛花园小区。始筑于商代,并在先秦及以后历代长期使用。 |
沈子国故城遗址(省保) | 位于射桥镇古城村,西周遗址。面积202万平方米。为周文王第十子季载的封国。是中华沈氏的发源地。该遗址为中原地区保护较好的西周、春秋古城遗址之一。 |
先秦汝坟故城遗址(县保) | 又称安成故城。位于老王岗乡兴旺店村委一带,城垣呈梯形。是中原地区重要的先秦古城之一。据考证,《诗经》中《关雎》、《汝坟》等十一篇创作于此。故城南有安成世家豪族的茔地,号称“十八冢”。 |
阳城故城遗址(县保) | 位于后刘乡新集村一带,城垣呈长方形。春秋时为楚所置。秦统一六国后,置阳城县,属陈郡。据考为中国农民起义陈胜的乡里。西汉时阳城改属汝南郡。东汉初年裁并入汝阳,为世家袁安的庄宅。唐代在故城遗址上建阳城寺院,至仍有遗存。 |
战国韩古城遗址(县保) | 位于后刘乡韩古城村。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重要军事设施---壁垒遗址。 |
东皇庙(县保) | 位于县城挚地大道中段东侧。原名圣母庙,又名东塔寺,是一座始建于周代,道教与佛教兼容,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庙。主要殿宇包括:圣母殿、文王殿、东皇阁、老君殿、罗汉殿、袁安祠、二龙祠、陈蕃祠等。寺庙设有诸多地方名人专祠。该寺庙多次毁于战火,又历代重修,今仅存东皇阁。 |
洪山庙(县保) | 位于后刘乡洪山庙村,与上蔡白龟庙、淮阳太昊陵齐名,为“豫南三大古庙”之一。远古名谷神庙,据考为商纣王之子殷洪大难余生,自号“洪山隐居”(又名洪山道人)隐遁处。主要殿阁有:洪君殿、先王殿、玉皇阁、牛王宫、马王殿、龙王殿、奶奶殿、阎王殿、天王殿、罗汉殿等。 |
仙翁庙(县保) | 位于东和店镇仙翁庙村,是当地百姓为纪念为民驱魔看病的仙人费长房而建的庙宇。 |
郭寺遗址(县保) | 位于万冢乡郭寺村。建于隋代开皇元年。五代毁于兵火,宋代重修。主要殿阁有:佛祖殿、罗汉殿、文殊殿、普贤殿、观音阁等建筑。与射桥开元寺和附近的阳城寺院齐名,曾为汝东名寺。60年代初废弃。 |
东冈寺遗址 | 位于老王岗乡小岗村西。初为老子庙。东汉中期,人们“诵黄老之微词,尚浮屠之仁祠”,因庙址滨邻汝水鸿隙陂,为当时中原地区的重要漕道,建东岗寺,至唐代达到鼎盛。曾有佛祖殿、佛光殿、老子殿等殿堂十余座,并有大面积寺田。清末废于捻军起义。 |
回龙寺遗址 | 位于老王岗乡贾屯村。相传是西汉时期人们为祈祷龙王回此休息、颐养天性而建,名龙社,又称廻龙庙。东汉时期拓建佛教各殿阁,唐代达到鼎盛。主要殿宇为大雄宝殿、龙王殿等。 |
白龙庙遗址 | 位于老王岗乡白龙王庙村。古为当地人民为祈求白龙造福乡民而建造。宋代以后,庙内曾建玉皇大帝、土地、三奶奶诸殿阁,香火旺盛。建国后废弃。 |
玉皇庙遗址 | 位于玉皇庙乡玉皇庙村。原名为“光武庙”、“刘秀庙”,后名玉皇庙,是豫南地区的道教圣地。始建于东汉末期,历代重修,60年代初废弃。主要建筑有玉皇阁、天师观、刘秀殿、贾娘娘祠等,其中以玉皇阁大。 |
庙湾镇会馆庙 | 位于庙湾镇北区。明代晋秦商人相地脉、卜吉凶,于镇北邻河处创立“山陕会馆”。内设关帝殿、乐楼、天王殿、财神殿、灶君殿、马王殿等。关帝殿气势恢弘,蔚为大观。60年代,山陕会馆废弃,今存马王殿和修复的“关帝殿”及六块明清碑刻。 |
庙湾镇东岳庙 | 又名东王庙,位于庙湾镇东区。建于宋代,明时重修。供奉齐天大帝、东王黄飞虎、太上老君、南天老母、西天老母像。南端有一口古井,井上建有供奉姜子牙的庙舍。该庙60年代废弃,90年代初有信徒重修,但形制较小。 |
陈蕃祠遗址 | 又名“陈公祠”,位于射桥镇西关。是东汉末期为奠念名重当朝的太傅陈蕃而建。陈蕃晚年因“党锢之争”,被宦官势力,被朱震密葬于此,附近有古称“古冢十二座”的陈蕃后裔墓葬。祠内主要殿堂有:陈公堂、朱震祠、黄浮祠、陈逸祠、范滂祠等,历代修葺。近代祠堂毁于兵火。 |
张令公祠 | 又名张令公庙,位于射桥镇古城南。张令公,即汉代平舆县令张熹,字季智,桂阳郡临武县(今湖南衡阳市)人。张熹为官清廉,爱民如子,深得百姓拥戴。因天大旱而焚身求雨,当地百姓立祠纪念。历曾屡毁屡修,60年代废弃。90年代初当地信徒筹建祠舍数间,恢复祭拜仪式。 |
董孝子祠遗址 | 位于射桥镇古城村东南,与仙女庙毗邻。董孝子即董永,西汉时期寓居汝南,为孝子,因卖身葬父感动世人。并与美丽贤淑、擅长纺织的玉贞姑娘产生了忠贞不渝的爱情,后世神化为董永和七仙女的传说。当地百姓为纪念董永的孝行,在其故居上建董孝子祠。近代毁于兵火。 |
织机庙遗址 | 又名仙女庙,位于射桥镇古城村东南,是纪念汉代汝南孝子董永及其妻七仙女的庙宇。据考证为晋代修建,主要殿堂有:孝子祠、玉女殿(又称七仙女殿)、织机房、月圆堂等殿阁。 |
射桥壶仙观遗址 | 位于射桥镇古城村西南,是古人祭祀悬壶济世的壶公和弟子仙翁费长房的观阁。门题“悬壶济世”。东汉时汝南郡治在今射桥镇古城村一带,这里盛传壶公和弟子费长房救死扶伤、惠济黎民、鞭笞百鬼、驱使社公的传说。晋代,当地人们建造殿堂两座,一座为“壶公祠”,一座为“仙翁观”,各具殿舍五间,合称“壶仙观”。 |
生死祠遗址 | 又名“范张庙”、“鸡黍庙”,位于射桥镇古城村南。是当地群众为纪念张元伯、范巨卿、郅君章、殷子微生友、死友之情而建。祠中建生友堂、死友堂,讴歌人间信义真情。初年,毁于兵火。 |
四贤观遗址 | 位于射桥镇古城村南。据考证,为东汉末年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四贤罹难阔别重逢之地,时称“古城聚会”。后人为纪念四人古城聚会,在此建起“四贤观”。主要殿堂有:赵云祠、张飞祠、关公祠、刘备殿、四贤观等。 |
开元寺遗址 | 位于射桥镇中,是豫南地区一座唐代名刹。该寺占地500亩,并有大量寺田,规模宏大。建供奉释加牟尼舍俐的佛塔和天王殿、普贤殿、文殊殿、观音殿、地藏殿、佛贤殿、高僧殿、弥陀殿、佛光殿、藏经阁、三圣祠等大型殿宇。元、明、清曾置僧纲寺,为豫南的佛教中心。该寺60年代被毁,但明代重修的碑碣仍在。 |
龙王庙(县保) | 位于县城东北十千米处,是一座千年古庙。该庙清代以前颇具规模,除分造六色神龙宝殿外,还建有禹王殿、玉皇殿、佛祖殿。每年三月十五日举行庙会。战争时期河南省立百泉乡村师范学校迁移该庙,利用庙址扩建学校。今仅存青龙殿与《皇清重修龙王庙碑记》的残碑一块。 |
射桥黉学 | 又名“孔庙”,位于射桥镇小学院内。始建于明泰昌年间,主要建筑有大成殿、东西庑圣迹殿、诗礼堂、崇圣祠等,近代毁废。现仅存诗礼堂。该殿堂为明清时县科庠生科举后举行尊孔授仪的场所,对宣传封建文化有一定的影响。现存诗礼堂系清代重修,整个建筑保护完整。 |
普照寺秀公戒师和尚塔(省保) | 又名普照寺塔,位于李屯乡普照寺村西,系金代高僧秀公戒师和尚的墓塔。普照寺原名崇林寺,始建于唐代,毁于清咸丰十年,现仅存一塔。该塔建于金明昌五年(1194年),高14米,共7级,为密檐式砖砌塔,结构严谨,雕刻精美,是豫南地区一座金塔。 |
平舆县人物
平舆有被尊为“中国胎教人”的周文王母亲太任,有秦末率众揭竿而起的张楚陈胜,有被史界赞为“朝臣三君子”之一的东汉名臣陈蕃,有被誉为“平舆渊有二龙”的月旦人物许靖和许劭,还有清末捻军首领陈大喜等先贤英烈。
太任 | 周文王姬昌之母。[18] |
陈蕃 | 东汉太傅,汉朝重臣。[19] |
阚敞 | 字子张,东汉汝南郡平舆人。 |
万道同 | 字慧清,号懒园居士,万冢乡万寨人,晚清贡生,人称万拨贡。 |
陈大喜 | 字泰和,今平舆县东皇庙乡老围子村(时为陈家寨),为清末的太平军首领之一。 |
张熹 | 字季智,东汉桂阳郡临武人,汉灵帝时任平舆县令。他为官清正,爱民如子,百姓尊称他为“青天张令公”。 |
陈胜 | 平舆县阳城镇(今平舆西北)人。秦朝末年反秦义军的首领之一,与吴广一同在大泽乡率众起兵,成为反秦义军的。 |
郭了凡 | 原名郭超尘,平舆县西洋店乡郭寨人。 |
许靖 | 平舆县人。年轻时与堂弟许劭俱,善于品评乡党人物,尤其重视对人伦品行的评价。 |
周浚 | 西晋时安城人(今平舆老王岗一带),是周平王少子汝坟侯周烈的后裔。浚天资聪颖,承袭家教,善识人才高下,以才辩于世。 |
戴凭 | 东汉汝南郡平舆人。少时聪颖,博学多才,尤钻《京氏易》。 |
赵倜 | 今平舆县玉皇庙乡人,曾任河南省督军。[42] |
| 曾任[20] 中共委员、农村工作小组副组长[4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2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委、党委书记[22] 、新疆党委书记[23-24] 。[36] |
平舆县地方特产
1980年平舆白芝麻获国家经贸部授予的“优质产品”称号,1988年平舆县被河南省命名为白芝麻外贸出口基地县,1997年平舆县被国家批准为商品油料基地县,1998年平舆县被国家列为白芝麻标准化种植试点县,2000、2001年连续实施了国家财政支持科技扶贫白芝麻标准化生产项目建设。
平舆县白芝麻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左右,种植面积、总产、年出口量均居全国县级,素有“中原百谷首,平舆芝麻王”之称。平舆白芝麻以个大籽饱、皮薄肉厚、色泽洁白、口味香醇等品质享誉国内外,是平舆县传统的出口商品,年出口量1500万千克左右。
1986年代表河南省在北京农展馆参加全国优质农产品展览,被原部长何康赞道“河南小磨油香,一”。[25-26]
平舆县荣誉称号
平舆是中国车舆文化之乡、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8] 、全国防水防潮之乡[9] 、国家卫生县城[10] 、省级园林城市[10] 、全国文明县城。[10]
2018年12月,确定为第二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7]
2019年9月20日,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名单公布,平舆县获组织创新奖。[28]
2019年11月,入选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11]
2020年1月22日,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12-13]
2020年3月,入选2020中国青年乐业百佳县市。[29]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30]
2020年11月,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14] 。
2021年1月14日,入选办公厅公布的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名单。[31]
2021年11月1日,入选拟命名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公示名单。[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