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企业百科 产品百科 技术百科 人物百科

樊高琼 我有新说法
27 0
樊高琼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农业大学1994级学士、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1998级硕士、2001级博士,2005年7月获农学博士学位。2008年1月任副教授,2013年3月任教授,2011年入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农药检定所农药登记药效试验植调剂项目技术负责人,近五年主编教材1本,科普图书1本,参编教材4本,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三和第六)、二等奖1项(二),17项(发明人12项),主编地方标准2项。

目录

樊高琼研究内容

(1)带状种植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
西南麦区是我国第三大麦区,小麦主要分布在丘陵旱地,以套作为主,西南麦区又以四川为主,四川省套作小麦占小麦种植面积的85%以上。由于丘陵区种植制度复杂,基础设施不完善,生产水平相对较低,套作小麦产量徘徊在3000 kg hm2左右;同时,该区域农业生产相对落后,长期以来主要依靠手工劳作,成本高,效益低。如何高产、优质、高效成为该限制区域小麦生产的瓶颈,也是限制四川乃至西南小麦生产发展的瓶颈。
鉴于此,课题组针对四川气候生态特点和带状种植的特殊性,研究带状种植小麦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小麦/玉米带状复合群体双高产的生理生态基础及群体配置技术,以及复合系统水肥(药)高效利用理论与技术,研发适合于四川丘陵旱地地理条件、土壤条件、种植制度的播种机及配套动力机具,并研究与机械化生产配套的农艺技术,实现丘陵旱地带状种植小麦的高产、优质、高效,同时西南麦区带状种植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理论空白和机械化生产技术空白,推动西南小麦的持续发展。
此外,该团队与四川省农科院小麦栽培课题组合作,致力于解决四川小麦增产、提质、增效的措施和途径,促进四川小麦产业化,弘扬四川小麦在全国的地位和度。本研究团队的科研基地在四川省仁寿县现代农业专家大院,四川省农科院小麦栽培课题组的科研基地在广汉专家大院。
(2)植物化控
以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为手段的作物化学控制技术,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应用的范围、规模和效益发展迅速,特别是在解决一些传统技术无能为力的生产难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作物高产高效生产的重要保障技术,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课题组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植物生长延缓剂—烯效唑,成功应用于培育小麦壮苗、提高产量、促进品质改良方面,研究成果于2010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近年来,针对四川小麦播种立苗期间的干旱问题,拟选用适宜的调节剂,研究增强小麦品种抗旱性的化控技术及机理,促进化控技术在小麦抗逆栽培上的应用。
作为农药检定所农药登记药效试验植调剂项目技术负责人,每年承当多个植调剂田间药效试验,涉及粮油作物的萌发出苗、壮苗培育、增产、提质、抗倒、枯叶(棉花、马铃薯)、催熟(棉花)、抑制腋芽生长(烟草)等;果蔬上的促进果实膨大、增产、改良果蔬品质、果蔬保鲜;园艺作物上的促进扦插或移栽成活(绿化树)、调节草坪生长等方面,接触面广,为同学提供的实践机会多。

樊高琼代表性成果

1. 西南小麦产业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2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证书号:2012-1-0152
2. 主要作物种用化控抗逆壮苗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2010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6,证书号:2010-1-0244
3. 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的调控机理与应用,2006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证书号:2006-2-0009
4. “烯效唑调控水稻的机理与应用”于2007年完成成果鉴定(三)
5. 小麦产业提升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2年5月完成成果鉴定(三)
标准:
1. 麦(油)—稻水旱轮作模式周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 1530-2012,2013年3月1日发布
2. 丘陵旱地套作小麦机播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 1657-2013,2014年3月1日发布
研究论文:
1. 樊高琼,李金刚,王秀芳,郑亭, 郭翔, 陈溢, 吴中伟,杨文钰等. 氮肥和种植密度对带状种植小麦抗倒能力的影响及边际效应[J]. 作物学报, 2012,38(07): 1307-1317
2. 樊高琼, 杨恩年, 郑亭, 吴中伟, 王秀芳, 邵庆勤, 杨文钰.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氮素积累和运转及籽粒蛋白质品质的影响.生态学报.2012,32(12):3940-3949
3. 樊高琼,郑 亭,陈 溢,李金刚,吴中伟,王秀芳,杨文钰.耕作方式、播深及覆土对机播套作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14):20-25(EI收录)
4. 樊高琼,吴中伟,郑亭,王秀芳,张祝萍,谭春荐,郭翔,杨文钰.氮肥运筹对四川丘陵旱地带状种植小麦碳素同化、运转和产量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2012,26(3):238-243
5. 郑亭, 樊高琼*, 陈溢, 李金刚, 荣晓椒, 李国瑞, 杨文钰. 行数与行距配置对带状条播小麦群体及个体质量的影响. 作物学报.2013,39(5):885-895.
6. 郑亭, 陈溢, 樊高琼*, 李金刚, 李朝苏, 荣晓椒, 李国瑞, 杨文钰, 郭翔, 株行配置对带状条播小麦群体光环境及抗倒伏性能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2013,46(8):1571-1582
7. 吴中伟,樊高琼*,王秀芳,郑亭,邱康健,杨文钰.氮肥运筹对四川丘陵区机播套作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2,18(1):18-26
8. 陈溢,郑 亭,樊高琼,廖功磊,王强生,陈苇.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拖拉机行走对四川丘陵旱地土壤特性及小麦生长的影响.水土保持学报.2013,27(6):147-151
9. 陈 溢,樊高琼*, 乔善宝, 郑 亭,李金刚, 淳雁, 荣晓椒,李国瑞.小四轮田间行走对四川丘陵旱地土壤特性及冬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水土保持学报.2013,27(3):194-198,203
10. 郑 亭,樊高琼*,王秀芳,吴中伟,杨文钰,毛树明,孙万军,宋宗奇.耕作方式、播深及覆土对机播套作小麦麦苗素质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5):164-168(EI收录)
11. 李金刚,樊高琼,汤永禄,李朝苏,吴 春,陈 溢,郭 翔,马宏亮.四川丘陵旱地小麦机播技术配套耕作措施研究及综合评价分析,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3):357-366
12. 李金刚,樊高琼,汤永禄,李朝苏,吴春,陈溢,黄伟仁.耕作措施对四川丘陵旱地小麦前期群体质量和土壤水分的影响,西南农业学报,2014
13. 樊高琼, 杨文钰, 任万军, 郑亭, 雍太文, 王小春, 陈明祥, 白文进. 不同带宽对套作小麦产量及边际效应的影响.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9,27(2).-133-136
14. 樊高琼, 杨文钰, 雍太文, 郑亭, 任万军, 王小春, 龚德洪, 董云章, 陈敏. 不同前作对套作小麦花后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9,27(2).-137-140
15. 苟 文,马荣朝,樊高琼,杨文钰,刘 琳,雷小龙.套作模式下链环式覆土器的参数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12):33-37(EI收录)
16. 苟文,马荣朝,杨文钰,樊高琼,雷小龙,惠昆,杨慧珍. 小麦免耕播种机开沟器的设计. 农业工程学报,2012,28(25):21-2517. 雍太文,陈小容,杨文钰*,向达兵,樊高琼. 小麦/玉米/大豆三熟套作体系中小麦根系分泌特性及氮素吸收研究[J]. 作物学报, 2010,36(3): 477-485
18. 樊高琼,刘帆,任万军,杨文钰. 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叶片衰老特性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7, 25(1): 9-13.
19. 樊高琼,杨文钰,邵庆勤,任万君,刘帆. 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淀粉和激素含量的变化及其关系[J]. 麦类作物学报. 2007, 27(2): 327-330.
20. 樊高琼,刘帆,邵庆勤,任万军,杨文钰. 小麦蛋白质和淀粉含量与籽粒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关系[J].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7, 43(1): 36-40.
21. 樊高琼,杨文钰,任万君,邵庆勤. 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叶片衰老期间碳氮代谢的效应[J]. 麦类作物学报. 2004, 24(4): 88-91.
22. 樊高琼,杨文钰,任万君,刘帆. 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叶片衰老期间有关酶活性的影响[J].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4, 40(5): 556-560.
1. 一种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号ZL201320032363.4),日期:2013-7-31
2. 一种种肥异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号ZL201320032382.7),日期:2013-7-31
3. 一种植物根系取样器(号ZL201220662937.1),日期:2013-6-5
4. 一种撬窝装置(号ZL2012 2 0474039.3),日期:2013-3-20
5. 一种培养皿放置转移装置(号 ZL201220446453.3,第1发明人),日期:2013-2-27
6. 一种培养皿放置转移架(号ZL201220340616.X,第1发明人),日期:2013-1-23
7. 一种地表沟槽尺寸测量尺(号ZL201220295798.3,第1发明人),日期:2013-1-9
8. 一种植物根系取样组件(号ZL201220258982.0,第1发明人),日期:2012-12-12
9. 一种丘陵旱地带式套作小麦免耕播种施肥机(号ZL 201020506553.6,第1发明人),日期:2012-9-1210. 一种小麦免耕播种机的覆土器(号ZL 201220002892.5,第1发明人),日期:2012-9-19
11. 排种排肥通畅的丘陵旱地带式套作小麦免耕播种施肥机(号:ZL201120506552.1,第1发明人),日期:2012-8-1
12. 一种丘陵旱地带式套作小麦免耕播种施肥机及其开沟器(号:ZL201120505119.6,第1发明人),日期:2012-8-1
13. 一种液肥施用覆膜机(号:ZL201120470867.5,第6发明人),日期:2012-9-5
14. 一种播种机(号:ZL201120394709.6,第6发明人),日期:2012-7-4
15. 一种地表清理器(号:ZL 2011 2 0085523.2,第4发明人),日期:2011-11-2
16. 带状间套作小四轮拖拉机(号:ZL 2011 2 0085543.X,第4发明人),日期:2011-11-2
17. 一种播种机(发明,号:201110314541.8,第6发明人),日期:2013-12-25
18. 大豆玉米时空错位利用栽培方法(发明,号:ZL2012032700616340,第5发明人),日期:2012-7-18
著作及教 材:
1.《农作物高产优质栽培新技术》,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2010.04出版,主编;
2.《农学概论》(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08出版,参编;
3.《作物栽培学各论》南方本(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06出版,参编;
4.《作物栽培学总论》(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2011.06出版,参编;
5.《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作物上的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丛书)(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08出版,第二主编。
6.《作物栽培学总论》(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2006.08出版,参编
7.《作物栽培生理研究文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08出版,副主编
8.《农业标准化概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12出版,参编
9.《作物栽培学各论》(南方本)(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04出版,参编
10.《农学概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出版,参编;
11.《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粮食作物上的应用》(“十五”国家重点图书).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第二主编

樊高琼科研项目

1.四川省“十二五”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子专题:小麦新品种生产潜力及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子课题主持. 2011NZ0098-15-3
2.套作小麦播种机具研发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资金, 四川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 主持;
3.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麦类作物四川创新团队专项,四川省,四川省,协作专家,2013
4.药检所植调剂药效试验,技术负责人.
5.省级标准制定专项计划, 麦(油)—稻水旱轮作模式周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主持
6.省级标准制定专项计划, 丘陵旱地套作小麦机播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主持
7.套作小麦机械化栽培技术及机理研究,四川省青年基金项目,主持;
8.四川旱地新三熟麦/玉/豆模式节水栽培技术研究, 四川省引进、管理人才项目,主持;
9.西南麦区小麦加工品质形成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参加
10.现代农作制模式构建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西南丘陵地区多熟高产高效生态农作制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年子课题主持
研究生培养:
1.郑亭,硕2010级,在读期间获四川农业大学优秀硕士论文培育基金,以作者发表论文3篇,获国家奖学金2万元;
2.陈溢,硕2011级,在读期间以作者发表论文2篇,以第二权人2项,510项,获校级优秀毕业生;
3.李金刚,硕2011级,在读期间以作者发表论文2篇,以第二权人4项,获国家奖学金2万元。[1]
参考资料


目录
相关产品RElAT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