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技术方向 | 设备名称 |
---|---|
化学分析 | 辉光放电质谱仪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仪 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质谱仪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 光电直读光谱仪 移动直读光谱 空心阴极光谱仪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碳硫分析仪 氢分析仪 氧氮氢分析仪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电位滴定仪[21] |
力学性能 | LM247AT显微维氏硬度计 FV-700维氏硬度计 显微维氏硬度计 TESTOR 1080 硬度计 数显洛氏硬度计 全洛氏硬度计 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 热机械疲劳试验机 拉扭复合疲劳试验机 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 小载荷疲劳试验机 高频疲劳试验机 电子拉伸试验机 电子拉力试验机 电子试验机 超高温电子试验机 液压试验机 示波冲击试验机 摆锤式冲击试验机 小能量冲击试验机 高温蠕变持久试验机[22] |
无损检测 | 工业CT无损检测分析系统 射线(胶片、CR\DR)检测系统 系列丝棒管无损检测系统 超声相控阵无损检测系统 超声水浸C扫检测系统 超声A扫检测系统 渗透检测系统 涡流探伤仪 磁粉探伤仪[23] |
金相分析 | 高温金相显微镜 三维金相自动分析成像设备 研究型金相显微镜 自动磨抛机 全自动电解抛光腐蚀机 热压全自动镶嵌机[24] |
结构分析 | 场发射扫描电镜 Zeiss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环境扫描电镜 钨灯丝扫描电镜 FEI钨灯丝电镜 原位高温拉伸台 扫描电镜用加热载台 透射电子显微镜 表面分析系统 X射线衍射仪 电子探针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接触式表面形貌仪 白光干涉仪 台阶仪 三离子束切割仪 精密氩离子减薄仪系统 离子减薄仪 全自动振动抛光机 凹坑仪[25] |
腐蚀分析 | 环境扫描电镜 扫描电镜 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 X射线衍射仪 材料显微镜 体式显微镜 手动磨抛机 热压镶嵌机[26] |
热物性能 | 示差扫描量热仪 超高温综合热分析仪 高温热重分析仪 热分析-质谱仪联用 低温导热测试仪 高温热导仪 高温激光导热仪 超高温激光导热仪 热导率测试仪 高精度低温膨胀仪 石英膨胀仪 热机械分析仪 超高温立式热膨胀仪 高温弹性模量测试装置 双样品高温弹性模量仪 高温电阻系数分析仪 激光粒度仪 激光粒度形态分析仪 全自动气体置换法真密度仪[27] |
热力模拟及特种制备 | 热模拟试验机 光学浮区法单晶体生长炉 激光加工机 激光高通量真空环境制备多元合金装置[28] |
获奖时间 | 获奖名称 | 获奖类别 | 获奖等级 | 主要完成人 |
---|---|---|---|---|
2020 | 大尺寸高性能非晶及非晶复合材料可控制备基础研究 | 辽宁省自然科学奖 | 二等奖 | 朱正旺,张宏伟,李正坤,李宏,张海峰 |
2020 | 绿色高耐蚀镁合金防腐蚀涂层制备理论与应用 | 辽宁省自然科学奖 | 一等奖 | 王福会,杜克勤,李瑛,张涛,严川伟 |
2020 | 基于铁电极化的量子材料构筑及其亚埃尺度结构调控 | 辽宁省自然科学奖 | 一等奖 | 马秀良,唐云龙,朱银莲,王宇佳,刘颖 |
2019 | 超高温碳纤维增强碳-陶瓷复合材料研究及其应用 | 辽宁省自然科学奖 | 二等奖 | 汤素芳,胡成龙,[邓景屹],刘文川,成会明 |
2019 | 金属材料的搅拌摩擦焊接与加工基础研究 | 辽宁省自然科学奖 | 一等奖 | 马宗义,肖伯律,倪丁瑞,薛鹏,王东 |
2018 | 压水堆核电高温高压水环境材料损伤关键测试技术及成套装备与应用 | 国家技术发明奖 | 二等奖 | 韩恩厚、吴欣强、王俭秋、郦晓慧、匡文军、彭群家 |
2018 | 超长寿命疲劳裂纹萌生机理与寿命预测 | 国家技术发明奖 | 二等奖 | 王清远(四川大学),杨振国(金属研究所),杨帆(金属研究所),张继明(金属研究所) |
2018 | 高性能碳基储能材料及其器件的研究 | 辽宁省自然科学奖 | 一等奖 | 李峰、成会明、王大伟、周光敏、李娜 |
2018 | 高纯净超厚尺度均质钢制备技术与应用 | 辽宁省技术发明奖 | 一等奖 | 李殿中、栾义坤、傅排先、孙明月、王培、李依依 |
2017 | 新型亚稳金属材料制备技术及应用 | 辽宁省技术发明奖 | 一等奖 | 张海峰、李扬德、付华萌、张宏伟、李宏、吕曼棋 |
2017 | 太阳能转换用光催化材料的设计与构建 | 辽宁省自然科学奖 | 一等奖 | 刘岗、成会明、牛萍、潘剑、谢英鹏 |
2017 | 高质量石墨烯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基础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奖 | 二等奖 | 任文才、成会明、陈宗平、吴忠帅、高力波 |
2016 | 镁合金的腐蚀防护及提高使役性能的关键技术 | 辽宁省技术发明 | 一等奖 | 韩恩厚、单大勇、宋影伟、许道奎、王俭秋、柯伟 |
2016 | 压水堆核电高温高压水环境材料损伤关键测试技术装备与应用 |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韩恩厚、吴欣强、王俭秋、匡文军、郦晓慧、谭季波 |
2015 | 石墨烯材料的控制制备与应用探索 | 辽宁省自然科学奖 | 一等奖 | 任文才、成会明、陈宗平、吴忠帅、高力波 |
2015 | 铜管高效短流程技术装备研发及产业化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张士宏(第2名)、刘劲松(第8名)[30] |
《金属学报》 | 《金属学报》创刊于1956年,是由中国主管、中国金属学会主办、金属研究所承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材料冶金领域的学术性期刊,是中国材料冶金方面的期刊之一,刊登冶金科技和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具有创新性、高水平和有重要意义的原始学术论文以及反映学科发展状况的综述和信息性文章,已被SCI、EI、CA、SA、JICST和AJ等国际六大检索全部收录。[15] |
《金属学报(英文版)》 | 《金属学报(英文版)》《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English Letters)》创刊于1988年,是由中国金属学会主办、金属研究所承办的直接刊登冶金科技和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英文原始论文的期刊,以稳定质量、不断提高办刊水平、提高刊物的影响力、为国家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为办刊宗旨,以短、快、新为特色,接受和发表中国国内外直接英文来稿。先后被EI、CA、MA、SA等国际、检索系统收录。[16] |
《JMST》 |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简称《JMST》,是由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和金属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国际性英文学术期刊,是中国创办的材料本英文学术杂志。《JMST》刊登中国和来自世界各国的具有创新性和较高学术水平的原始科技论文。并设有特约综述、快报、简讯及国内、外材料界杰出学者简介等栏目,内容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重点放在高新材料的性能、组成、制备及结构和机理等。办刊的目的是加强国际材料界的学术交流,跟踪当代材料科学发展的前沿,促进材料科学技术进步。《JMST》自1995年起被“SCI”收录,并为“EI”的核心期刊,还被“CA”“MA”“PASCAI”“JICST”“SA”“AJ”及“CSA”等十余种国际检索系统收录,并成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17] |
《材料研究学报》 | 《材料研究学报》(CJMR)原名《材料科学进展》,创刊于1987年,是和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主办、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和金属研究所承办的中文综合类学术期刊,报道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以及材料科学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新研究成果,特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各类国家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刊登中国国内外具有创新性和较高学术水平的关于材料,特别是高新材料的成分或组成、结构、制备和性能的评述论文和研究论文。收录该刊的中国国外检索系统有:美国《美国工程索引》(EI)、《化学文摘》(CA)和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JICST)。该刊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18] |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由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和金属研究所主办,是全国性核心学术期刊,创刊于1981年,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中国在腐蚀与防护学科高水平的研究报告,以具有创新性的原始科研论文为主,并适当篇幅刊登综述及技术报告等。刊登的文章涉及腐蚀与防护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能代表中国该领域学术水平,文章内容与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文章占半数以上。[19] |
Corrosion Communications | 《Corrosion Communications》是爱思唯尔与金属研究所合作的腐蚀与防护领域的新期刊,发表腐蚀和保护领域的创新原创学术研究文章和高级评论,专注于*的腐蚀监测与检测技术、交互环境下的腐蚀机理与防护技术、轻合金防护、长效防腐涂层、环境下的腐蚀与防护、*防腐材料的开发及多尺度腐蚀模拟计算。[20] |
时间 | 成果名称 | 奖励 |
---|---|---|
2009年1月 |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 | 2008年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1] |
2020年1月 | 材料学科研究生相关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 | 2019年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2] |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考评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职务 | 姓名 |
---|---|
所长 | 左良 |
党委书记 | 徐岩 |
副所长 | 徐岩、孙晓峰、刘岗、陈星秋 |
党委副书记、书记 | 谢光锋[3] |
姓名 | 任期 |
---|---|
李薰(任) | 1953—1980 |
师昌绪(第二任) | 1980—1986 |
徐曾基(第三任) | 1986—1990 |
李依依(第四任) | 1990—1998 |
叶恒强(第五任) | 1998—2001 |
卢柯(第六任) | 2001—2012 |
杨锐(第七任) | 2012—201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