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火灾强度简介
扑救林火有人工扑打、用土灭火、用水灭火、用气灭火、以火灭火、开设防火线阻止火灾蔓延、人工降雨、风力灭火机、化学灭火、爆炸灭火和航空灭火等基本方法。
2、扑救形式 扑灭森林火灾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灭火方法(也称积极灭火法或进攻型灭火方法),另一种是间接灭火方法(也称建立防火线隔离法或以守为攻型灭火方法)。
森林火灾强度扑救形式
直接灭火方法
是使用灭火机具直接与火交锋,使火停止燃烧。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弱度、中度地表火(人能靠近灭火),不适合猛烈燃烧地大火或树冠火。直接灭火法采用的机具很多,可以使用机械扑火工具,也可以用化学灭剂、水、土。
间接灭火法
主要使建立防火隔离带,如开防火线、挖防火沟、以火攻火等。它主要适用于猛烈燃烧的地表火、树冠火和难灭的地下火。
( 间接灭火法): 主要用于扑救大面积、大强度、大风条件下的火灾和阻止大面积荒火烧入林内的情况下使用。主要方法是利用河流、道路和山脊作为依托条件开设防火线,阻隔火的蔓延。
1、 人工开设防火线。在火前方一定距离,选择与主风方向垂直,植被较少的地方,人工开设防火线,并清除防火线上的一切可燃物质。防火线宽度一般不少于30米,长度应视火头蔓延的宽度而定,伐倒的植被倒向火场一边。开设防火线时要强调质量,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要立即返工。防火线形成后,要派足够人员在外侧守护,严防火烧越防火线。
2、火烧防火线。火烧防火线的技术性强,危险性大,如掌握不好极易跑火。因此,必须选择有经验的指挥员指挥,组织足够人力,选好风向,在三级以下风力时进行。风力太大不宜使用。
火烧防火线一般选择在火头的前方,利用河流、道路作依托条件,迎着火头,在火头前进的方向的对侧开始点火,利用风力灭火机使火向火场方向蔓延,两火相遇产出火爆,降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而将火熄灭,阻止火蔓延。采用火烧防火线方法灭火时,点火人员一般相间5米,向同一方向移动同时点火。逆风火速一般小于每小时60米,为了使大火烧到时能烧开100米以上的区域,点火则应该提前20—30分钟进行,可以采用拉多道火线的方法逆风点火。
3、 如果火势进一步扩大,指挥员应根据火势、地形、地被物、气象、扑救力量等情况,考虑变更扑救方法和扑救队伍的任务及配备,掌握好支援队伍和物资,力争控制局势。
4、 在指挥扑救时应注意判断扑救力量和火势的相互联系,根据火的发展蔓延速度,划分间接扑火区和直接扑火区,确定间接扑火方式和作业地点,分配扑火任务,落实责任,实行分片包干。
5、 选派有扑火经验的同志和经过培训的扑火队(组)到重要火场部位扑救,其余人员配合扑火。在山脊开设防火线,一是要进行严格验收;二是当火烧向防火线时,应组织扑火人员及时撤退;三是已经开好防火线,当火烧向防火线时,指挥员要沉着坚定,指挥有序,主动进攻及时扑灭越界火、飞火、阻止火蔓延。采用火烧方法开设防火线时,要将扑火人员分成点烧组、扑火组、清理组和扑火预备队,边点扑边清,指挥员要统一行动,严密组织,及时掌握火情变化,立即采取果断措施。
6、当扑救时间较长,一线扑火人员疲劳时,要及时使用预备队伍,撤换一线扑火人员,避免因过度疲劳,造成人员伤亡。
7、当火势激烈凶猛,间接和直接扑火方法难以奏效时,应当利用日出、落日前后一段时间大气湿度大,风小,火势较弱的有利时机,限度组织扑救力量,投入扑救战斗。
8、 利用防火线阻止火势蔓延成功后,指挥员要重新调整扑火方案、扑火力量和扑火任务。一是留下部分人员清理余火,看守火场,警戒飞火,防止复燃;二是主要扑救力量转移,由外向内边打边清;三是配备适当预备力量,以应付情况突变。
森林火灾强度中国火灾案例
1、2009年2月12日12时30分左右,福建省三明市沙县高砂镇端溪村突发森林火灾,由于风大火势迅速蔓延,山火已经蔓延七个村庄,烧毁山林二千余亩。福建省正组织各种专业力量全力扑救火灾,已转移群众八百余人,有关部门尚未接到人员伤亡报告。图为高砂镇境内的公路上,来往的车辆从火丛旁串流而过。
2、2009年2月11日16时,湖南长沙县金井镇新沙村新屋组村民因烧田埂引发的森林火灾,经当地干部群众500余人奋力扑救,到12日5时,火势得到控制,过火面积约12公顷。金井镇政府综合治理办公室副主任汤杨在组织其他人员撤离时被大火包围,不幸殉职。
3、2009年2月12日中午11时许,湖北咸宁潜山林场发生森林大火,至午1时30分许,过火面积已超过500亩。因咸宁市、消防、林业、电力等部门人员和附近数百名村民扑救及时,很快扑灭了大火,未造成人员伤亡。据警方透露,此次起火原因是有村民在山下砍伐路边野草后焚烧引起,该名村民已被警方,而潜山林场总的过火面积尚在调查中。
4、2009年2月12日14时左右,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白腊乡、赤水镇、后山镇、观兴乡、麻城乡、水潦乡和古蔺县德耀镇、马嘶乡、箭竹乡九个乡镇相继发生森林火灾。13日4时30分左右,大火被全部扑灭,火情附近群众及扑火人员等均未出现伤亡情况。泸州市应急办表示,此次森林火灾叙永县的过火面积为1150亩,古蔺县过火面积还在核查中。初步分析,此次森林火灾是农民野外用火造成的。叙永县两名生产用火(烧草木灰作农肥)人已被机关控制。当地正在组织清理明火,防止死灰复燃。起火面积和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5、2009年2月12日下午4时左右,贵州毕节市海子街镇彭家寨村和层台镇付家沟村境内相继发生森林大火,森林大火已造成当地村民2人死亡2人受伤。截至12日23时20分,彭家寨村的森林大火已被扑灭,当地消防官兵仍在紧急扑救付家沟村的森林大火。
6、2009年2月12日下午,云南昭通市彝良、镇雄、大关、盐津、威信5个县的十几个乡镇不同程度发生森林火灾或森林火情。由于当地风力很大,达到七级,且山高坡陡,救援人员无法靠近,火势难以控制,加之火灾发生的林区或地方交通通信极其不便,甚至不通公路或是通信盲区,因此扑救难度极大。火灾发生后,当地立刻启动应急预案,组织300余人到罗坎乡、1000余人到小草坝林场进行扑救。截至13日9时30分左右,发生在彝良县小草坝乡和镇雄县罗坎乡的森林火灾基本扑灭。9时50分时,当地扑救人员正在清理火场,直到确认大火扑灭。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国家森林局局长杜永胜日前表示,受一些地方持续干旱和去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今年春季,中国大部分地区森林火险等级持续走高,部分地区出现历史的森林火险,已具备发生特大森林火灾的物质和天气条件,防火形势异常严峻。
森林火灾强度发生伤亡事故原因
1、 火行为的变化判断失误。
2、 顺风逃生。
3、 直接扑打火头。
4、 在草甸、杂灌中避火。
5、 对地形条件认识不清,没有建立避火安全区。
6、烟熏呛和高温烤灼。一氧化碳是浓烟中对人危害最严重的气体。当森林可燃物燃烧不时产生一氧化碳。产生不燃烧的情况:
a.清晨发生的草甸火。
b.发生在陡峭、闭塞谷地中的林火。
c.发生在防火期前后的林火。
d.通过粗大死地被物或腐烂物时的林火。
e.在南方常绿色植物类型中发生的林火。
许多可燃物能产生高达200℃以上的地面温度,并能轻而易举地形成1000℃以上的空气温度,而人体在高于120℃的环境中就会丧失功能。
7.扑火队员过度疲劳
8.对小火掉以轻心
小火给人以错觉,扑火安全意识淡化,也不建立避火安全区,往往因掉以轻心而发生意外伤亡事故。
9.对林火的极度恐惧,惊惶失措。
没有接受扑火训练的扑火人员,因受到林火产生的轰鸣声和浓烟、高温的危害而引起极度恐惧,惊惶失措、失去统一指挥,乱跑乱串而发生伤亡事故。
10.火烧木、乱石砸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