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m air优势
图1
与MAX AIR,AIR-SOLE相比,这种气垫显得更软,但同时也提供了更好的弹性,能够为穿着者提供更佳的反应,因此在篮球鞋上,装备这种气垫的鞋子通常提供给后卫以及一些小前锋;也有部分鞋子在前掌安装ZOOM AIR而后掌配备MAX AIR等,这种鞋子兼具两种气垫的优点.
zoom air用途
ZOOM AIR一般在鞋子外面是看不见的,有这种气垫的鞋一般会在鞋身写有ZOOM AIR字样。
图2
代表性的鞋款有ZOOM KOBE,ZOOM HUARACHE 2K,ZOOM LEBRON系列等。
zoom air减震原理
首先,zoom air的构造就是一片扁平状的气垫,然后中间是许多尼龙纤维,纤维的上下两端有一个织物的平面,用可能是热压的方式固定在气垫的上下内壁,因气体具有等方向膨胀的性质,会有形成球状的趋势,所以会把尼龙纤维拉直成紧绷状态,因而形成平衡,使能维持在这么薄的厚度(8mm),否则一定会鼓起来。
尼龙纤维的形式大致有两种,
XXXXXXXXXXXXXXXX ← 较薄的zoom air所采用(厚度低于8mm)
┬┬┬┬┬┬┬┬
││││││││ ← 一般的zoom air、zoom max所采用
┴┴┴┴┴┴┴┴
那这些尼龙纤维如何避震呢?你一定跟我开始的想法一样,以为是尼龙纤维自己回弹的是不是?这就是我之前感觉奇怪的地方。
举个例子,当我们拿着一条牙线把它拉直,这时候它跟zoom air中的尼龙纤维一样呈现紧绷的状态,当把它用力往中间压的时候会怎么样呢?直接软掉,不会往两端弹。
那zoom air到底是为什么会有这种弹性呢?答案其实很简单,你我小时候都学过,就是张力,先来看看平常的zoom air
┬┬┬┬┬┬┬┬当它上下两端受到压力时,
││││││││受力位置的尼龙纤维会像牙线
││││││││一样疲软、失去紧绷状态,
┴┴┴┴┴┴┴┴上下两个面的距离变短,但重点就是受力位置以外的尼龙纤维。
││
┬┬┬╮↓↓╭┬┬┬
│││ ┬┬┬ │││
│││ │││ │││
│││ ┴┴┴ │││
┴┴┴╯↑↑╰┴┴┴
││
受力部分的体积缩减,原本在那位置的空气被挤到其它地方,造成未受力位置的气压增加,体积膨胀,尼龙纤维也被拉长。
被拉长的尼龙纤维张力会增加,比原本的平衡状态值还大,因为距离比较短,所以应该能维持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当力量过了值以后,较大的张力会把尼龙纤维强制拉回原本的长度,并将张力大小降到平衡状态值。
所以未受力部分的体积会缩减,并将空气往受力部分挤压,此时原本的受力部位的气压也会因此增加,产生一股往上下冲的力量,这就是我们所感觉到的弹力。
综合来说就是zoom air本身就是气垫,已具有气垫的避震缓冲性质,但中间加入了上下端固定的尼龙纤维支撑材料,在避震时可以纤维本身被拉长所增加的张力来阻止受力部分继续溃缩,所以zoom air才能在那么短的距离中,提供相当优异的避震能力,接着再以增加的张力强制拉回纤维平衡状态时的长度,挤压空气使得原本受力部位气压增加而回弹,所以有着令人惊讶的弹性与反馈性。
如果就普通air的避震原理来看,主要也是因未受力部位体积增加,塑料皮膨胀所产生的张力,来提供回复的弹性,而zoom air除了同样拥有塑料皮的张力,还多了许多尼龙纤维,所以回复速度与弹性就比普通air更优秀。
一言蔽之,利用尼龙纤维的张力与气压之间的相互调节来产生避震与反馈的作用。
因此在理论上,全掌式zoom air因为重点受力部位以外区域比前后式的要大,能提供张力的尼龙纤维数量较多,对避震与弹性有帮助,Zoom air的设计师自己也提过,全掌式zoom air的避震表现总是令人惊讶。
但是在足弓需要更多支撑而非避震这个角度来看,其实还是可以把zoom air的范围往足弓以外的部份扩展,并且把厚度增加(zoom max)来提高避震能力,并非使用全掌式zoom air就一定会比较理想。
zoom air气垫门
在2017年央视3·15晚会上,央视曝光了耐克的一款HYPERDUNK 08 FTB气垫鞋并没有气垫,虚假宣传,并遭遇消费者维权。
3月15日晚,气垫门经央视曝光之后,舆情迅速升温。新浪、腾讯等多家新闻网站在时间作出报道,众多传统媒体还在其微博也及时发布相关消息,使得该事件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耐克“虚假报道”“如何理赔”等问题之上。面对迅速爆发的舆情,耐克很快发表了一份致歉声明,在提出退货并全额退款的同时,将为购买该款产品的消费者提供在耐克购买单件产品七五折的优惠券,同时还注明优惠券的限用范围。然而,这一回应非但没有起到平息的作用,反倒招致了消费者对耐克“虚假宣传”“欠缺诚意”“忽悠中国消费者”等更多质疑。
耐克紧接着再发出一版声明,放低了姿态表示,诚恳接受政府监管部门和消费者的监督,将积极解决问题,加强管理。
3月16日,媒体对耐克气垫门事件持续关注报道,网友则通过社交媒体畅抒己见,吐槽和质疑之声充斥荧屏。当天,耐克发出了第三份声明,但除了“歉意”并无其他实际内容,对一再要求的“三倍赔偿”依旧只字未提。
3月17日,相比前一天,关注度有所缓和。这一天,耐克发布了第四份声明,表示“一次性全额退款并肆仟伍佰元”,承诺兑现“三倍赔偿”。
截至2017年3月20日16点,该博文转评数近3.1万。截至3月20日18点,各大新闻客户端相关新闻共计1017篇,微博超过3700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