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煤质检测误差减少的对策分析
煤炭广泛应用于炼油、医药、精密铸造和航空航天工业等众多领域,各工业部门对所用的煤都有特定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煤炭检测的精确度直接决定着煤炭的参数和性能,也决定着煤炭的应用价值和应用方向。因此煤炭检测的准确性是对煤炭检测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之一,作为煤炭检测人员,不仅要根据煤炭的用途进行煤的质量检测,而且要善于分析判结果的准确性,查处产生误差的原因,进一步研究减少误差的办法,不断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程度,可以说,减小测定误差是提高煤炭检测精准度的根本方法,其对策分析如下:
一、 减少误差所采取的对策
1.1 煤样采取误差
实际的检测过程中,采样通常是产生误差的环节,其
造成误差占整个误差的80%。实验室检测统计的资料充分证明,采样、制样和化验3项中,采样比制样、化验对检测数据的影响要大,且不易控制。人工采样过程中,采样单元,子样数目和质量不符合要求,煤堆采样代表性差、采取全水分样品的问题较多。机械化采样中,未经系统性能鉴定试验即使用、系统性能鉴定试验方案不科学、以及不能根据被采煤炭的具体情况调整采样方案等问题较为突出。从而确保总样具有代表性,尽可能使用机械化和自动化采样设备进行采样,同时保证至少每半年核对一次采样的精密度。
1.2 煤样制样误差
为了减少煤样制备可能产生的误差,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执
行《煤样的制备方法》的规定。对于制样设备,按标准的要求检查其性能和规定是否符合制样需求。制样方案的设计,制样操用及流程,缩分粒级和相应保留质量都应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收样后制备要快,以免煤样变质,特别是针对全水分煤样的制备,更要及时,以免造成水分散失,与真值偏离较大。加工不同样品时,及时清洗制样工具,防止样品混杂、相污。定期检查制样的精密度。
1.3 煤质化验设备
对于仪器、设备造成的系统误差,在试验时,一定要使用
经过检定、校准合格的实验仪器,并确保仪器、设备在检定周期内使用,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对设备定期做期间核查工作,确保设备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符合检测的要求。对于发生故障,重新使用或新购的仪器、设备,需通过校准或自校证明其性能恢复完好方能投入使用。
试验室的环境条件对仪器设备的检测结果会造成重大影响,检测人员应在技术标准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检测,当环境条件严重偏离试验的要求,应暂停试验。保持室温相对稳定,无空气对流,有条件的实验室应安装空调;相邻的设备应避免相互干扰,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只有确保仪器、设备在正常状态下运行,才能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1.4 先取合适的标准和检测方法
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的正确,检测的数据和结果才更有说
服力,也才更科学。通常情况下,应首先使用强制性标准,对于不属于强制标准调整范围的,应先用性标准、行业标准。对于必须使用企业标准的情况,要确保精密度和准确度高于国标、行标要求。不同的煤种,其检测方法也不同,所以一定要选取合适的标准及检测方法。
1.5 煤质检测数据的记录和处理
实际检测过程中,要做好原始数据的记录和存放,要确保
原始数据的记录与实际检测过程同步进行,检测完毕后,原始数据要按规定保留和存放。煤炭检测中,检测结果的报告可分空气干燥基和干燥基,由于各实验室及不同时间检测时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制备和移送样品的过程的差异,导致最终报告结果的可比性较差。故不同项目的化验结果都应按国标的要求,报出相应基准的数据。
1.6 加强化验结果质量控制
在日常分析过程中,对测试结果有疑问的煤样,要重新称
样、试验、直到确认无误。每天化验的煤质报告要及时汇报,对煤质分析结果要执行主检、审核、批准三级审核制,要确保质级相符,质价相符,实验室应尽可能地实现质量控制、管理信息化,建立煤样检测的质量信息库,能够及时进行电子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查样、调样、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