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NTA)是一种用于测量溶液中单个纳米颗粒的技术,主要用来确定粒径分布和浓度。其工作原理基于观察粒子在液体中的布朗运动,并通过光学显微镜记录这些粒子的动态行为。
原理
激光照射:NTA系统使用一束精确聚焦的激光束穿过含有纳米颗粒的样品池。
视频捕捉:当激光照射到颗粒时,它们会散射光或发出荧光(如果颗粒被荧光标记)。一个高灵敏度的相机安装在显微镜上,能够实时捕捉这些散射光或荧光信号,形成一系列视频帧。
轨迹追踪:软件算法会自动分析这些视频帧,识别并追踪每个单独颗粒的运动轨迹。
数据分析:根据颗粒的布朗运动特性,利用斯托克斯-爱因斯坦关系计算出颗粒的流体力学直径。同时,通过分析单位体积内的颗粒数量来估算颗粒浓度。
使用方法
准备样品:首先需要制备适当的样品溶液。通常情况下,样品应稀释至适当浓度,以确保在视野范围内有足够但不重叠的颗粒进行准确分析。
加载样品:将制备好的样品加入到NTA专用的样品池中。
调整设备:调节激光强度、相机曝光时间等参数,以获得最佳的成像效果。
采集数据:开始录制视频,一般持续30秒到几分钟不等,具体取决于样品特性和实验要求。
分析结果:使用配套软件处理收集的数据,生成粒径分布图和颗粒浓度报告。
结果解读:根据生成的图表和数据报告,分析颗粒的平均尺寸、大小分布以及颗粒浓度等信息。
NTA技术因其能够提供详细的颗粒大小和浓度信息而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药物递送系统开发、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得到可靠的结果,操作者需遵循正确的实验步骤并对设备进行适当的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