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2日 09:32:14 来源:广州博克昆虫鼠害防治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1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属鳞翅目卷蛾科,杂食性钻蛀害虫,有很强的适应性、抗逆性和繁殖能力,是一类对世界水果生产具有重大影响的有害生物。
寄主植物:巴旦杏、核桃、榕属、李、花楸属、石榴、香梨、花红、栗属、桃、榅桲、山楂、野山楂、海棠、杏、沙梨、苹果
危害症状
苹果蠹蛾原产于欧亚大陆南部,属古北、新北、新热带、澳洲、非洲区系共有种。现已广泛分布于世界6大洲几乎所有的苹果产区,是世界上仁果类果树的毁灭性蛀果害虫。该虫以幼虫蛀食苹果、梨、杏等的果实,造成大量虫害果,并导致果实成熟前脱落和腐烂,蛀果率普遍在50%以上,严重的可达70%–99%,严重影响了国内外水果的生产和销售。
发生规律
苹果蠹蛾在我县一年发生2代和一个不完整的第三代,发生世代很不整齐。以老熟诱虫在树干粗皮裂缝翘皮下、树洞中及主枝分叉处缝隙中结茧越冬。当早春气温超过9℃,即4月下旬越冬幼虫陆续化蛹,5月上旬为成虫羽化高峰期,5月中下旬和7月中下旬分别为1、2代幼虫发生盛期,也是蛀果的两个高峰期,6月上旬及8月上旬为幼虫危害脱果期,从5月上中旬至9月上旬都能见到成虫。
除害处理
1、加强对苹果蠹蛾疫情监测和检疫,严防传入。在成虫扬飞时期,在疫情发生区,用苹果蠹蛾引诱剂诱捕器,挂在距地1.5m处,每个诱芯含1.25mg,密度30个/hm2,每天检查1次进行发生期、发生量监测。
2、 在苹果蠹蛾幼虫期,用50%1000–1500倍液或2.5 %溴氰菊酯5×10-6–8×10-6 mg/ml喷雾,48 %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喷雾。
3、 在果树结果期间,及时捡拾落果,摘除树上虫害果,集中深埋,消灭其中尚未脱果的幼虫。在果树休眠期或早春发芽前,刮除树干的粗皮、翘皮,集中烧毁,消灭其中的越冬幼虫。根据老熟幼虫潜伏化蛹的习性,在主干或粗分枝上束缚宽约15 cm的麻袋片、柴草等,诱集越冬幼虫,11月至翌年2月底之前,结合刮树皮,将草环取下集中烧毁,消灭越冬幼虫。
4、对携带有苹果蠹蛾的果品、繁殖材料、包装物、运载工具等采用溴甲烷熏蒸,用药量为32克/立方米,熏蒸时间2h。
5、对携带有苹果蠹蛾的果品、繁殖材料、包装材料等可采用销毁或在安全季节里改变用途,如在成虫羽化前将果品做果酱等。
生物特征
该虫在我国新疆地区1年发生1–3代,在伊犁完成1代约需45–54d。第1代的部分幼虫有滞育现象,这部分个体1年仅完成1代。一般1年可完成2个世代,有的还能发育到第3代,但该代幼虫能否安全越冬尚不清楚。
老熟幼虫在开裂的老树皮下,断树的裂缝,树干的分枝处,树干或树根附近的树洞里,支撑树干的支柱,以及其它有缝隙的地方吐丝做茧越冬。新疆地区越冬幼虫于第2年3月末开始化蛹,至6月下旬结束.成虫一般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羽化。在伊宁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在5月下旬,第1代在7月中旬。
成虫羽化后1–2 d进行交尾产卵。交尾绝大多数在下午黄昏以前,个别在清晨进行。卵多产在叶片的正面和背面,部分也可产在果实和枝条上,尤以上层的叶片和果实着卵量最多,中层次之,下层最少。卵在果实上则以果面为主,也可产在萼洼及果柄上。在方位上,卵多产在阳面上,故生长稀疏或树冠四周空旷的果树上产卵较多;树龄30年的较15–20年的树上卵量多。第1代卵产在晚熟品种上的较中熟品种的多。雌蛾一生产卵少则1–3粒,多则84–141粒,平均32.6–43粒。成虫寿命最短1–2d,最长10–13d,平均5d左右。
第1代卵期最短5–7d,最长21–24d,平均9.1–16.5d;第2代最短5–6d,最长10d,平均8d。刚孵化的幼虫,先在果面上四处爬行,寻找适当蛀入处所蛀入果内。蛀入时不吞食果皮碎屑,而将其排出蛀孔外。在花红上多数幼虫从果面蛀入;在香梨上多数从萼洼处蛀入;在杏果上则多数从梗洼处蛀入。幼虫能蛀入果心,并食害种子。幼虫在苹果和红花内蛀食所排出的粪便和碎屑呈褐色,堆积于蛀孔外。由于虫粪缠以虫丝,危害严重时常见其串挂在果实上。
幼虫从孵化开始至老熟脱果为止,完成幼虫期所需的天数,最短25.5–28.6d,最长30.2–31.2d,平均28.2–30.1d。非越冬的当年老熟幼虫,脱离果实后爬至树皮下,或从地上的落果中爬上树干的裂缝处和树洞里做茧化蛹。在光滑的树干下,幼虫则可化蛹于地面上其他植物残体或土缝中。此外,幼虫也能在果实内、果品运输包装箱及贮藏室等处做茧化蛹。越冬代蛹期12–36d,第1代蛹期9–19d;第2代13–17d,平均15.7d。
防控措施
折叠检疫措施
加强检疫工作,从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市场检疫等多方面、多角度对苹果蠹蛾进行控制。重发区以调运检疫为重点;轻发区以调运检疫、产地检疫并重;零星发生区以产地检疫为重点,适当采取铲除、烧毁等检疫措施;未发生区以调运检疫、市场检疫相结合。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对植物产品调运的检查,禁止疫情发生区内果品及相关植物产品的调入和调出,同时通过检疫证书等文件追查疫情的来源与去向;加强对当地水果市场或集散地的检查力度,集中处理水果集散地上所有的废弃果实。
化学防控:
1、可使用的药剂有3%高渗苯氧威2000-3000倍液、25%阿维?灭幼脲2000-3000倍液、胺甲萘(甲萘威、)、虫酰肼(米满、抑虫肼)、氯菊酶(二氯苯醚菊酯)、除虫精、克死命、二嗪磷、、硫丹、毒死蜱(氯蜱硫磷)、灭杀菊酯、水胺硫磷、等。应多选择无公害药剂,同时应根据苹果蠹蛾的发生规律和不同农药的残效期选用药剂,此外,还可选用不同类型、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搭配使用。
2、化学防治的时间每个世代的卵孵化至初龄幼虫蛀果之前。鉴于第1世代幼虫的发生相对比较整齐,可将第1世代幼虫作为化防的重点。
3、施药方法在每年世代幼虫出现高峰期时集中喷药至少1次。若喷施毒性小、残效期短的农药,可连续喷施2-3次。不同杀虫剂的具体施用量、施用方法和药效残存期参见附表3。化学防治时应尽量在同一生态区统一组织群众进行联合防治。
折叠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主要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降低虫口密度进行防治。据试验、示范,杀虫灯以河南汤阴佳多牌频振式杀虫灯效果较好。挂灯时间为每年的4月下旬至9月下旬,杀虫灯的设置密度为15-20亩/1盏,成棋盘式或闭环式分布。杀虫灯的安放高度以高出果树的树冠为宜。
折叠农业防治
1、清洁果园加强田间管理,随时清除虫果及地面落果;清除果园中废弃箱、废木堆、废弃化肥袋、杂草灌木丛等一切可能为苹果蠹蛾提供越冬场所的设施;利用冬季果树休眠期及早春发芽之前的时间,刮除果树主干分叉以下的粗皮、翘皮,消灭其中的越冬幼虫。
2、诱集幼虫于每年8月中旬开始,用宽15-20cm的瓦楞纸或粗麻布绑缚果树所有主干部分及主要分枝,以此法诱集苹果蠹蛾越冬代老熟幼虫。10月份果实采收之后结合冬前田间管理,取下绑缚材料进行销毁。如缺少上述绑缚材料,亦可用焦油纸、皱纹纸或草束等替代材料。
3、休园对于发生地区相对隔离,且发生面积较小地区,在充分考虑其对防治效果、防治投入以及经济效益带来的影响的前提下,建议在次年春季对发生地区的果园进行疏花、疏果,降低或停止该年的水果生产。
4、其他方法果实入窖时,严格挑选,防止幼虫随蛀果入窖越冬;果树生长季节对果实适时套袋,防止蛀果;成虫期在果树上悬挂卫生球,阻止其交尾产卵。
5、信息素诱杀
在苹果蠹蛾成虫期,利用性信息素诱杀雄性成虫。诱捕器的设置密度一般为2-4个/亩;发生较重的地方,可增加设置诱捕器的数量。诱捕器内若使用粘虫板,应注意粘虫胶的粘性,以便及时更换粘虫胶;若使用棉球,应每3-5天换一次,以保证薰杀效果。
主要防治措施:1、1月-3月、11月-12月,虫态为越冬幼虫期。(1)刮除果树主干和主枝上的粗皮、翘皮。将被刮除的树皮和越冬害虫全面收集,然后集中烧毁或深埋。(2)刮完树皮后,用波美5度的石硫合剂涂刷,或用涂白剂涂刷。2、4月-10月,虫态为卵、幼虫、成虫期。(1)设置苹果蠹蛾性诱芯诱杀成虫。设置密度一般为2-4个/亩。(2)使用双管手挂式迷向信息素进行迷向法苹果蠹蛾防治。悬挂于树冠上部1/3处稍粗且通风较好的枝条上,距地面高度不低于1.7m,一般每亩挂1-2个。(3)摘除虫蛀果和收集地面上落果,并及时清除果园中的废纸箱、废木堆、废化肥袋、杂草、灌木丛等所有可能为苹果蠹蛾提供越夏越冬场所的材料。清理下来的虫蛀果应集中深埋。(4)用胡麻草或粗麻布在果树的主干及主要分枝处绑缚宽15-20cm的草、布环,诱集苹果蠹蛾老熟幼虫,果实采收之后取下集中烧毁。防治时,可在草、布环上喷高浓度杀虫药剂,防治效果会更好。(5)将果实套袋阻止苹果蠹蛾蛀果为害。(6)可选用50%乳油1000-1500倍液、2.5%杀灭菊酯乳油40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4000-6000倍液、高渗苯氧威2000-3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年可进行两次,每次连续喷施2-3次农药。各次喷药的时间间隔一般在7-10天左右。(7)喷施苏云金杆菌(Bt)和Granulosis virus(GV)颗粒病毒等进行防治。3、对可能携带苹果蠹蛾的寄主植物及其果实进行严格检疫,防止该虫随果品、寄主植物传播扩散。4、保护苹果蠹蛾的天敌,如鸟类、蜘蛛、步甲、寄生蜂、真菌、线虫等。 5、释放赤眼蜂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