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全球贸易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工业X射线探伤机的辐射防护

2025年04月06日 10:57:26      来源:广州极端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6

分享:

  • 工业X射线探伤机的辐射防护

  • 2020-07-14 点击:
  • 管道射线探伤

     作为五大常规无损检测方法之一,射线探伤在工业上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它既用于金属检查,也用于非金属检查。对金属内部可能产生的缺陷,如气孔针孔夹杂疏松裂纹偏析未焊透和熔合不足等,都可以用射线检查。应用的行业有特种设备航空航天船舶兵器水工成套设备和桥梁钢结构。

    射线探伤机是利用Xγ射线的强穿透能力对物体进行穿透成像,以判断物体内部是否存在缺陷或结构存在差异。射线探伤常用的方法有X射线探伤γ射线探伤高能射线探伤和中子射线探伤。对于常用的工业射线探伤来说,一般使用的是X射线探伤γ射线探伤,用于检测一些眼睛所看不到的物品内部伤断,或电路的短路等。

    射线探伤工作原理

    常见的工业X射线探伤机

    工业Xγ射线探伤机是对工业金属焊接过程中,对锅炉容器金属焊缝进行无损检测,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工具。同时利用建设X射线探伤室,对探伤室进行辐射防护,从而达到对辐射探伤操作人员的保护。比如说检测多层基板内部电路有无短路,X射线可心穿透基板的表面看到基板的内部电路,在X射线发生器对面有个数据接收器,自动的将接收到的辐射转换成电信号并传到扩张板中,并在电脑中转换成特定的信号,通过专用的软件将图像在显示器中显示出来,这样就可以通过肉眼观测到基板的内部结构,而不用拿万用表去慢慢测试。

    但是由于Xγ射线对人体具有很强的辐射生物效应,会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在进行探伤作业时,需遵守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必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6)4.1.1中规定“探伤室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周围的放射安全,操作室应与探伤室分开并避开有用线束照射的方向。”4.1.2中规定“屏蔽设计应充分考虑有用线束照射的方向和范围装置的工作负荷及室外情况。在进行屏蔽枪设计时可取公众剂量约束值0.3mSv/a,并按照要求探伤室屏蔽墙外30m处空气比释动能率不大于2.5μGy/h。”目前在探伤检测探伤室均按照此标准进行建造。

    X射线防护探伤室

    首先指出的是,由于Xγ射线探伤机的工作原理,X射线是随机器的开关而产生和消失的。X射线探伤机只有在开机并处于出线状态时才会发出X射线。开机期间,X射线经漏射透射对作业场所及周围环境产生影响,是主要污染因子。但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一些防护问题:X射线探伤室防护不到位,造成辐射污染,门-机联锁失效,致使铅防护门未关闭,X射线泄漏到探伤室外面。工作人员误入探伤室,使其受到额外的照射。其中探伤室防护门,防护墙防护不当造成辐射污染和人员受照射是最主要的问题。因此,探伤室要定期检查安全门的防护联锁装置及其他防护设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杜绝辐照事故的发生。

    另外,探伤机不同方向上在射线正向的值远高于背向的值。因此,探伤机射线方向应选择在工作人员操作室背向方向操作,以减少射线对人员身体的损伤。

    专用射线泄漏剂量测量仪

    广州检测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核辐射检测仪&辐射剂量检测仪射线检测仪&射线泄漏检测仪的销售商,专注中进口检测设备,提供全面的产品销售技术支持售后维护工作,如果您有任何此方面需求或者在使用设备的过程有遇到任何问题,可随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专业的工程师会时间为您提供支援服务。

    广州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的环境质量检测专家,为您提供各种PM2.5(大气细颗粒物)检测仪空气负离子检测仪矿石负离子检测仪有毒/可燃气体检测仪甲醛检测仪空气质量检测仪核辐射检测仪放射线污染检测仪个人剂量报警仪电磁辐射检测仪远红外放射率检测仪水污染检测仪土壤污染检测仪以及相关检测服务等。

    德国安诺尼(Aaronia AG)-优势的EMF/EMC电磁兼容测试信号测试系统电磁辐射检测专家,专业生产各类的专业型电磁辐射分析/检测仪频谱分析仪无线信号测试天线及配套系统。

    意大利MicroRAD/微纳德-的电磁辐射环境监测设备供应商,提供各种性能优异的电磁辐射分析设备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中396号顺景大厦A902

  • [全文完]
  •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全球贸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