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全球贸易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一氧化碳传感器:严防秋冬季煤气中毒

2025年03月17日 09:17:43      来源:深圳市三达特科技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9

分享:

在12月10日至11日的雪花纷飞中,华北、黄淮地区迎来了今年冬天的首场大范围降雪。微博上,“北京下雪”等降雪话题迅速登上热搜榜。然而,新一轮的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将从13日开始影响我国,而从14日至16日,寒潮也将席卷我国大部分地区。近期很多城市寒潮来袭,日降雪量甚至突破20厘米,具有一定性,我们除了需要防范积雪及道路结冰对交通出行的影响,也要警惕降温取暖时的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常常会被人们忽视而导致中毒。在通风的环境中,人们容易吸入大量的一氧化碳,从而导致缺氧和中毒。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在家庭中,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况多见于使用煤炉做饭、围炉煮茶或取暖、食用炭火锅等活动。当门窗紧闭、排烟不畅时,容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的特点:

  1. 轻度中毒:在轻度中毒的情况下,患者会出现头晕、眼花、全身乏力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是由于一氧化碳进入体内后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缺氧引起的。

  2. 中度中毒:在中度中毒的情况下,患者会出现多汗、烦躁、走路不稳、皮肤苍白、意识模糊、困倦乏力等症状。这些症状表明患者已经处于中度缺氧状态,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救治。

  3. 重度中毒:在重度中毒的情况下,患者会出现神志不清、牙关紧闭、全身抽动、大小便失禁、面色口唇现樱红色、呼吸急促、脉搏加快、血压上升、心律不齐等症状。这些症状表明患者已经处于严重的缺氧状态,需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以防止出现生命危险。

  4. 极度危重者:极度危重者会持续深度昏迷,脉搏细弱,不规则呼吸,血压下降,或出现40℃高热等症状。这些症状表明患者已经处于极其危重的状态,需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并进行专业的。

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注意有效通风室内使用煤炉、炭火等取暖设备时,门窗不可紧闭,需预留一定的缝隙,使室内空气流通,更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选择正规取暖工具

每天晚上睡觉前务必检查炉火是否封好、炉盖是否盖严、风门是否打开、排烟是否通畅等。

经常检查

正确安装使用煤炉、炭火等取暖设备,热水器应该尽量安装在室外通风处,洗澡时浴室门窗不要紧闭,洗澡时间也不宜过长。

远离危险物品

煤炭、炉火等取暖设备应远离易燃、易爆、易挥发的有毒物质。

使用一氧化碳气体报警器

一氧化碳气体报警器能够有效监测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当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设定值,便会迅速发出报警信号,提醒大家排除险情,有效避免事故发生。

近年来,多地都选择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来防范一氧化碳中毒。通过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宣传、隐患排查以及一氧化碳报警器的安装来进一步提高群众对消防**意识和防范一氧化碳中毒的能力,确保及时发现险情,大限度地保障群众生命**。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是一氧化碳报警器中常用的一类传感器。

电化学一氧化碳气体传感器的特点,是电流与一氧化碳浓度成正比,输出信号与气体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所以信号处理和显示非常方便。而且,电化学传感器的灵敏度比较高,能够及时迅速地发现一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起到报警预防作用。

GS+4CO传感器非常适用于家庭CO报警器,同时也大量用于锂电起火检测、发电机起火检测、地下停车场CO监测等。

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措施

1.切断一氧化碳来源,立即开窗通风使空气对流,迅速关闭燃气灶具、热水器阀门、管道煤气、熄灭炭火等,避免使用打火机等容易产生火星的物品。

2.发现他人中毒,救护者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俯身进入室内,关掉燃气,不出现明火,不开关电器。迅速将患者拖离中毒现场,转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处,解开中毒者的领扣、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要注意保暖,防止并发症发生。

3.等待急救时,患者应安静休息,避免加重心、肺负担及增加氧的耗量,同时注意保暖。对于出现呼吸及心跳停止的危重患者,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4.在进行现场急救的同时,应立即电话120急救电话,尽早送往医院救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全球贸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