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全球贸易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水泥细度变粗的原因及处理办法

2025年01月15日 08:14:34      来源:江苏翔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12

分享:

我公司水泥粉磨采用球磨(Ф3.0*11.0m)的开路粉磨系统,配备合肥设计院辊压机Ф1200×450mm,该系统于2007年顺利投产,台时产量为50t/h,经过一系列改造后台时产量可达到60t/h。但自从2015年3月份以来,我公司生产的各品种水泥,细度都大大超出控制范围,0.045mm筛余达到20%以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泥熟料性能的发挥以及水泥成本的控制。为此,我公司针对这一问题深入查找原因,并通过采取调整入磨物料的配方、处理打散分级机筛网以及对调整磨机钢球级配等措施,*终,实现了出磨水泥细度在可控范围内,从而稳定了出磨水泥的质量。

1、水泥细度变粗的原因

(1)5月初,生产厂停机检查,发现打散分级机的筛网有十几处穿孔,导致粗粉与细粉同时进入到磨机内,导致入磨物料的量和粒度不受控。从抽查入磨物料粒度的筛余情况来看,0.2mm筛的筛余物高达85%,远远超过正常范围(正常范围为40%),这就大大增加了磨机Ⅰ仓的破碎压力,从而引起Ⅰ仓粉磨效率低,物料长时间在Ⅰ仓粉磨而出现饱磨空转次数多,细度难控制偏粗。

(2)停磨检查磨内筛余曲线

为进一步了解磨机的研磨效果,我们对磨机进行筛余曲线试验,即在磨机Ⅰ仓、Ⅱ仓、Ⅲ仓每0.5m处取样检测0.08mm筛余,并根据0.08mm筛余情况和筛余曲线如下:

仓号

1

2

3

4

5

6

7

1

2

0.08mm筛余(%)

60.0

54.8

48.8

47.0

39.4

40

39.2

35.2

28.9

仓号

3

4

5

6

1

2

3

4

5

0.08mm筛余(%)

23.2

15.2

14.4

14

19.7

15.6

14

12.1

12.0

仓号

6

7

8

9

10

11




0.08mm筛余(%)

11.8

13.6

6.0

5.2

4.8

4.4




  

从磨内筛余曲线图可以看出,细粉仓Ⅲ仓,研磨效果差,细度粗,由此可判断钢球级配不合理。

2、解决办法

(1)处理打散分级机筛网穿孔问题

6月23日起停磨检修,针对打散分级机筛网穿孔的部位进行修补,对损坏严重的筛网进行了更换。

(2)调整磨机钢球级配

停磨后,进入到磨内查看情况,发现磨机Ⅰ、Ⅱ仓有窜球的现象,Ⅰ、Ⅱ隔仓板有几处穿孔,这是导致Ⅰ、Ⅱ仓有窜球的主要原因。进入Ⅲ仓检查,发现仓内的钢锻量较少(球面低于正常高度),导致了研磨效果差。查明原因后,我们把磨机内的钢球和钢锻全部倒出,按要求重新进行级配,适当补充钢球和钢锻的量。随后,安排维修人员焊补隔仓板,对损坏严重的隔仓板进行了更换。

3、效果

经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后,在连续开机一周后停磨,重新检查磨机的筛余曲线,同样在磨机Ⅰ仓、Ⅱ仓、Ⅲ仓每0.5m处取样检测0.08mm筛余,并根据0.08mm筛余情况和筛余曲线如下:

仓号

1

2

3

4

5

6

7

1

2

0.08mm筛余(%)

45.6

36.1

30.1

25.6

24.3

23.1

22.1

22.6

19.5

仓号

3

4

5

6

1

2

3

4

5

0.08mm筛余(%)

16.8

13.7

11.2

10.6

10.2

9.6

8.1

7.3

6.5

仓号

6

7

8

9

10

11




0.08mm筛余(%)

4.9

3.6

3.0

2.5

2.3

2.0




  

从水泥磨磨内的筛余曲线可以看出:入磨物料的粒度大幅降低,Ⅰ仓的破碎能力大幅提高,Ⅱ仓的粗磨能力发挥良好,Ⅲ仓的研磨效果较好,出磨水泥的细度也达到我们控制的要求。此外,经过此次检修后,出磨、出厂水泥的0.045mm筛余都能控制在12.0%以下,对稳定我公司的水泥产品质量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结束语

降低水泥粉磨细度,能够让水泥熟料的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混合材的掺入量会得到相应的提高,从而降低水泥的生产成本,实现降本增效。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全球贸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