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随着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领域和企业开始应用到这项高新的技术,现在我们通常应用的RFID系统从工作频段来分的话:主要可分为低频(125Khz~134Khz)、高频(13.56Mhz)、超高频(860MHz~928Mhz各标准不一)、微波(2.45Ghz、5.8Ghz)。
低频(125Khz~134Khz):
使用的频段范围为10Khz~1MHz,常见的主要规格有125Khz/135Khz等,一般这个频段的RFID电子标签都是被动式的,通过电感耦合方式进行能量供应和数据传输。的优点在于其标签靠近金属或液体的物品上时标签搜到的影响较小,同时低频系统非常成熟,读写设备的价格低廉,但缺点是读取距离短,无法同时进行多标签读取(抗冲突)以及信息量较低,一般的存储容量在125位到512位。主要应用于门禁系统、动物芯片、汽车防盗系统和玩具等。虽然低频系统成熟,读写系统成熟,读写设备价格低廉但是由于其谐振率低,标签需要制作电感值很大的绕线电感,并常常需要封装片外谐振电容,这样使得其标签的成本反而比其他频段高。
高频(13.56Mhz):
使用的频段范围为1Mhz~400Mhz,常见的主要规格为13.56MHZ这个ISM频段,这个频段的标签还是以被动式为主,也是通过电感耦合方式进行能量供应和数据传输,这个频段中的应用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非接触式智能卡。和低频相较,其传输熟读较快,通常在100KBS以上,且可进行多标签辨识(各个国际标准都有成熟的抗冲突机制)。该频段的系统得益于非接触式智能卡的应用和普及,系统也比较成熟,读写设备的价格较低。高频产品,存储容量从128位到8K以上字节都有,而且可以支持很高的安全特性,从的写锁定,到加密,甚至是加密协处理器都有集成。一般应用于身份识、图书馆管理、产品管理等。安全性要求较高的RFID应用,目前该频段是选择。
超高频(860MHz~928Mhz):
使用的频段范围为400Mhz~1GHZ,常见的主要规格有433Mhz/868~950Mhz。这个频段通过电磁波方式进行能量和信息的传输。现阶段关于超高频模块与超高频读写器的研究和发展是最被市场所关注和看好的,主要在与超高频段比较符合工业化的应用,且读取距离远,多标签识别能力强等。主动式和被动式的应用在这个频段都很常见,被动式标签读取距离约3~10m传输速率较快,一般也可以达到100KBS左右,而且因为天线可采用蚀刻或印刷的方式制造,因此成本相对较低。由于读取距离较远、信息传输速率较快,而且可以同时进行大数量标签的读取与辨识,因此特别适用于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等领域。但是,这个频段的缺点是在金属与液体的物品上的应用较不理想同时系统还不成熟,读写设备的几个非常昂贵,应用和维护的成本也很高。此外,该频段的安全性特性一般,不适合安全性要求高的应用领域。
微波(2.45Ghz、5.8Ghz):
使用的频段范围为1Ghz以上,常见的规格有2.45Ghz、5.8Ghz.微波频段的特性与应用和超高频段相似,读取距离约为2公尺,但是对于环境的敏感性较高。由于其频率高于超高频,标签的尺寸可以做的比超高频更小,但对该频段信号的衰减较超高频更高,同时工作距离也比超高频更小。一般应用于行李追踪。、物品管理、供应链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