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支付技术本身已经比较成熟,国内手机用户人数也超过了总人口的50%,并且人数仍然在迅速的增加,因此非接触手机支付技术开始逐渐兴起。它将RFID非接触支付技术与手机结合在一起,把电子钱包、电子、公交卡、银行卡等日常支付功能整合在一部手机上,安全性和便利性都得到很大的提升,用户通过手机就可以完成支付等其他功能。随着NFC、SIMpass和RFID-SIM等非接触手机支付解决方案的普及,人们也在享受着非接触手机支付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技术本身没有优劣势,但电信运营商在开展具体业务时,需要考虑如成本、与电信运营商的关联度、安全性、技术成熟度、用户使用习惯等诸多因素,下面我们就一些重要的方面对几种技术进行简单的比较,
贴片卡方式是最容易、成本的将手机结合RFID应用的方式,但也是生命力最弱的一种方式。主要是因为贴片卡方式对电信运营商来说关联性太弱,也很难起到黏着用户的目的,同时由于无法建立起与SIM/UIM卡的关联,无法提供空中充值、远程应用管理等功能。
NFC方式目前是发展的方案,特别是在日本,NTT DoCoMo采用的Felica技术就是NFC方式的一种改进技术。技术成熟、功能全面、有商用案例是其的优势,但由于NFC方式需要定制手机终端,SIM/UIM卡不能控制业务逻辑,对于电信运营商控制产业链十分不利,另外还存在技术壁垒。
eNFC方式是NFC方式的一个演进技术。eNFC方案中产业链利益偏向电信运营商,由SIM/UIM卡控制业务逻辑,但缺陷也很明显,手机终端和UIM卡都需要定制或改造,并且尚无任何商用或试点案例。
SD卡方式实现原理有些类似贴片卡方式,与电信运营商关联较弱,且需要进行终端定制或改造。
ass方案将应用信息和RFID模块都集成到SIM/UIM卡中,对电信运营商十分有利,用户也无需更换手机终端。但是,由于天线是从SIM/UIM中引出的,而不同手机终端SIM/UIM卡的放置位置不同,因此需要进行适配,同时天线比较容易折断、并不能适配所有手机也是问题。
RF SIM是一种新型的RFID产品,采用了2.4 GHz的通信频率。它将RFID模块、天线和应用信息都集成在SIM卡中,用户只需要更换SIM卡即可使用,从手机成本、业务控制角度来说是电信运营商的。但由于原先的RFID行业应用较少用到2.4 GHz,银行、公交等主要行业的POS机都不支持,POS终端需要改造成本。另外,2.4 GHz的通信范围比较大,用户对RFID的安全担忧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多样的技术给了我们多样的选择,艾特姆射频科技为一家专业从事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企业,也一直在致力于多项射频技术的研发。该司发言人表示,RFID支付技术的革新和改善也将是未来公司运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而电信运营商也需要进行综合考虑,选择的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