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全球贸易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450LC-17型立式长轴泵电机六大节能方案

2024年12月27日 09:06:33      来源:湖南立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7

分享:

450LC-17型立式长轴泵电机六大节能方案

电机节能主要通过选用节能电动机、适当选择电动机容量达到节能、采用磁性槽楔代替原槽楔、采用Y/△自动转换装置、电动机的功率因数无功补偿以及绕线式电动机液体调速等六种方案来实现。

一、450LC-17立式长轴泵电机耗能表现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电机负载率低

由于电动机选择不当,富裕量过大或生产工艺变化,使得电动机的实际工作负荷远小于额定负荷,大约占装机容量30%~40%的电动机在30%~50%的额定负荷下运行,运行效率过低。

2、电源电压不对称或电压过低

由于三相四线制低压供电系统单相负荷的不平衡,使得电动机的三相电压不对称,电机产生负序转矩,增大电机的三相电压不对称,电机产生负序转矩,增大电机运行中的损耗。另外电网电压长期偏低,使得正常工作的电机电流偏大,因而损耗增大,三相电压不对称度越大,电压越低,则损耗越大。

3、老、旧(淘汰)型电机的仍在使用

这些电机采用E级绝缘,体积较大,启动性能差,效率低。虽经历年改造,但仍有许多地方在使用。

4、维修管理不善

有些单位对电机及设备没有按照要求进行维修保养,任其长期运行,使得损耗不断增大。

因此,针对这些耗能表现,选择何种节能方案值得研究。

二、450LC-17型立式长轴泵电机六大节能方案

水泵电机节能方案

1、选用节能电动机高效电动机降低各种损耗

选用节能电动机高效电动机与普通电动机相比,优化了总体设计,选用了高质量的铜绕组和硅钢片,降低了各种损耗,损耗下降了20%~30%,效率提高2%~7%;投资回收期一般为1~2年,有的几个月。相比来说,高效电动机比J02系列电动机效率提高了0.413%。因此用高效电动机取代旧式电动机势在必行。

2、选择电机容量适当的电机

适当选择电动机容量达到节能国家对三相异步电动机3个运行区域作了如下规定:负载率在70%~99%之间为经济运行区;负载率在40%~70%之间为一般运行区;负载率在40%以下为非经济运行区。电机容量选择不当,无疑会造成对电能的浪费。因此采用合适的电动机,提高功率因数、负载率,可以减少功率损耗,节省电能。

3、采用磁性槽楔降低空载铁损耗

采用磁性槽楔代替原槽楔磁性槽楔主要降低异步电动机中的空载铁损耗,空载附加铁损耗是由齿槽效应在电机内引起的谐波磁通而在定子、转子铁芯中产生的。定子、转子在铁芯内感生的高频附加铁损耗称为脉振损耗。另外,定子、转子齿部时而对正、时而错开,齿面齿簇磁通发生变动(公众号:泵管家),可在齿面线层感生涡流,产生表面损耗。脉振损耗和表面损耗合称高频附加损耗,它们占电机杂散损耗的70%~90%,另外的10%~30%称为负载附加损耗,是由漏磁通产生的。虽然使用磁性槽楔会使启动转矩下降10%~20%,但采用磁性槽楔的电动机比采用普通槽楔的电动机的铁损耗可降低60k,而且很适应空载或轻载启动的电动机改造。

4、采用Y/△自动转换装置解决电能浪费现象

采用Y/△自动转换装置为解决设备轻载时对电能的浪费现象,在不更换电动机的前提下,可以采用Y/△自动转换装置以达到节电的目的。因为三相交流电网中,负载的不同接法所获取的电压是不同的,因而从电网中吸取的能量也就不同。

5、电动机的功率因数无功补偿减少功率损耗

电动机的功率因数无功补偿提高功率因数,减少功率损耗是无功补偿的主要目的。功率因数等于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之比,通常,功率因数低,会造成电流过大,对于一个给定的负荷,当供电电压一定时,则功率因数越低,电流就越大。因此功率因数尽量的高,以节约电能。

6、绕线式电动机液体调速液体电阻调速技术达到无级调速

绕线式电动机液体调速液体电阻调速技术是在传统产品液体电阻起动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仍以改变极板间距调节电阻的大小达到无级调速的目的。这使它同时具有良好的起动性能,它长期通电,带来了发热升温问题,由于采用了的结构和合理的热交换系统,其工作温度被限定在合理的温度之下。绕线电机用液体电阻调速技术,以其工作可靠、安装方便、节能幅度大、易维护及投资低等优点,得到了迅速推广,对于一些调速精度要求不高,调速范围要求不宽,并且不频繁调速的绕线式电动机,如风机、水泵等设备的大中型绕线式异步电动机采用液体调速。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全球贸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