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环氧氯丙烷
| 产品等级:优级品
| 厂家(产地):山东
|
含量≥:99。9(%)
| 包装规格:250
| 密度:1.1761(g/cm3)
|
执行质量标准:国际
| CAS:106-89-8
|
|
环氧氯丙烷
国标编号:61052
CAS号:106-89-8
中文名称:环氧氯丙烷英文名称:3-Chloro-1,2-epoxypropane;Epichlorohydrin 英文简称:ECH
别名:,2-环氧丙烷;表氯醇
分子式:C3H5ClO;CH2OCHCH2Cl
外观与性状:无色油状液体,有氯仿刺激气味分子量:92.52 蒸汽压 1.8kPa/20℃ 闪点:34℃ 熔点:-25.6℃ 沸点:117.9℃
溶解性:微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苯
密度:相对密度(水=1)1.18(20℃);相对密度(空气=1)3.29
稳定性:稳定
主要用途用于制环氧树脂,也是一种含氧物质的稳定剂和化学中间体
【性质】挥发性高,不稳定液体。像氯仿臭,可与大部分有机溶剂混合,稍溶于水。
比重1.1761(20/20℃);沸点115.2℃;每加仑9.78磅;蒸汽压12.5mm(20℃);凝固点-25℃ ;黏性1.12cp(20℃),折射率(n25/D)1.4358;闪点93°F(33.9℃)(TOC)。
【制法】从二氯丙醇除去而得。
[生产方法] 环氧氯丙烷早于1854年由Berthelot用盐酸处理粒甘油,然后用碱液水解时首先发现的。20世纪60年代前后,为适应环氧树脂生产发展的需求,环氧氯丙烷开始以氯丙烯为原料作为主要产品进行生产。目前,工业上环氧氯丙烷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丙烯高温氯化法和醋酸丙烯酯法两种。前者由美国Shell公司于1948年开发成功并应用于工业化生产,当前世界上90%以上的环氧氯丙烷采用该方法进行生产。后者由前苏联以及日本昭和电工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分别开发成功。
【危险性】摄取,吸入及皮肤吸收有毒。刺激性强烈。可能会致癌。在空气中容许量2ppm。易燃,中度着火危险性。
【用途】环氧基及苯氧基树脂之主要原料;制造甘油;熟化丙烯基橡胶;纤维素酯及醚之溶剂;纸业之高湿强度树脂。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