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钢DC04冷卷厂家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ST12是普通冷轧钢,ST13冲压级冷作钢,ST14是深拉伸级的 ST15 低碳低碳超深冲级 ST16 是超低碳超深冲级。
鞍钢DC04冷卷厂家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ST12是普通冷轧钢,ST13冲压级冷作钢,ST14是深拉伸级的 ST15 低碳低碳超深冲级 ST16 是超低碳超深冲级。
详情介绍
材料性能
德国DIN牌号
材料牌号: St 16
标准: DIN
与地区: Germany
钢组: 结构钢
次级类别: DIN 1623-1 Flat products of steel; Cold rolled strip and sheet of mild unalloyed steels
注释: Quality specifications; DIN 1623-1 was superseded by EN 10130
牌 号 用 途 DC01(St12)
一般用DC03(St13)
冲压用DC04(St14,St15)
深冲用DC05(BSC2)
特深冲用 DC06(St16,St14 –T,BSC 3)
超深冲用机械强度与我国的Q235相当。材料级别
ST12等同于DC01,SPCC
ST13等同于DC03,SPCD
ST14等同于DC04,SPCE,08AL
ST15等同于DC05,SPCF
ST16等同于DC06,SPCE-T
ST16冷轧卷板化学成分
级 别 代 号
编辑
较高级的精整表面 FB(O3)
高级的精整表面 FC(O4)
超高级的精整表面 FD(O5)
表面结构代号
编辑
麻 面 D
光亮表面 B
ST16冷轧卷板相近材质化学成分
编辑
牌号 化 学 成 分 %
C Mn P S Alt a Ti b
DC01(St12) ≤0.10 ≤0.50 ≤0.035 ≤0.025 ≥0.020 -
DC03(St13) ≤0.08 ≤0.45 ≤0.030 ≤0.025 ≥0.020 -
DC04(St14,St15) ≤0.08 ≤0.40 ≤0.025 ≤0.020 ≥0.020 -
DC05(BSC2) ≤0.008 ≤0.30 ≤0.020 ≤0.020 ≥0.015 ≤0.20
DC06(St16, St14 –T,BSC 3) ≤0.006 ≤0.30 ≤0.020 ≤0.020 ≥0.015 ≤0.20
a 对于牌号DC01、 DC03和 DC04,当C≤0.01时Alt≥0.015。 b 可以用Nb代替部分Ti,此时Nb和Ti的总含量≤0.20。
牌 号 屈服强度a MPa 抗拉强度 MPa 不小于 断后伸长率 (L0=80mm,b=20mm) % 不小于 值b, c 不小于 值b, c 不小于
公称厚度 mm
<0.70 0.70~<1.0 1.0~<1.6 ≥1.6
DC01(St12) 130~- -
DC03(St13) 120~- -
DC04(St14,St15) 120~210.5 0.18
DC05(BSC2) 110~ 1.8 0.20
DC06(St16, St14 –T,BSC 3) 100~ 41 42 2.0 0.22
a 当屈服现象不明显时采用RP0.2,否则采用ReL。 b 对于牌号DC04其值、值为和;对于牌号DC05、DC06其值、值为和。当厚度≥1.6mm时,值允许降低0.2;当厚度≥2.0mm时,值和值不作保证。 c =(+2+)∕4;=(+2+)∕4。
拉伸应变痕钢板及钢带拉伸应变痕的规定
科技是创新的生产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是城市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都蓄势待发。6月3日,成都市科技创新大会在蓉开幕,随着成都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18条”和人才新政“2.0版”等政策的发布,无疑向国内外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成都已开启科技创新加速跑,依托创新强动力、增活力,赋予城市更广阔的未来。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近日,《成都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在市政府网站公开征求意见。
根据条例,聚集发展科技创新要素资源,改革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成都将建设成为创新载体多元、创新主体活跃、创新人才集聚、创新能力突出、创新环境*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带动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
科技创新载体
加强科研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在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方面,《条例》提出,成都将推进建设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聚集发展高水平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研平台、科技型企业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构建要素富集的创新生态圈,建设全国重要的创新驱动动力源、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创新要素集聚地和创新创业生态区。并支持在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开展体制机制、财税政策、人才政策、科技金融、科技成果转化与股权激励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和先行先试。
在建设产业功能区方面,成都还将结合区域优势和产业特色,突出各区(市)县主导产业方向和细分领域,规划建设产业功能区,形成集生产、研发、居住、消费、服务、生态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城市社区,支撑产业生态圈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并在产业功能区内建设具有研发设计、创新转化、场景营造、社区服务等综合功能的科创空间,建立完善科技创新综合服务体系,吸引创新创业团队、企业、创投机构、孵化平台入驻,促进产业创新资源优化配置。
此外,在科研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条例》提出本市支持建设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推进建设大科学装置,推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发展。同时,成都市人民政府应当统筹推进工业互联网、城市物联网、数据处理运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实现网络大带宽、广链接、低时延全域互通,城市海量设备、资源全时互联,数据资源高速传输、安全存储、超力运算,发展数字共生的科技创新中心。
科技创新主体
让高校、科研单位拥有更多自主权
培育科技创新主体,激发其创新活力是关键要素,其中,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等拥有更大潜力。根据《条例》,成都将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等各类创新主体积极参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支持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建立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产业创新平台,鼓励符合条件的国有科技型企业对重要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
同时,成都将通过建立综合推进机制,支持高等院校、科研事业单位增强科研能力,建设世界大学、科研院所和世界学科。高等院校、科研事业单位可以按照、省和本市规定,扩大选人用人、编制使用、职称评审、薪酬分配、机构设置、科研立项、设备采购、成果处置等方面的自主权。
支持投资主体多元化、市场化管理动作、从事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创新成果转化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符合条件的可以由财政性资金给予资助,可以在项目申报、职称评审、人才培养等方面适用科研事业单位相关政策。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