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号冷轧带钢的产品品种很多,生产工艺流程也各有不同。具有代表性的冷轧带钢产品是金属镀层薄板(包括镀锡板和镀锌板等)、深冲钢板(以汽车用板多)、电工硅钢板、不锈钢板、涂层(或复合)钢板等。冷轧带钢成品供应状态有板或卷或纵剪带等形式,45号冷轧带钢这些要取决于用户要求。
个人信息卖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且已由国内转向国外的网络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一个人重要的隐私信息几乎暴露无遗,、家庭住址、车牌号、、住宿记录,全部“上架”待售
3月19日,陆续有微博用户发消息称,出现了疑似用户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表现为不少人的手机号已经泄露,根据微博账号可以查询到。
对此,微博方面公开回应称,此次数据泄露应该追溯到2018年底。当时,有用户利用微博相关接口通过批量上传通讯录,匹配出几百万个账号昵称,再加上其他渠道获取的信息一起对外出售。
但是,《财经》记者深入调查后发现,微博用户信息泄露只是个人信息卖这一网络黑灰产的冰山一角。个人信息卖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且已由国内转向国外的网络空间。
在这个网络空间里,一个人重要的隐私信息几乎全部暴露。卖家个个“神通广大”,家庭住址、车牌号、甚至宾馆住宿记录,全部“上架”待售。
而且这条黑色产业链的交易体系也已升级,从使用传统网络平台及工具转向使用等新型数字货币为代表的新型网络技术。
外网平台和虚拟货币支付,使得整个交易更加隐蔽和难以溯源。
根据调查情况来看,每个人的隐私信息都可能成为待价而沽的商品,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有关业内专家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个人信息泄露一般源于攻击等技术手段、内部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窃取并流出。存储数据的机构采取各种防范手段,但依然不能保证没有漏洞。
黑灰产业链转移
对于这次的微博用户信息泄露事件,微博方面表示,微博一直提供根据通讯录号查询微博好友昵称的服务,用户后可以使用该服务。但是,微博并不提供查询用户性别和等信息,也不提供根据用户昵称查询号的服务。3月的这起数据泄露事件,对微博服务没有影响。
同时微博方面强调,此次非法调用微博接口匹配出的信息仅为微博账号昵称,并不涉及、密码等其他隐私数据。目前微博已经及时加强了安全策略,并将不断强化。
3月24日,发布消息称,网络安全管理局在3月21日对新浪微博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问询约谈,要求其按照《网络安全法》《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要求,对照等四部门制定的《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数据安全隐患。
主管部门和企业分别采取措施,使得这起泄露事件暂告段落。
但是《财经》记者循着此次泄露的线索深入调查后发现,这次泄露事件实际只是庞大的个人信息买卖黑灰产市场的冰山一角。
原来出没于国内网络平台的黑灰产人士,纷纷转入以为代表的国外网络平台,形成了更加隐蔽、更难溯源的新型产业链。
而且,在原来的国内平台上,既有真正出售个人信息的贩子,也有以此为幌子的。“有人做广告说有海量且准确的各类个人信息,购买者付了费后却直接被拉黑,这种事情多如牛毛。”有知情人士说。于是,这个产业链开始向外转移,以为代表的国外软件使用方便,而且引入了虚拟货币等“安全”支付方式,使得个人信息产业逐渐转至外网平台,并逐渐扩大规模且稳定下来。
从国内转向国外,支付方式更为安全,提供信息和服务越来越可靠,是产业链转移后的新形态。
“这次微博用户信息泄露事件,确实是由来已久,在群组出售查询这些信息,已经不是新鲜事。”前述知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个人信息
从3月27日起,《财经》记者登录账号,找到了用于出售个人信息的机器人。通过机器人界面,可以加入一个群组。3月28日,这个群组的人数显示为4万人左右,此后,人数一直在持续增长。
在群组里,不断有各类卖家发布消息出售各类个人信息,涵盖了个人户口、家庭户口、查机主、名下卡、淘宝收货地址、微博反查、微信反查、快递单号查询收货地址、住宿记录、出行记录等等各类个人信息,几乎无所不包。
形象地说,平台上的机器人实际就是众多卖家将手中的个人信息建成一个可自动检索的数据库。如果有人想购买或查询信息,一般使用BTC()或ETH数字货币向机器人提供赞助,相当于充值。低赞助320元人民币,可折合为260积分。群内提示的积分与数字货币换算率大致为0.358ETH=260积分。
按照规则,10积分可做一次普通查询,大约等于10元人民币可查询一次。如果没有,群组里还有专门的代充值服务。
《财经》记者还在找到了5个其他类似群组,群组所出售和提供查询的信息与前述群组几乎没有区别,里面打包出售的个人信息价格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涉及数据动辄大小有几个G。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