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企业百科 产品百科 技术百科 人物百科

郭钟福 我有新说法
37 0
郭钟福,1914年4月生于江苏张家港市杨舍镇(原属常熟),从小就读杨舍小学、梁丰中学。193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学院化学系,留校任教。1940年至四川南川航委会第二飞机厂任检验员。1942年至重庆资委会动力油料厂任研究员。1945年9月赴美国柯达公司实习。1947年回国,在上海化工厂任副厂长、总工程师,初创国内塑料加工工业。1963年7月调上海市塑料研究所若所长、总工程师,国内氟塑科加工。1989年退休,并兼任上海塑料研究所名誉所长。主持出版所刊《塑料摘报》。

目录

郭钟福人物简介

中文名:
郭钟福
籍贯:
江苏省常熟县沙洲镇(今张家港杨舍镇)
性别:
民族:
汉族
国籍:
中国
出生年月:
1914年4月6日
所处时代:
现代
职业:
科学 塑料加工专家
毕业院校:
交通大学
成就:
他是我国塑料加工工业的之一,长期从事聚氯乙烯制品和氟塑料制品的研究开发,攻克了许多技术难关;有效地推行技术责任制,为我国塑料加工工业作出了贡献。
代表作品:
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工卷

郭钟福生平概况

郭钟福求学

郭钟福
郭钟福,1914年生于江苏省常熟县沙洲镇(今属苏州张家港杨舍镇)。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1932年在江苏公立南菁中学高中毕业时,家庭已无力筹资供读。此时,他从报上看到实业家吴蕴初创办的“天厨清寒奖学金”招考的消息,决心一试,果被录取,从而进入交通大学化学系就读。学习期间,他得到当时化学系主任徐名材的教诲。徐名材爱国、正直、博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对郭钟福影响极大,成为他以后数十年处世立身的楷模。 1932~1936年,郭钟福在大学求学时,与同学主编上海《晨报》“科学介绍”栏目,每周一次撰写有关介绍化学知识的文章,以加深人们对化学的了解。1936年毕业前夕,在徐名材指导下,郭钟福投入很多精力,用业余时间与几位同学赶译了HE何(HoWe)著的《化学与工业》(CHEMISTRYININDUSTRY)一书,该书上下两卷,共30万字,由商务印书馆1937年3月出版,纳入当时的《万有文库》第2集,为普及化学知识起了积极作用。正如徐名材在该书“序”中称:“郭君等四同学请余书籍以为课余遴译之需,余因以何氏《化学与工业》一书介绍之,不及二年以成书……是书译出,灌输常识,必能引起社会人士对于化学工业之正确认识,推广通俗化学,其功绩不在发明新事物下也”。
郭钟福在交通大学毕业后即留任化学系助教。1940年,他怀着救国的心情,经与先期到达重庆的徐名材联系后,只身离开上海,途经香港、海防、昆明,进入四川,从此与在沦陷区的父母妻女一别达8年之久。他到达四川后,先去南川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任材料分析检验员,期间还从事滑翔机用的国产生漆研究。2年后,郭钟福进入徐名材任厂长的资源委员会重庆动力油料厂任燃料研究室副工程师、研究员、代主任。在厂期间,他结合专业及当时战争的需要,在条件艰苦、缺乏技术基础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进行多项新材料研究,与他人合作先后开发了(汽油抗震剂)、糠醛树脂、松脂裂解、变压器油配制、木质素树脂等,获重庆国民政府经济部批准的7项,并公告于重庆《日报》。其中有批量生产,树脂有小批量生产。1945年8月,郭钟福以优异成绩通过考试,被重庆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录取公派美国,在柯达(KODAK)公司实习丙烯酸制备,在菲欧立特(PHENOLITE)公司实习酚醛层压板和棒材的加工,在里彻豪尔(REICHHOLD)公司实习合成工艺等。他在美国的2年实习考察,为以后在国内发展自己的塑料成型加工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47年9月,郭钟福回国,在资源委员会化工厂上海工厂工作,先任染料部主任,负责硫化元染料、直接蓝染料和金黄偶氮染料生产管理工作,后任副厂长,负责全厂技术管理工作。从1948年4月到上海解放,他还兼任上海交通大学分析化学专业教授。

郭钟福成功

1950年,重工业部决定将化工厂上海工厂改成上海化工厂。1954年起又对上海化工厂的产品作了调整,将该厂改建为专门从事塑料加工这一新兴工业的家大型专业厂。郭钟福任上海化工厂,技术副厂长兼总工程师,一直主持技术管理工作。他不拘一格启用各种人才,积极消化吸收技术,大量引进设备,并在化工部下,创建实施了总工程师技术负责制,使工厂在*的管理制度下,开发出酚醛漆、酚醛绝缘绸布、酚醛绝缘层压板等电工用系列产品,聚氯乙烯电缆料,聚氯乙烯板、棒、管、膜和聚氯乙烯泵等制品。
当时的上海化工厂,成为全国各地纷纷上马的塑料加工厂技术骨干学习观摩和培训的重要基地,同时还承担了援外任务。1959年到1961年,郭钟福担任专家组长,先后两次前往越南河内,为筹建河内塑料厂作出了贡献。此后上海化工厂还多次承担了越南、古巴等国家实习生的培训任务。
60年代初,为适应国家生产发展的需要,化工部决定在上海化工厂中心试验室基础上筹建上海塑料研究所。该所专门从事所需特种塑料制品的研究、开发和小批量生产,以缓解上海化工厂生产任务繁重不能兼顾需求的矛盾。化工部十分重视该所的组建,决定由郭钟福任上海化工厂副厂长兼该所副所长和总工程师,直接抓该所的筹建工作。以后,郭钟福又相继任上海塑料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和顾问。30多年中,郭钟福为研制国防工业急需的特种塑料制品作出了重要贡献。
郭钟福重视科研工作的管理和试验研究。他从人员组织、课题论证、查阅文献、研究总结、成果鉴定和资料归档各个环节进行把关,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带领大家深入实际,攻克难关,取得大量科研成果。
1959年郭钟福加入中国。1986~1987年,中国化工学会和上海化学化工学会为表彰他从事化工工作50年和为发展化工科学技术作出的贡献,分别向他颁发了荣誉证书;1990年化工部及上海市化工局又分别授予他化工科技老专家和上海化工科技专家荣誉证书;1992年化工部为表彰他在国防化工的创业和发展中作出的突出贡献,授予他国防化工创业奖和证书。
郭钟福曾任中国塑料工程学会副理事长,1985年起为名誉理事;上海塑料工程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化学化工学会理事;国家科委新型化工材料专业组成员和氟塑料专业组副组长;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61WG9工作组成员;1991年受聘为上海市化工局届技术委员会顾问;1992年受聘为上海市化工局第二届技术经济委员会顾问。

郭钟福创业

郭钟福创建塑料加工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全国没有像样的塑料加工业,仅有一些小厂利用进口原料制成酚醛塑料(电木)、氨基塑料(电玉)、硝酸纤维素塑料(赛璐珞)等制品。据统计当时全国这类塑料产量仅400吨左右。
1954年,国家决定将上海化工厂逐步改建为家塑料专业化生产企业。要把上海化工厂由生产硫化元染料、橡胶三角皮带等产品,改造成一个专门生产塑料制品的全新企业并非易事。
郭钟福接受任务后做了以下工作:首先,确定上海化工厂的发展方向为国家急需的酚醛类和聚氯乙烯类通用塑料制品的生产;其次,为适应工厂转产需要,开展一系列更新工厂人员知识的活动;第三,调整加强技术管理和生产一线的力量;第四,改造和利用必需的塑料加工设备。通过交叉平行作业,完成这些工作,不到3年时间,使上海化工厂走上了正规批量生产塑料制品的道路。
根据国家电工器材的发展需要,上海化工厂首先开展酚醛系列热固性塑料制品的开发。当时国内缺乏生产电绝缘材料的基本原料(酚醛树脂),郭钟福会同在美国西屋公司实习的同仁,利用他们在美国学到的有机合成工艺技术,着手在厂内进行以和甲醛为原料合成酚醛树脂,进而生产出符合电工要求的黄蜡绸布、纸质和布质层压板等不同牌号、规格、标准的系列产品。
这些产品代替了进口料,为我国电工绝缘材料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当初,要稳定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就要有一套严格的控制手段,如从原料到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控制;从树脂配方确定到坯料浸渍时树脂含量的控制;从增强材料的处理、选配工艺、芯材与面材的老嫩度合理控制到加温加压的施压与释压程序的确定;为提高产品产量,减少废品率,对设备进行进料量从12层到20层多层压机的自动化技术改造;为使产品表面光洁度达到标准而采用镜面不锈钢板膜具等等。
上述各种控制手段,都是郭钟福与工程技术人员、工人一起在无数次反复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由于建立了良好的质量保证系统,使上海化工厂生产的电工用酚醛系列制品始终享有盛誉。
50年代,靠自己的力量生产聚氯乙烯塑料制品是另一个崭新的领域。郭钟福为使这一任务能如期完成,几乎把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资料的消化吸收上;同时,他要求大家广泛收集有关聚氯乙烯树脂及加工的资料,边学边干。他们先是利用进口树脂在橡胶加工设备上混料,在三辊压延机上压制薄膜。
其次,他派人去辽宁锦西化工厂、上海天原化工厂等聚氯乙烯树脂生产厂参观学习,了解树脂质量对加工的影响,交流加工对树脂性能的要求。
第三,利用苏联专家别什霍诺夫和伊沙阔夫及日本专家古谷正之等来厂讲学的机会,多次安排为全厂技术人员讲课,让大家共同掌握聚氯乙烯配方、加工技术和应用技术。
第四,对参加工作的大专毕业生,组织短期塑料加工知识的培训。
第五,结合生产需要,协助厂党委建立技校,培训生产线的技术工人。通过这些措施,使全厂职工积累了系统的加工聚氯乙烯制品的基本知识,摸索出了一套加工聚氯乙烯的技术。在郭钟福的参加和组织下,上海化工厂在先开发成功聚氯乙烯电缆料、压延薄膜、层压硬板、挤出软管和硬管、注射成型管配件、塑料鼓风机、塑料泵和硝酸塔内衬等产品。
所有这些产品根据用途确定了多种牌号,编制了一系列产品目录、说明书和标准,在厂内建立了样品陈列室和资料档案室。上海化工厂成为国内同行厂家培训人员的基地。该厂产品如聚氯乙烯电缆料还出口到埃及、古巴和越南。
50年代,化工部为了装备上海化工厂,花了大量外汇从国外引进了捏和机、挤塑机、注塑机、压延机等数十台。当时,该厂无法去国外直接选购设备,也不能请外国专家来指导安装,国内又无成熟经验可借鉴。郭钟福决心走自力更生道路,亲自主持制订方案,组织全厂工艺、机电、仪表等部门人员临时组成一支工种齐全的技术队伍,仅凭设备说明书建厂房,按生产工艺流程配置设备。经他们日以继夜地工作,克服了重重困难,把一台台设备安装到位,并调试成功,投入了使用。由于这些设备的投产,使该厂产品迅速跃上新台阶,到60年代初,年产量已达到数万吨,几乎占当时全国产品的1/10。日本古谷正元专家来厂参观后承认50年代末上海化工厂的水平已与日本相当。

郭钟福创立塑料研究所

60年代初,国家急需发展工用塑料。化工部决定以上海化工厂为依托,组建上海塑料研究所,专门从事塑料的研制。1962年,郭钟福接受组建工作。他重视选拔、配备人才,从上海化工厂商调了近40名人员作为建所骨干;他撰写材料,为大家讲课;他坚持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总结提高,并不断跟踪技术,开发新产品。通过几年努力,使国防新型塑料研制开发工作逐步开展起来。
60年代初,人们对聚四氟乙烯树脂及其制品非常生疏,西方国家对我国严格实行禁运。国家下达了研制这种新材料的任务后,郭钟福组织大家查阅当时国内能收集到的各种国外文献资料,逐步弄清聚四氟乙烯树脂的性能,很快与负责合成聚四氟乙烯树脂的上海鸿源化工厂技术人员一起,开始进行加工氟塑料制品的研制工作。
通过一段工作,摸索出一套与常规热塑性塑料加工不同而类似粉末冶金的冷压—烧结—机加工的氟塑料加工工艺。起初,工程技术人员对烧结设备是什么样子,毫无所知。郭钟福和缪京媛等技术人员一起,因陋就简地用染料包装铁桶改成一个加热炉,用变压器调温,土法上马制成第1台烧结炉。
经过多次实验和改造,终于取得了对聚四氟乙烯树脂加工性能的感性认识,并与设备制造厂共同设计试制成功了早期的烧结炉。以后经过改善、提高,形成了专用的定型的烧结炉。他们又通过反复试验和总结提高,在先成功地加工出各种氟塑料制品,例如国防工业上急需的聚四氟乙烯钢丝增强液压软管和屏蔽管,聚四氟乙烯玻璃钢隔套,聚四氟乙烯玻璃布及附铜箔板,各种减磨和密封用的聚四氟乙烯填充制品,规格不一的聚全氟乙丙烯板、棒、管、膜和热收缩性薄膜等等。
飞机、汽车、火车机车的风挡玻璃要求做到撞击而不致发生玻璃碎片飞溅伤人,这是由无机玻璃与透明性、黏接性的缩丁醛薄膜复合而成的。该薄膜加工有两种方法:一为溶剂型流涎法,二为无溶剂的挤出压延法。上海塑料研究所采用后者。它具有不耗溶剂、成本低廉的优点,但有几个难题要解决:一是缩丁醛树脂与增塑剂相混,会结成大小不一的团块,给挤出机加料时发生困难,因此要有合适的混和工艺和加料方法;二是挤出料很黏,在压延辊上若没有良好的脱膜涂层就根本无法加工,所以必须在三辊表面施上脱膜涂层;三是压延出来的薄膜的尺寸稳定性要好,还要防止膜间粘连。在郭钟福的参与指导下,上述几个问题得到了解决,缩丁醛薄膜终于研制成功。目前该研究所加工的缩丁醛薄膜已由平膜发展到刻花,用途由发展到轿车、机车和建筑等民用领域。
经过近30年的风风雨雨,上海塑料研究所已发展为有6个研究室、1个机修车间、400名各类技术人员的特种塑料成型加工研究所。它的建立、成长和发展,无不凝聚着郭钟福的心血。

郭钟福科学管理制度

郭钟福在科研、生产两方面成绩显著,与他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实行科学管理是分不开的。他积极贯彻总工程师技术责任制,建立生产调度制,设立人在车间但直属厂部的质量监督员系统,技术资料总结和归档制度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了保证新产品的质量和及时处理生产问题,郭钟福在厂里数年如一日坚持每天上班前开生产调度会,布置任务,检查工作,听取各方意见,进行技术协调,落实生产计划和新产品试制任务。生产调度会充分发扬技术民主,采纳合理化建议,使各科室和车间之间互相通气,减少扯皮现象。至今,许多老同志回忆当时的情景,都盛赞这种工作方法科学、合理。独立于车间的质量监督员制度,使质量监督员在控制产品质量时不受车间牵制,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监督。每道工序上的质量监督员发挥了他们应有的作用,就保证了最终产品的质量。郭钟福重视实践,每天都要亲临现场,了解生产技术中的关键问题,因此他作出的决定容易为各方接受,并遵照执行。无论是工程师还是工人的意见,他都以事实为依据来听取和采纳。聚氯乙烯电缆料用进口树脂加工一些时间后,工人们提出:为了扩大电缆料的原料来源,建议用国产聚氯乙烯代替进口聚氯乙烯;为了适应国产聚氯乙烯热稳定性差,建议将稳定剂改用硬脂酸铅代替硬脂酸钡。但主管工程师不同意这样做。主要理由是国产树脂制品色泽稳定性差。郭钟福经过调查认为,工人和主管工程师的意见各有所长,决定两种意见都采纳,即用进口聚氯乙烯加硬脂酸铅生产的电缆料用于生产浅色制品;用国产聚氯乙烯加硬脂酸铅生产的电缆用于生产深色制品(因铅容易变为黑色)。实践证明,效果很好。郭钟福在管理中也能听取各方面意见,如参照国外资料和国内使用的实际情况,把酚醛塑料、聚氯乙烯塑料、氟塑料等开发成有多种牌号的产品,编制一系列的产品目录、标准和使用说明书,供用户选用,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要。他还主持建立起相应的图书资料和技术档案的管理制度,为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条件。
郭钟福在我国塑料加工战线上几十年如一日,勤奋耕耘,无私奉献。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严格要求,精益求精,有着执著的追求。他对同志不摆架子,平等待人,团结共事,为大家创造发挥才能的条件。因此,当时的上海化工厂人才济济,而且源源不断为全国输送了大量人才。他在生活上一贯艰苦朴素,作风正派,公私分明,疾恶如仇。“文化大革命”中,他虽蒙受不白之冤,遭丧母亡妻之打击,一旦恢复工作后仍孜孜不倦,一心扑在事业上。郭钟福退休后,仍关心着厂、所的发展和研究课题,仍继续不断地广泛阅读国内外文献资料,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他自己说,这是为了更新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他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处处折射出高尚的思想光辉,赢得了大家的敬重。他认为工作成就是大家的,自己的事迹是平凡的。

郭钟福人物简历

1914年4月12日 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沙洲镇。
1932—1936年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学习。
1936—1940年 任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助教。
1940—1942年 四川任南川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检验员。
1942—1945年 重庆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动力油料厂任燃料研究室代主任、研究员。
1947—1949年 在上海任资源委员会化工厂上海工厂染料车间主任、副长厂,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1949—1963年 任上海化工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
1963—1984年 任上海市塑料研究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所长兼总工程师。
1984— 任上海市塑料研究所名誉所长、顾问。

郭钟福主要论著

1 郭钟福等合译.化学与工业.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2 郭钟福合编.合成材料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3 郭钟福合编.农业用塑料.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7
4 郭钟福,等.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工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
5 郭钟福,等.自然科学年鉴.化工卷(部分条目).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6 郭钟福.有关工程塑料应用的设想和建议.工程塑料应用杂志,1981(1)
参考资料


目录
相关产品RElAT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