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企业百科 产品百科 技术百科 人物百科

72 0
溪降指的是在悬崖处沿瀑布下降的运动。1996年6月由法国探险家克尼格介绍至中国。由于长期被瀑布冲刷的石头很滑,长满青苔,再加上溪水对下降者的冲击,会影响判断力,所以溪降比普通的岩壁下降更富变化,更有挑战性。曾经玩过溪降的运动员表示:只要你身体健康,只要你拥有足够的自信,溪降其实感觉妙极了,就像在瀑布里轻歌曼舞。

目录

溪降运动简介

起源于瑞士,用于高原自救、运输和军事突袭行动,后演化成类似蹦极、攀岩、等极限游乐项目。在已分化成崖降、楼降、桥降、溪降等类别,抛开场地原因,其技术上并无多少本质差别。队员身穿保险衣与架子钢索的滑轮连接,借助景点(区)的自然落差,由钢索、滑轮保险绳索与人体连接,以高处发射台顺势而下,以较高速度完成滑翔。速降可跨越草地、湖泊、河流、峡谷等,悬崖速降。在教练的指导与保护下,利用绳索由岩壁顶端下降,感受一步一步走向悬崖、走向生命的“边缘”的一刹那;感受高空坠落前的瞬间。队员自己掌握下降的速度、落点,以到达地面。速降并不需要严格的专业技巧,但只要开始下降,就无法退缩,必须克服恐惧与障碍、坚持到底。从自我激励、自我控制到超越自我,最终走向成功。站在悬崖顶端,依葫芦画瓢地系安全带、主腰扣、八字环……然后……跳下来……天空很高,丛林很密,人很小,坠落很容易,对生命很依恋。蜘蛛侠、功夫片、垂直极限。在危险中挑战与生俱来的恐惧感。速降的技术是:右手位于右腰后侧,握紧绳索就能让身体固定住,右手放松会在重力作用下匀速下降。
与溯溪运动方向相反,溪降是由上游向下游,由瀑布主体缘绳下跃,或顺水滑降。溪降更重于娱乐性,是适合于普遍开展的大众户外休闲运动。瀑降是由溯溪运动中发展出来的一项极限运动,它需运用专业的装备在悬崖高处沿瀑布下降,相比之下比溯溪更加惊险刺激,对参加者的心理和技术要求更高,更富挑战性。

溪降运动须知

溪降
1.要玩溪降,必须先学准溪降——速降。即沿着绳索从山的高处滑到低处,只不过下降时没有水的冲力,岩石也不滑。速降的动作要领与溪降非常相似。
2.在溪降之前需要熟悉潭水的深度及水温,否则容易引起抽筋。若你不会游泳,更是要作好充分的热身活动。
3.学习正确使用攀登保护装备,包括安全带、安全帽、铁锁、下降器、上升器。
4.下降时,由于瀑布主体水流急、水量大,一般避开主体而选择水流较小的路线。要注意岩石、裂缝、陡坡、水流的冲击。
5.一般大的瀑布下都会形成水潭,在溪降前必须探明地形,这样就可以保证在降下后,选择正确的方式安全出来。
6.在熟练掌握了下降的技术动作后,可选择适宜的着脚点做跳跃动作,并在接近瀑底时,解开保护绳索,轻松跃入潭中,充分体现溪降的乐趣、惊险。
7.按顺序沿人工悬梯登至下降处等候。由保护教练在下降处做绳索保护,并再次确认方可下降。

溪降运动装备

溪降
由于潜在性的危险,须要有一些专用装备来保护身体和物品,尽量减少外来的伤害和破坏。入门初学者跟随溯溪团体或专家,可省去闭门摸索,装备上亦可减轻团体装备的购置,不过以下一些基本装备仍不可无。
通常是登山装备再加上攀岩器材、水上设备,再加以防水处理。防水衣物的选择以轻便、透气性良好、易干燥的尼龙面料为宜。保暖衣物和露宿帐篷、炊具、食品等视日程的安排而有选择性地携带,物质装备的准备以轻便、负重不宜过大为准则,帐篷可以携带外帐。另外可自带渔具等,在露营时进行垂钓之乐。因溯溪总在水边或水中行进,所带的装备应妥善打包,一应物品用塑料袋包好以后再放入背包,尽量使背包的体积最小。
溪降需要的装备是基本的登山装备,如安全带、铁锁,下降器、绳索、头盔等,以及防水服。防水服为漂流用的发泡橡皮质紧身套装,较潜水服厚,质轻、紧身、浮力较大,具有保护作用。无论瀑布下降、跳水、还是滑降,都必须穿鞋,是登山鞋,下降、横移或攀登时比较方便,另须备一双干爽的鞋子,以使离开水时换下湿鞋。
溪降中的技术为下降,即利用下降器进行瀑布下降,还必须掌握横移和攀登方法。瀑布下降时由于瀑布主体水流急、水量大,一般避开主体而选择水流较小的路线。绳索则选用防水登山绳,下降时因绳子湿,操作不如干绳便利,须小心,谨防降速过快而不易控制。
由于溪降潜在一定的危险性,必须配备一些专业的装备和保护用品,尽量减少意外的伤害。
溯溪鞋
溯溪鞋
为溯行者必要的装备,不要使用磨损率大的草鞋和较无阻滑作用的运动鞋,要使用软胶底潜水布质料防滑设计的溯溪鞋,既有阻滑效果又可保暖。另外防滑底运动凉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要以防被岩石擦伤脚趾。无论瀑布下降、跳水、还是滑降,都必须穿鞋,是登山鞋。下降、横移或攀登时比较方便。
安全头盔
可用轻便的攀岩头盔,或国内的内悬式工程头盔替代。头盔对溪降滑落及落石袭击,有保护头部免受直接伤害的作用。当在瀑布里失去平衡或有落石时,头盔保护头部以免受到伤害。
防水服
是漂流用的发泡橡皮质紧身套装,较潜水服厚,质轻、紧身、浮力较大。溪降时切忌穿着牛仔裤和吸水性强不易干的棉质衣物,而以具伸缩性大的运动裤或游泳衣裤即可。
手套和护腿
安全头盔
为潜水布质料,除可防寒外,又可免于杂木石头碰伤、割伤之虑,护腿分长统和短统两种,长统除护小腿外并可护膝。千万不要忽视它们的作用,特别是在瀑布溪降中,在被瀑布冲击的岩壁上有时很难保持平衡,身体经常被瀑布冲击撞向岩壁,没有它们的保护,下来以后肯定遍体鳞伤。护具主要分为护膝、护肘、护掌,以保证活动者在和岩壁的碰撞过程中所受到的伤害最小。
坐式安全带
是登山和攀岩活动中的装备之一。主要保证绳索和运动者之间的连接。它分为胸式、坐式等。可根据不同的运动特点选用更为适合的安全带。
铁锁
防水服及包
它是由合金制成,质量约100克,可承量2吨。它是连接岩壁和绳索、绳索和安全带的主要设备。专业溪降静力绳:瀑布溪降应选择50米~150米直径9~12mm以内的溪降专业绳,专业绳由合成纤维制成,具有防水防冻功能。世界的专业登山绳品牌大都获得多项国际认证(UIAA、USA、CE等),可以放心把整个身体交付给它。国内使用较多是BEAL的DryTopgun系列的登山绳,价格在1600元之间,由于登山绳主要依靠进口,价格昂贵,使用寿命有限,是开展此项探险活动中较大的投资。防水静力绳同攀岩绳(动力绳)相比,它更具有坚韧性,不易拉伸、拉长。溪降中,绳子被打湿后,操作不如干绳便利。直径9mm-11mm,防水,拉力2~3吨,绳子同时吊十个人都没问题。
STOP单绳下降器
坐式安全带
中文译作“单绳下降器”。适用于9-12mm单绳下降,里面有2个小滑轮,绳子缠绕在滑轮之间,制动把手松开即停,方便使用者能腾出双手应付紧急事件,多用于探洞、溪降等垂直下降及工业用途。专业人士用猪鼻扣或八字环。
上升器
在攀登过程中,用于向上攀登时使用,也起保护作用。
下降器
在攀登过程中,用于从上方下降到下方的专用器械。
GRIGRI保护器
有自动锁死系统,在下降中途出现事故后用于救援。
扁带
用于做固定点及保护点用。
胸带
配合安全带使用。用于溯溪及救援。
防水背包
以能够携带溯溪设备和攀登用品为准,太大太小均不适合。一般溯溪者多采用骑行包。
防水内袋
专业溪降静力绳
溯溪有时得在深潭峡谷泳渡,背包下水是常有的事,要使背包里的东西达到防水的效果,单靠用塑料袋绑起来是不够的,因此背包里加装一个防水内袋是必要的。排汗内衣及快干衣物:溯溪的衣物讲求快干保温,选择快干的衣物及排汗内衣是很必要的,它可以让你保持体温,同时排除汗液,避免着凉感冒。切忌穿牛仔裤,一旦被打湿很难干透。
初级溯溪所需装备
(一)、登山装备背包、溯溪鞋、手杖、手套、绑腿、排汗内衣与毛巾、雨衣、照明器……
1.背包:溯溪背包有几个要求:一:防水。二:可放置钓竿。三:弧形背部附透气网。四:重量轻、肩带厚软并附腰带。
2.溯溪鞋:溯溪鞋一般都用登山鞋代替,也可持手杖造成三个支点而增加平衡效果。
GriGri自锁式保护器
3.手杖:手杖除了登山上下坡时可帮助平衡,平路时也可减少脚部与膝盖所受压力,在渡溪时,还能帮助抵抗水流或维持重心移动时的平衡。行军时又可用它来打草惊蛇,面对野生动物如猴子时,也可以威吓自保。
4.手套:上下溪谷时,常需要使用到双手,而原始林中多荆棘等,空手攀爬极易受伤。一般以工作用之棉布手套保护,劳保商店有种裁玻璃工专用的手心加胶棉布的手套更可防止尖刺刺穿。
5.绑腿:可防蚂蟥吸血、蛇咬、露水沾湿裤管。
6.排汗内衣与擦汗毛巾:山谷中较凉,汗流浃背最容易感冒,排汗内衣与毛巾就是为它而备。
7.雨衣:几十元的轻便雨衣即可。
8.照明灯具:山区天黑较早,黑夜行有灯光照路。如使用头灯,由于山区多蚊蛾,其趋光性会造成行进时蚊蛾扑面之困扰。此时可将头灯挂在腰部,或购买登山专用的腰部灯,使灯光集中在路面。
胸带
(二)、溯溪装备偏光镜、涉水裤、护膝等等,至于溯溪鞋、手杖、手套前面已说过了,如果用的是手心加胶手套,涉溪时将其反戴,假如在溪中失足以手支撑时,可以增加磨擦力。初级溯溪不像高级溯溪需要救生衣、攀岩绳等。一般原则是溪深过腰不涉,溪流过急不涉,青苔、水藻过多不涉,单人不涉等。
1.偏光镜:戴上偏光镜,溪中之石头位置、溪流之深浅缓急一目了然,溯溪时选择落脚位置可更安全、更快速。
2.快干裤:特殊材料制成的休闲登山裤,有排水排汗功用,入水会湿、出水五至十分钟即被体温烘干。切忌穿着棉质牛仔裤,它吸水后保管超过千斤。
3.护膝:涉水滑倒最容易使胫骨和膝盖受伤,让膝可防止许多意外发生。它也可在行军时代替绑腿。
偏光镜
(三)、钓鱼装备包括偏光镜、钓竿、腰包及其他必须的钓鱼物品;钓竿可以利用购买时所带的透明塑料盒携带,别将其插在钓鱼背心,那样很容易丢失损坏。除钓竿外,所有钓鱼小用具都可放在腰包中(腰包行军时放在背包中)。其他装备还有防水盒、网袋、捞网、饵料……等等。
(四)、安全与预防装备
1.绳索:取尼龙绳即可,登山攀岩用的太重。末端系一重物以便抛投。
2.毒蛇急救:需要碘酒、小、吸毒器、止血棉。据说有新产品以电击解毒,不过还未见过详细的资料。
快干裤
3.小药包:处理一般擦伤的小伤口与放置个人用药。
4.预备衣物一套:预防全身淋湿受困山区时身体失温。
5.生火用具:打火机、防水火柴、镁块、火种、木炭。山区多雨,万一困在山中,打火机、枯木在潮湿时不容易打火与引燃,所以防水火柴、镁块、火种实用且必要。
6.指北针、哨子等。

溪降等级划分

溯溪者要根据自身的野外生存能力和攀登技术,选择适合的溯溪方式,由于溯溪地点多远离市区、环境复杂,安全前提下的运动才是最明智的。一般溯溪者都结伴而行,组织者对溯溪地点要提前“踩点”,了解地形并确定好返回时的路线。
以高度和行程来区分,溯溪溪谷可以分为:
溪降
初级溪谷:1000米以下,1天或多或1天半可以往返,流程起伏不大,适合新手的信心建立与兴趣培养。
中级溪谷:1000至2000米,2天至3天行程,具有相当数量的瀑布、深潭、峡谷地形,颇具难度而且需要露营。可以进一步让新手了解溯溪的实质意义。
高级溪谷:2000米以上,需要4天至5天以上行程,有高大瀑布、深潭、峡谷地形,具有难度而且需要露营,特别需要技术熟练和体能良好者才可尝试。
参加溯溪的人多以体验式的初学者为主,因而无论是从安全保障还是游玩乐趣角度来看,初级溪谷都是欢迎的。

溪降登瀑技能

溪降
除了基本的登山技能,溯溪还要求掌握攀登瀑布等技术,因此单从技术而言,溯溪比登山更为复杂,要求更高。
溯溪的技术大致可分为:溯溪图的判读,登山技术,具有溯溪特点的技术,即岩石堆穿越、横移、涉水泳渡、瀑布攀登和爬行高绕等。攀登技术的基本要领为三点式攀登,即在攀登时四肢中的三点固定,使身体保持平衡,另一点向上移动。
岩石堆穿越
峡谷溪流中多滚石岩块。且湿滑难行,行走时应看准、踏稳,避免因踏上无根岩块跌交或被急流冲倒。
横移
在岩壁瀑布下深潭阻路,可尝试由两侧岩壁的岩根横移前进。岩石多湿滑支点不易掌握,横移时须特别谨慎,有时支点隐藏于水下,此时以脚探测摸索移动,若特别困难,干脆涉水或泳渡更简单。
溯溪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湿水,一般峡谷中多阴凉潮湿,湿水以后衣物鞋子底不易干,容易疲劳,脚久在水中易起水泡,所以非不得已不要湿水是溯溪的基本要诀。
涉水泳渡
涉水或泳渡时,必须清楚地判断水流的缓急、深度,有无暗流,必要时借助于绳索保护技术。在溯溪过程中经常使用绳索横渡过河,涉及一系列的绳网、绳桥技术,这里不作详细介绍。
攀登瀑布
溪降
这是溯溪过程中,也是难度的技术。攀登前必须事先观察好路线,熟记支点,不要充分考虑好进退两难时的解决办法。瀑布主体水流湍急,但苔藓少,有时反而容易攀登。
瀑布攀登虽然刺激,但难度大,经验和技术要求高,不具备娴熟技术经验或初学者不要轻易作这种尝试。
爬行高绕
在遇到瀑布绝壁,其他方法不能实现时,可以考虑爬行高绕的方式前进。即从侧面较缓的山坡绕过去,高绕时小心在丛林中迷路,同时避免偏离原路线过远,并确认好原溪流。
溯溪原是欧洲阿尔卑斯的一种登山方式,现演变为相对独立的户外运动。在亚洲地区开展普遍的是日本,各种团体组织比比皆是,因以足踏草鞋而多名曰“××草鞋会”,中国台湾自70年代开始溯溪活动,曾一度冷落,90年代以来,在梁明本,庄再传,黄德雄等人的大力倡导和推广之下,呈方兴未艾之势。
由峡谷溪流的下游到上游,直至,称为溯溪。而选择一段溪流溯行,行露营垂钓之乐,赏飞瀑峭这巍峨,享幽谷密林之恬静,则更为盛行。 古人云:近山者智,近水者仁。集山、水与一体溯溪活动,能够体味多少仁与智的深远内涵。

溪降溯溪图

溯溪图是根据峡谷溪流的地形特点而绘制的简单明了的溯行路线特征图件,是溯行前必须准备的物品之一。有经验的溯溪者要以根据该图件清楚地了解溯行地区遇到的各种地形特征,从而有目的的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判读溯溪图是洋溪的基本技能,而能够学会绘制溯溪图则更使溯溪组织之间多一份交流的宝贵资料。
溯溪图一般以1:50,000地形图足以显示主要的地形特点,如岩石堆、瀑布、深潭等。标绘得过粗过都不适宜,过粗无法体现整体路线上的特点,而过细则显得杂乱,没有特点。一般来说,地形图步足1cm的地形省略。图上所描绘的主要地形有:岩石堆、峭壁、瀑布、深潭等特征地形,地物标志溪流的汇流和分流点等。

溪降玩法指导

利用下降器的溪降
这是比较正式的玩法,通常选择落差较大的瀑布(至少在15米以上),利用下降器从瀑布上端降至瀑布下端的深潭,需要溪降者掌握较好的下降技术。
悬崖跳水
悬崖跳水比专业的跳水要求低,类似跳“冰棍儿”,但必须正确掌握要领,否则易出事故。起跳前身体要稳,任起跳的同时两臂曲于胸前、两肘紧夹两侧,一手捍住鼻子,以防入水时灌水。跃出的距离视悬崖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水平两米左右,避免碰到岩壁,且落水方向为潭水的最深处,不要离岩太近,身体在空中垂直并保持平衡,入水时一条腿微微前伸,另一条腿则微上抬曲膝,这样能缓冲下降速度,不致受伤。只要正确掌握要领,有防水服增加浮力,并能保护身体,一般不会出现危险,但需要足够的勇气和胆量。
选择跳水的悬崖,首先必须探测悬崖高度和崖下潭水的深度,如5 米左右的悬崖,潭水深度2-3米足已,超过10米的悬崖则潭水深度至少3米,且动作要领必须正确,对于有经验的溪降者,跳水时可以在空中作旋转动作,无跳水专业技巧不可以空翻,或头朝下扎猛子。
滑降是利用水流冲刷而形成的,自然光滑岩面滑水,象幼儿园的滑滑梯一样,但有两种方式:一是匍匐头向下游坐“飞机”(不推荐),一是仰身滑水。匍匐滑水时两臂前侧平伸,抬头目视前方,入水时低头,身体几乎全部没水后抬头钻出水面;仰身滑水时两臂侧直并于体侧,抬头、身体呈直线,或两腿直并拢,呈座式,上身稍后仰。
滑降的地形应较平滑,忌有突出明显的尖棱角岩块,坡度不易太大,滑降面下方边缘距潭不宜过高。
滑降
利用溪谷中水流冲刷形成的自然光滑岩面滑下,类似在游乐园的滑滑梯或游泳场的滑水道,是溪降的一种另类玩法。通常有两种姿势:一是匍匐头向下游坐“飞机”;一是仰身滑水。

溪降升降技术

下降器下降---下降者在腰部系好安全带,挂好铁锁,再将下降器和铁锁连接,左手握下降器,右手在胯后紧握从下降器穿绕出来的主绳。面向岩壁,两腿分开约成60°~80°角,登住崖壁,身体后倾,便可开始下降。如果是悬空状态,脚自然分开、悬垂,身体靠向绳子。
环结下降
单环结下降---这是一种在没有下降器的情况下,以铁锁和单环结的连接代替下降器下降的方法。这种下降方法和动作要领与下降器下降法相同。 坐绳下降----这种方法是利用主绳与身体的直接磨擦而下降的。这种下降要特别注意动作的正确性,绳从身体前面两脚中间向后穿过,然后将绳沿右腿外侧绕至前面,经腹、胸、左肩至背后,拉至右侧,用右手在右股后将其握住,虎口朝上。左右手交替动作,不可同时松开。此方法适宜在缓坡、可以落脚的情况下采用。
缘绳下降----在坡度近于90度时,可采用缘绳下降法。此方法简单易学,只要有一条主绳就可进行下降操作。在主绳在陡壁上方固定,余下的主绳扔至崖下,下降者在绳上打好抓结,另一端与腰部安全带上的铁锁连接。抓结到连接处的距离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以臂伸开能抓住抓结为限。下降者面向固定点,两腿分开站到崖棱时一定要拉紧主绳,并握住抓结,方可开始下降。
双手式----利用左右手式上升器,每个上升器应自带绳梯,左手上升时通过绳梯带动左脚抬起,左手到位后,开始左手拉,左脚踩,使身体上升,左脚站稳后,开始右手的同样动作。通过左右依此动作来使身体向上攀升。
手式、胸式----手式的操作如上,胸式上升器固定在胸部,和安全带通过铁锁连接,随着身体一起运动。如果出现胸式无法上升的情况,首先应检查安装是否正确,正确后,用手拉动胸式下方的主绳,就可以正常动作。
手式、脚式----手式的操作如上,脚式的使用首先要安装正确,脚踝扣一定要扣紧,才可以顺利动作。由于手式多为右手,则脚式的自然为左脚。
使用安全绳攀升:用三根安全绳,分别接成绳环,最短的用与连接安全带,三根绳环分别按中、短、长的顺序,依此从下到上在绳上结普林斯克结,然后可按双手式进行攀升。此法简易,安全,但需要练习熟练。
其它方法:在绳上间隔打结、结圈,可以实现短距离徒手攀升。换绳过点:一根绳子在使用时,中间分布若干结点于膨胀钉上,要到达目的地,就必须通过这些结点。

溪降目的分类

以地域研究为目的的溯溪:
如调查某山区的所有溪流兼综合调查其棱脉、溪谷、岩壁和步道及动植物人文生态资源。这种方式可说所有的溪谷都是未知的处女地,更无任何资料可供参考,必须动员很多人,经年累月利用假期逐一探勘方能完成。
漫无目的的溯溪:
兴趣相投的山友组合队伍,伴行溯溪,尽兴而上,这是国内见的方式。
以地域研究为主的溯溪:如调查某山区的所有溪流兼并综合考察调查其棱脉、溪谷、岩壁和步道及动植物、人文生态等资源。这种方式可以说所有的溪谷都是处女地,更无任何资料可供参考,必须动员较多人,经年累月利用假期逐一探测才能完成。
还有许多户外运动俱乐部均开展此类活动,入门初学者跟随团队前往,可省去自行摸索,降低活动危险系数。
初级溯溪就是沿着溪谷,逆溯到溪的源头,其行程不受时间限制,路程多少不定,踩着清流碎石,缓步走入清幽宁静的溪谷中,不知不觉往上游走去,这就是溯溪的开始。
所谓的“溯溪”就是克服一切岩壁峡嶂,穿越无数急流深潭,再上蜿蜒登顶,然后依山径路线而下。

溪降场地

溪降比较适合在南方的夏季玩,因为水比较大,而且气温较高。的溪降地澳洲澳大利亚蓝山山脉(BlunMountain)的众多溪谷已经成为各地溪降者们追逐的新贵。该山脉位于悉尼以西100公里,属新南威尔士州。之所以得名蓝山,是因为当地的桉树所挥发的一种气体折射阳光造成了的蓝色景观。这里溪谷幽深狭长,溪流经年累月地冲刷沙岩,形成了一个个竖直的缝道。很多溪谷深达50米,但入口宽度却不到1米,往往抬头只见一线蓝天,但下到深处却会发现别有洞天。这些包裹在山腹中的溪谷里藏有瀑布、深潭、岩洞、隧道和各种珍奇漂亮的动物、植物,溪降者每次都会有新奇的发现。
欧洲阿尔卑斯山脉是也是最出名的溪降圣地。因为溪降运动发源于欧洲,酷爱这一运动的人们首先看上了横亘西班牙、法国、瑞士等国的阿尔卑斯山脉。其中位于法国的Verdon山谷和Calanques溪谷是最出名的溪降地。经常有人在此举行越野比赛,内容包括溪降、攀岩、独木舟漂流、山地自行车、丛林越野等等,通常要求参赛队员连续几天在野外穿行以考验意志力和探险的能力。
美洲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无疑是吸引力的溪降地。这里的溪谷与欧洲的有很大差别,因为气候干燥和地层结构的原因,此地的溪谷呈不规则的阶梯状,坚硬的沙岩和石灰岩形成壁立千仞的悬崖,而易被侵蚀的页岩则在悬崖中风化成一个个长长的隧道。许多山谷鲜有植被,形成了的大漠风光。所以即便有的峡谷没有水,溪降者们仍然玩得很尽兴。《不可能的任务2》片头汤姆·克鲁斯攀岩的镜头即在此拍摄。

溪降运动名人

溪降者达夫·诺贝尔,澳大利亚人,可能是穿越过最多溪谷的人,总数超过300个。他在80年代念高中时就迷上了溪降运动。一本名叫《野外》的杂志是他走上这条道路的开始。次溪降让他觉得就像是一次丛林漫步。随后他用一个夏天的时间走遍了蓝山山脉所有的溪谷,随后开始寻找新的,从最狭窄的溪谷到声势浩大的瀑布,他发现了许多几乎从没有人去过的溪谷。他喜欢这种感觉, “每找到一个新的溪谷,你就像发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宝贝”。
约翰·威尔斯·鲍威尔,被认为是美国溪降运动的*,因为他发明了美式的溪降运动这个词——canyoneer。1859年,这位探险家穿越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科罗拉多河,那时他用的是一条小艇。这种工具的变体橡皮筏仍然时常在现代溪降者的工具袋中发现,因为当他们在溪降的途中遇到大的瀑布或者急流的时候就必须借助它来继续自己的探险。
斯戴芬·霍夫曼,欧洲溪降运动协会的发起人之一,他写的《溪降运动》(Canyoning)一书是业内的经典著作。他从事这一运动多年,并以此为终身职业。他在法国南部建立了一个溪降运动营地,专门训练培养溪降运动人才。他还组织了一个专门的俱乐部——活力阵营,不断挑战新的溪谷:装备头盔,当在瀑布里失去平衡或有落石时,保护头部以免受到伤害。下降器呈8字环,不会扭曲绳子,通常用双绳下降,但制动手不能离开绳子;如果是单绳,则绕法有所不同。

溪降相关书籍

《溪降手册》
一、 溪降运动
1.1 概念
1.2 溪降与瀑降、溯溪的区别
1.3 溪降运动的价值
1.4 溪降线路的特征
二、溪降装备
2.1 基本个人装备
2.1.1 头盔
2.1.2 潜水服
2.1.3 毛毡鞋
2.1.4 衣物
2.1.5 安全带
2.1.6 下降器和锁扣
2.1.7 背包
2.1.8 防水袋
2.1.9 照明装备
2.1.10 救生衣
2.1.11 宿营装备
2.1.12 食物与饮水
2.1.13 手套与其他防护品
2.2 主要操作手装备
2.2.1 安全带
2.2.2 下降器
2.2.3 上升器
2.2.4 抓结绳圈
2.2.5 绳刀
2.3 公用装备
2.3.1 主绳
2.3.2 辅绳
2.3.3 扁带
2.3.4 锁扣
2.3.5 人工锚点器材
2.3.6 绳保
2.3.7 应急器材
2.3.8 定向工具
2.3.9 通讯工具
2.3.10 照明工具
2.3.11 医药急救用品
2.4 不恰当的装备
三、溪降个人技术
3.1 基本通过技能
3.1.1 行走
3.1.2 强渡
3.1.3 攀爬
3.1.4 游泳
3.1.5 冲水
3.1.6 跳潭
3.2 下降技术
3.2.1 安全检查
3.2.2 临时保护
3.2.3 下降器的使用
3.2.4 下降动作
3.2.5 下降的起步
3.2.6 下降结束阶段
3.2.7 打锁悬停
3.2.8 绳保的使用
3.2.9 下降过绳结
3.3 背包的携带
3.3.1 吊包
3.3.2 扔包
3.3.3 遛包
3.3 .4 控 水
3.3.5 谨慎处理背包
四 溪降的公共操作技术
4.1 锚点
4.1.1 锚点的设置
4.1.2 自然锚点的搜寻
4.1.3 人工锚点
4.1.4 活锚点(逃生锚点)
4.2 绳索整理
4.3 布绳
4.4 首降
4.5 收绳
4.5.1 收绳的操作手
4.5.2 调整锚点
4.5.3 单人收绳
4.5.4 双人配合收绳
4.5.5 三人配合收绳
4.5.6 四步确认流程
4.5.7 收绳的站位
4.5.8 其他细节
4.6 卡绳的处理
4.7 辅助保护
4.8 横向和斜向绳索线路
4.9 磨绳
4.9.1 案例与分析
4.9.2 避免磨绳
五、绳结
5.1 固定结
5.1.1 双8字结
5.1.2 称人结(布林结)
5.1.3 双套结(丁香结)
5.1.4 兔子结
5.2 中间结
5.2.1 工程蝴蝶结
5.2.2 偏8字结
5.3 接绳结
5.3.1 欧洲死亡结
5.3.2 双渔人结
5.3.3 对穿8字结
5.3.4 水结
5.4抓结
5.4.1 普鲁士抓结
5.4.2 克氏结
5.4.3 法式抓结
5.4.3 德式十字钳结
5.5 其他绳结
六、溪降准备
6.1 研究线路地图、天气以及水文情况
6.2 队员组成和能力要求
6.3 活动计划
6.3.1 装备准备
6.3.2 时间预估
6.3.3 夜间行动
6.3.3 提前做好撤离和避险计划
6.4 备案
七、溪降安全
7.1 未雨绸缪
7.2 水量与难度
7.2 山洪
7.3 其他安全问题
7.4 救援
八、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保护
8.1 维护溪降的人文环境
8.2 怎样不留下痕迹
九、溪降手语
附图:溪降手语34种

溪降特别提示

1.溪降必须具备落差至少在20-30米的瀑布,四、五月的天气。由于溪降对于各项专业设备和技巧的要求较强,初玩者能够跟专业的团队出行,适当的速降训练和心理调整也是十分重要的。参加溯溪活动之前,应阅读有关溯溪技术的书籍,学习各项攀登技术。
2.为了暖一下身体,可以痛喝几碗姜汤,以保证溪降后不感冒。
3.体验之前,一定要与户外俱乐部签定一份保险合同。至于原因,就不用我明言了吧。
4.尽量少知道有关你要去的溪谷的一切,因为惊喜只可能发生一次,你只需要知道那条小溪在那里。
5.和那些能够同心协力的朋友们一起去,因为没有团队的帮助任何人都较难安然地降下山岩。
6.永远不要和已经去过那里的人去那个溪谷,因为有他带路,你就根本没有机会在降落的过程中探索那些新奇的东西。

溪降注意事项

炎热的夏天爬山要防止中暑,溯溪要防止摔伤、坠崖和滚石砸伤等事故。不断听到事故发生,都是发生在溯溪线路上。泰山涧、老虎涧、桃花源、野人谷、正坑水厍等都有驴子出过事。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事。而且事故都比较集中在有溪谷的线路中呢。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现总结了溯溪活动若干注意事项,可能会有一定做用:
一、比较热,很多人拉磨都选择溯溪,这也是事故发生较集中的原因之一。溯溪除较有趣外,还减少拉磨时的暴晒。溯溪和爬山有所不同主要在于:爬山个人能力上主要是考验人的耐力和毅力,相对来说较安全。而溯溪对人的平衡力及身体的协调力要求较高,一旦失误容易出现较大的危险。所以,我们选择溯溪的线路时要跟据自己的体能状况和季节、天气和水流量作为参考,提高出行的安全性。
二、择好天气。雨天溯溪比较很危险,对体能和平衡力的要求也会随着水量和路滑而增加,危险系数可能会增加数倍。一旦有人摔伤,救缓工作也较为困难。连续几天的暴雨容易发生山洪或山体滑坡,原则上不要在雨天溯溪。
三、存侥幸心理、个人表现欲强、个人英雄主义作怪是发生意外的重大原因。有些人喜欢在别人面前呈能,有些人看到别人行觉得自己也行,有些人喜欢凭经验不结合当时环境去做某些自认为安全的动作,有些人被个人英雄主义的意念冲昏了头脑,去冒了没有必要的险,这也都是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句话叫作"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生死有时只是一念之差。
四、走高危线路、在个人的身体状态不佳、他人或外界条件影响、滚石滑坡等,也是发生意外的原因。走高危的线路在装备和个人能力要求应该更加严格,天气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不能存饶幸的心理拿生命去开玩笑。为了减少在高危线路上的事故发生,少召集和参与这类线路上的活动。
五、领队的能力、意识引导也是不可突视的。领队首先要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在能力范围内能冷静地引导他人避险。领队能对所走路线熟悉,哪些地方容易发生危险,哪些地方需有人看守协助,哪些地方距离不能靠得太近等等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不同的线路人数规模要有所限制和选择,对队伍的行进节凑要所控制能控制自如、装备不符安全要求的人拒绝参加活动、对一些违规行为要坚决制止。同行人员必须无条件听从领队的指挥。 六、领队选择好能让你信任的协助领队也是安全活动重要环节。队伍前、中、后都有协助人员,减少了领队的不必要的来回跑动,有效的人员的分工合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整个队伍多而不乱,快而不挤,慢而不散。前中后队始终能够保持有效的沟通,可以减少迷路、前后队脱节等事故的发生。
七、必要的装备。鞋子是最重要的,溯溪鞋子选取择不好会影响你的速度和身体的协调力,对你的安全留下很大的隐患。带上两双鞋,一双溯溪鞋,一双军胶或其它防滑性能较好的鞋子,以作备用。
八、减少负重。负重过量会影响你的平衡力,影响你应急时的速度和协调能力。
九、激烈运动后不要马上去泡水,这样可能会给自己身体留下后遗证。
参考资料


目录
相关产品RElAT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