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玛产品介绍
英联注射用是利用生物酶促工程技术生产的
生物物理研究所是我国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所,设置的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该所的精锐力量,承担了许多重大科研项目,曾在全国43个开放实验室评估中名列,在国际生物界也享有盛誉。的主要研发工作正是在生物大分子实验室里完成的。
生物酶促工程与传统的化学合成方法相比具有专一性强,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等酶反应所具有的特点。
吉林英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采用酶促工程技术生产的磷酸肌酸,生产工艺模拟了人体内磷酸肌酸的合成过程,而酶反应的专一性确保了磷酸肌酸产品的高纯度,避免了化学合成过程中有害中间体的残留,因此更具有亲和性和安全性。
杜玛研发历程
1991-1999年历经8年产品研制成功
200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创新项目
2002年申请酶促工艺发明
2005年7月获得发明证书
2004年10月获得生产批准文号
酶促合成与化学合成方法生产的的比较
| 酶促合成 | 化学合成 |
合成原料 | 药用原料:三磷酸腺苷(ATP) 执行标准:2005年版国家药典标准 ATP是生物体内与组织生长、修补、再生、能源供应等密切有关的高能化合物。 | 化工原料:三氯氧磷(危险品) 执行标准:化工行业标准。三氯氧磷是有刺激性臭味的发烟液体。置于潮湿空气中即水解生成磷酸和,发生白烟。遇水和乙醇分解并放出大量热和。对眼睛有刺激。有腐蚀性。是一级酸性腐蚀品 |
反应条件 | 反应条件温和,安全,可操作性强 | 反应条件易控制 |
反应产物 | 反应产物专一,纯度高 | 生成产物纯度高 |
环保指标 | 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有害废弃物 | 无废物生成,其副产物可作为化肥 |
最终产品 | 符合法定质量标准(含量98%以上) | 符合法定质量标准(含量99%以上) |
最终产品 | 副产物产物为ATPADP等物质 | 副产物为肌酐、磷酸肌酸酐等物质 |
合成特点 | 模拟人体内磷酸肌酸的合成过程,避免了有害中间体的残留,酶促反应的专一性、易控性确保产品的高纯度 | 生产过程反应温和、易控制 生成产物为人体自有物质 |
|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肌酸激酶制剂是酶促合成的关键技术,转化率高 | ________ |
工艺 | 酶促工程产品 20年发明保护 号:ZL 02129203.5 | ________ |
全面细胞保护
膜保护:稳定细胞膜和线粒体膜 保持细胞正常形态 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微循环:改善红细胞功能 抑制血小板聚集 有效改善缺血部位血供
自由基:减少自由基生成 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损害
离子泵:改善离子泵功能 促进K+ 内流 消除钙超载
收缩蛋白:减少破坏 维持正常 收缩功能
最直接能量供给剂
供能:最直接的能量供应源 直接穿透细胞膜 生成ATP
运能:将ATP由产能部位(线粒体) 转运至需能部位(离子泵、肌纤维等)
产能:抑制无氧酵解 延长有氧代谢
保能:抑制腺苷酸降解,维持细胞内高能磷酸化水平
杜玛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注射用
英文名称:Creatine Phosphate Sodium for Injection
汉语拼音:Zhusheyong Linsuanjisuanna
【成 份】本品主要成份为四水合物。本品无辅料。
化学名称: N-[亚氨基(膦氨基)甲基]-N-甲基二钠盐四水合物。
化学结构式:
ONa CH3
0 P—NH—C—N—CH2—COOH·4H2O
ONa NH
分子式:C4H8N3O5PNa2·4H2O
分子量:327.15
【性 状】本品为白色粉末或结晶性粉末。
【适 应 症】
心脏手术时加入中保护心肌。
缺血状态下的心肌代谢异常。
【规 格】0.5g (按C4H8N3O5PNa2计)
【用法用量】
遵医嘱静脉滴注,每次1g(2瓶),以注射用水、0.9%或5%溶解后在30~45分钟内静脉滴注,每日1~2次。心脏手术时加入中保护心肌:中的浓度为10mmol/L。
【不良反应】
尚不明确。
用药过程中如有任何不适,请立即通知医生。
【禁 忌】
对本品组分过敏者禁用。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禁止大剂量(5~10g/日)使用本品。
【注意事项】
快速静脉注射1g以上的可能会引起血压下降。
大剂量(5~10g/日)给药引起大量磷酸盐摄入,可能会影响钙代谢和调节稳态的激素的分泌,影响肾功能和嘌呤代谢。
上述大剂量需慎用且仅可短期使用。
配伍禁忌:无。
对驾驶和操纵机械的影响:无。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无禁忌。
【儿童用药】本品未进行该项实验,但有相关临床应用文献。
【老年用药】通常无需调整用药剂量,但肾功能不全者应适当减少用药剂量。
【药物相互作用】本品不与其它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药物过量】无特异性解。如过量可采取对症治疗。
【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
磷酸肌酸在肌肉收缩的能量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它是心肌和骨骼肌的化学能量储备,并用于ATP的再合成,ATP的水解为肌动球蛋白收缩过程提供能量。
氧化代谢减慢导致的能量供给不足是心肌细胞损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磷酸肌酸水平不足在心肌收缩力和功能恢复能力的损伤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实际上,在心肌损伤中,细胞内高能磷酸化合物的数量,与细胞的存活和收缩功能恢复能力之间存在紧密关系。所以保持高能磷酸化合物的水平成为各种限制心肌损伤方法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心脏代谢保护的基础。
动物试验和人体的心脏停搏试验显示了的作用及其保护心肌的可能性。
药理学试验显示:
●预先肌内注射,对异丙肾上腺素(大鼠和鸽子)、甲状腺素(大鼠)、(豚鼠)、p-硝基(大鼠)、劳力(大鼠)等原因导致的各种心肌疾病有剂量依赖性的保护作用。
●对离体的青蛙、大鼠和豚鼠的心脏以及豚鼠的心耳发挥正性肌力作用。
●可拮抗缺氧对离体豚鼠心房的负性肌力作用。
●在对体内和离体的多种试验模型的试验中,向中加入均可加强对心肌的保护。
●对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的实验性心肌梗塞及心率失常提供保护。
●的心肌保护功能与以下作用相关:稳定肌纤维膜;通过抑制核苷酸分解酶而保持细胞内腺嘌呤核苷酸水平,抑制缺血心肌部位的磷脂降解;通过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而改善缺血部位的微循环。
毒性作用
动物试验显示,短期和长期使用进行治疗均无潜在毒性。
无致畸作用。
【药代动力学】
兔肌注磷酸肌酸,20~40分钟后血药浓度达到峰值,此时约有25~28%的给药剂量在血液中。然后数值缓慢下降,250分钟后仍有9%外源性磷酸肌酸在血液中。
肌注磷酸肌酸后40~250分钟期间,可观察到血液ATP水平升高,100分钟后达浓度,此时ATP水平升高25%。
兔静脉给药后,磷酸肌酸以活性形式出现在血液中并30分钟内逐渐减少。血液ATP水平升高(峰值时升高大于24%),300分钟后恢复正常。
人体静脉给予磷酸肌酸的平均消除半衰期为0.09~0.2小时。缓慢滴注5g的磷酸肌酸40分钟后,血药浓度下降至5nmol/ml以下。10g剂量给药40分钟后,血药浓度可达10nmol/ml。
肌内注射磷酸肌酸500mg,5分钟后磷酸肌酸出现在血液中,30分钟后达峰值,约为10nmol/ml,1小时后下降至4~5nmol/ml。2小时后,仍为1~2nmol/ml。750mg剂量给药的峰浓度为11~12nmol/ml。
对组织的分析显示,外源的磷酸肌酸主要分布在心肌和骨骼肌,脑和肾组织次之,肺和肝组织最少。体内代谢和排泄过程为磷酸肌酸经催化去磷酸化形成肌酸,然后肌酸环化为肌酐,最后经尿排泄。
【贮 藏】密封,在凉暗(避光并不超过20℃)干燥处保存。
【包 装】注射用无菌粉末用氯化丁基橡胶塞,低硼硅玻璃管制注射济瓶;0.5g×2支/盒。
【有 效 期】24个月。
【执行标准】国家食品标准YBH15692004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8621
【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吉林英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