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企业百科 产品百科 技术百科 人物百科

马金英 我有新说法
82 0
马金英,女, 1948年 10月出生,汉族, 1968年参加工作, 1987年 12月加入中国。高密市十四届、十五届人大会,中共高密市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代表,潍坊市第九届代表,高密市女企业家联谊会会长,现任山东金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目录

马金英个人荣誉

记中国优秀女企业家、山东金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马金英
编者按: 有这样一位女性:在事业上 ,她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在家庭中,她是一位慈爱的母亲、贤惠的儿媳、孝顺的女儿。在山东金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马金英身上,我们看到,这几个角色构成了一个并行不悖的和谐身影。为此,我们今天刊发反映马金英同志事迹的通讯,以期对读者有所启示。
在前段时间“高密人民勋章”授勋大会上,马金英 山东金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董事长被授予“高密人民勋章”荣誉称号,全市仅有四人获此殊荣。“人民勋章”是高密市的荣誉。在近日刚刚结束的中国女企业家协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马金英又被授予“中国优秀女企业家”荣誉称号,而这项荣誉全省仅有 4人、全潍坊市仅有 1人获得。
“这是对我们董事长人生、人格、人品的一种肯定”,金亿公司有着 20多年厂龄的老职工、营销公司副总经理王言学对记者说,“在高密市,甚至在中国整个农机行业,马董事长不虚此名”。
一、言败,企业两度
山东金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前身高密农机厂始建于 1958年, 2002年改制为高密春雨机械有限公司, 2007年 1月 1日正式改为现名。山东金亿已经发展成为农业装备专业化生产的企业,企业。
1968 年,马金英高中毕业后进入了高密农机厂,从钳工、锻工干起,一直到中层、副厂长,直至 1994年企业遇上了一次大的变故,在几乎面临倒闭的情况下,当时已 46岁的马金英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厂长。面对的信任和职工们殷切期望的眼神,马金英含泪接下了这副重担,当时的她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让这个老国企倒下,不能让五百多名职工没有饭吃。上任后,一系列举措使企业经营快速好转,效益翻番增长,到 1999年已发展到职工 1000多人,收入近一亿元。
但 2000年企业又遭受了一次重创,企业的一个用户经营出现问题,欠债一千多万,并取消了供货合同,使农机厂业务减少了 50%。这次重击再一次考验着马金英,她承受的压力甚至比 1994年接任时还要大,因为这时职工人数翻了一番,如果企业出现问题,她感到对不起职工,对不起政府,更对不起信任她的各级。在强大的压力下,马金英一面想方设法使企业正常运转,一面以饱满、高涨的热对客户和职工,不让他们从自己身上感受半点不良信息。而她却在 2000、 2001两年当中,由于内心压力过大,彻夜难眠而不断地破鼻子,经常半夜叫醒司机往医院跑。在困境中,她始终抱有一个坚定信念,只要坚持住不倒下,就会有转机。
2002 年,银行了解到企业的困难,要求企业改制,如不改制,银行将不再给予资金支持。面对这种现状, 54岁的马金英毅然拍板改制。当时,改制部门和不少人说企业这么困难,趁改制把职工和债务甩掉吧。马金英坚决不同意,她说这样做不符合自己的诚信之道,她要全盘接收老厂所有的人员和债务,一个人不留,一分钱不甩。这样,在短短的三个月内,企业成功改制为高密春雨机械有限公司,完整保留了老国企的全貌。
风雨之后,记者问及是什么让马金英战胜过去那么多困难。马金英说,靠的是诚信的力量与言败的精神。改制之后的极度困难时期,马金英一边保持了企业的强力生存与发展,一边还掉了企业所欠的 4000万元欠款,获得了银行、供应商和经销商等合作伙伴的尊重与大力支持。
二、奉献诚心,打造和谐如家企业
在马金英干厂长的过程中,一直有一个理念支撑着她,就是“职工利益无小事”、“让职工对企业有家的感觉”。她以一个母亲的情怀对待着企业的每位员工,要求财务不管企业多么困难,也要拿出为职工看病的钱。
1996 年青年职工李瑞明患肾病,几经治疗不见好转,家长忧心如焚。最后找到一位名医,要先交上 1.5万元,家长知道企业困难,不好意思开口。马金英了解后,当即让人把钱送去。经过及时治疗,这位职工的病已经,并已结婚生子,工作岗位上以百倍的热情工作。 2004年,老职工秦高升,突得心肌梗塞,马金英听说后马上赶到老秦家,看到家人已经给老秦穿好了寿衣。马金英趴在老秦眼前大声问:“老秦,你认不认得我”,老秦有气无力地说:“认得,你是马厂长”。她的眼泪涌上来了,气愤地对他家里的人说:“他还认得我马厂长。你们凭什么就说他不行了?!赶快送医院!”马金英马上民医院的救护车将老秦送到医院,并亲自和院长及主治大夫一起研究抢救方案,终于使老秦转危为安, 20天后出院,老秦健康地生活着,抽时间还到厂里来看望马厂长。在实行医疗保险制度后,金亿机械有限公司是批加入医保的企业。马金英上任十几年来,不管企业多么困难,凡是牵扯职工利益的工资、各项保险、福利等,公司从未拖欠过。
真情的付出,赢得了真诚的回报。职工们都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自己的工作。工厂的生产淡旺季很明显,每到春天都是夜以继日地干,工人们已养成了一种习惯:不完成车间交给的任务绝不下班。有时早上马金英到车间转的时候,还有工人在车间加班,每当她看到这种情形,眼泪就会止不住的流下来。
工厂的产品联合收割机,在麦收、秋收期间的服务量很大,并且服务区域分散在全国各地,员工们在服务现场都是尽心尽力地为用户服务好,服务量集中时,有的一天一夜不吃不睡。 2006年麦季,工厂接到用户的一个电话,要求过去维修联合收割机。维修工到了那里才知道,用户所在地是有名的艾滋病村。当地的出租车司机谁都不愿意拉,好说歹说,才有一位愿意拉着去,可车开到离村还有一里地时就停下了,这位职工只好步行着走进村里。到了用户家里才知道这个用户的一名亲属几天前刚刚因艾滋病不治,这位职工顾不上这些,修了整整一宿机器。第二天,出租车司机到村头接他,问:“年轻人,为了厂里业务,你不要命了?”这位职工回答:“对我来说,公司的信誉就是生命。”
三、快速发展,中国农机行业
企业成功改制以来,马金英考虑得最多的就是如何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管理体系,包括人才的引进和制度的建设、企业文化的建设等,“以此保证企业的基业长青,即使到了她功成隐退的那一天,企业也能保持健康、良性发展,甚至比我在时发展更好。我在思索如何将企业的优秀成分变成一种精神、理念和文化根植于企业,像西方一些优秀企业那样,以此保障这种企业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打造百年老店。”
总结这么多年经营企业的滋味,马金英说:“的成功是保住了这个老国有农机企业,的不成功是感觉企业发展太慢。”
被马金英谦虚的称为“发展太慢”的金亿公司,在同行看来,却是只能望其项背。 2006年,金亿公司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联合收割机产销量突破 2000台,销售收入突破 1.6 亿元,创造了金亿公司的历史水平,产销均实现了 50%的增长目标。而金亿公司的品牌战略也成绩显著,“春雨”牌系列联合收割机一举荣获“”、“ 2006年度具市场竞争力品牌”、“山东”等荣誉称号。同时,已有 26年历史的“春雨”商标荣获“山东省”称号。
与此同时,金亿公司的还不断加大人才引进战略步伐。 2006年一年内,先后从国内企业选聘各类高级管理、技术人才 8名,这些优秀人才的加盟为金亿公司的发展,特别是对于改造金亿公司原有老国企环境下形成的禁锢、守旧和安于现状的不良习惯、作风,起到了巨大作用。人才的引进使金亿公司技术创新步伐也得以加快。 2006年,公司先后申报国家技术 9项,新研制开发出高性能水稻收割机、“- 3”型小麦联合收割机、高性能花生收获机等新产品,并对原有各型号玉米收获机进行了多项改进,又研制推出了 4YZ- 3、 4YZ- 4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全部通过了省农机鉴定站的推广鉴定。技术创新带来的是市场营销的突破性拓展,全年新增销售网点 44家,市场营销队伍和服务能力得到了充实、提高和加强,春雨产品“质量好、服务优”已在业内形成良好口碑。
在马金英的下,金亿公司在“农机产品多元化”的道路上也形成了清晰而明朗的产业格局。 2009年,金亿大事不断,喜事连连:
生产小麦联合收割机3500台,稳居二;生产四行玉米收获机150台,比2008年翻五番。
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完成了公司既定目标。
两年的历练,四行玉米收获机以其效率高、不掉穗的良好性能指标和能收获倒伏作物的优势,在东三省赢得赞誉;三行玉米收获机小批量投放市场,就被终端用户看好,订单急剧上升;麦稻联合收割机在不断创新、换代的态势下,使2009年推出的新机型3098B和4J成为2010年市场竞争力的机型。水稻联合收割机凭借优秀的市场表现,有望成为的产品。
紧跟形势,顺势而上。公司技改迈大步,承担了山东省重点结构调整项目“万台收获机生产线”建设,一期工程投资6000万元的涂装线和柔性装配线已经投入使用。整个项目完成后,公司将成为装备精良、的农业收获机械生产基地。
随着企业迈上快速发展的轨道,马金英显得更加自信。她说, 2010年公司在生产经营方面要完成产值和销售收入 5亿元,并把产品做精做细,致力于提高可靠性,坚持持续改进、追求顾客满意,不遗余力地捍卫“春雨”品牌的荣誉。
四、勇于担当,建设和谐家庭文化
快下班了,忙碌了一天的马金英站起身,打了一个“惬意”的哈欠,便迅速收拾好东西,往高密市的一所小学疾疾而行——她正去学校接自己的一对双胞胎孙女。
“单纯事业成功不算成功的女人,照顾家庭是一个女人的天职。”这是马金英信奉的格言。马金英的老伴在 1990年就因病,在马金英的人生词典里,“坚韧”与“坚强”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马金英爱人时,三个孩子中老大上高中,老二、老三上初中,其中老三才 12岁。从此马金英就充当了父亲和母亲的双重角色。 1992年,当时的高密农机厂形势开始呈现不好态势,而马金英大孩子恰好这一年考上大学,压力显得更大。而 1994年马金英在厂长的位置上还未坐热, 1995年其父亲就患上癌症,直到 1997年父亲。此间 1996年,马金英丈夫之后仍和她一起生活的婆婆瘫痪在床,马金英一边忙于千头万绪的企业工作,一边用女人的肩膀扛起了这个当时可谓祸不单行的家庭。
1999 年,马金英的二儿媳生了一对双胞胎。二儿媳工作忙,马金英就主动承担起了照顾这对孪生姐妹的生活。记者问为什么不请保姆,马金英笑称,自己这个“保姆”也许比其他任何人做保姆都更为合适。
有人看到马金英整天风风火火,既要照顾家庭,又要做企业,不禁问她:“你准备在企业支撑多久?”马金英笑答:“要支撑到不需要我支撑的时候”。
“培养孩子、对员工,我首要的要求都是‘德’”,马金英说。她深感满意的是自己的这种品质得到了很好的继承,“现在儿媳、孩子对自己的孝顺程度比我对长辈做得更好”。
有一年“三八”节潍坊市组织的一次演讲活动中,马金英动情地说:“姐妹们,社会和政府为我们提供了事业发展的舞台,家庭是我们幸福的港湾,作为一名女性,我们要以强烈的责任心做好我们所担当的每一个角色,用诚心、孝心、爱心来成就我们的人生。建设和谐社会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理想,更是我们女性朋友神圣的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为此而奉献女性同胞的美德、别样的情感;让我们的生活与事业在和谐环境中歌舞相伴、熠熠生辉!”

马金英人物事迹

在家庭中,她用自己的孝心、慈心、爱心将一个残缺的家庭经营成幸福的大家园,呈现一派母慈子孝、其乐融融的和谐气氛,他们就是山东科乐收金亿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马金英一家。[1]
山东金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金英听完前来该公司走访的国网山东高密市供电公司柏城供电所所长李明升的来意后感慨地说。
为进一步提升客户满意度,高密市供电公司紧紧围绕优质服务这一核心工作,认真实施为民服务满意工程,以提高服务质量和企业管理水平为工作重点,不断规范员工的服务行为,严格兑现公司供电服务“十项承诺”,促进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该满意工程采取上门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以及召开客户关系委员会与行风监督员会议等形式,由公司、供电所所长、农电工“三级同步”深入全市各乡镇党委、政府、用电企业、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在优质服务、业扩报装、供电质量、电费电价公布执行、故障报修以及行风建设等方面的落实情况进行调查,并虚心听取客户的意见和建议,当场承诺及时整改,并将整改意见反馈回访。通过实施为民服务满意工程,不仅加深了供电企业与用电客户的交流和沟通,增强了客户对供电企业的理解与支持,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供用电环境,提升了高密供电公司的社会形象,在供用电双方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2]
参考资料


目录
相关产品RElAT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