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街道地理位置
古城街道位于寿光市城区北部,于2003年9月20日由原古城乡、北洛镇合并成立,与寿光经济开发区为“区街合一”体制。
古城街道经济水平
2005年,街道完成GDP12.4亿元,比2000年增长287.5%;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112万元,比2000年增长212%;农民人均纯收入5570元,比2000年增加1572元;各类存款余额达到4亿元,比2000年增加1亿元。
古城街道荣誉称号
2005年获得潍坊市*基层党组织、“平安潍坊”建设*街道、寿光市“经济工作一等奖”、“文明村镇建设*单位”、“招商引资工作*单位”“出口创汇工作*单位”等荣誉称号。
古城街道街道概况
古城街道科技工业园
科技工业园是寿光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的新兴工业园区,是寿光市三大工业园区之一,规划控制面积40平方公里,到2005年底,完成开发面积11平方公里。
开发区科技工业园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服务体系高效。到2005年底,园区内形成“七横九纵”十六条骨干道路,通车里程达50公里,园区内达到“八通一平”,另外,园区道路及企业庭院全部进行了高标准绿化、亮化。工业园自备31万kw/h热电厂一座,一期工程已于2005年7月建成投运,二期工程将于2006年11月份建成投运,年可发电20亿KWH,园区的能源、交通和区位优势日益突出。
到2005年底,累计入园项目达106个,计划投资总额79亿元。其中计划投资过亿元的项目16个,巨能电力工业园、联盟化工工业园、墨龙工业园等“园中园”初步形成,开发区科技工业园已成为寿光经济发展的重要隆起带。2004年开发区被省外经贸厅评为“开发区发展*单位”,2005年获“开发区发展进步奖”。
古城街道工业发展
充分利用科技工业园日益优化的发展环境,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战略,工业经济保持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大项目建设有较大突破。投资16亿元的巨能特钢、投资13.7亿元的巨能热电、投资2.2亿元的福瑞化工、投资1.6亿元的喜丰塑膜、投资2.6亿元的光耀超薄玻璃、投资1.2亿元的变截面增压器、投资12亿元的联盟化工“36·60”工程(年产36万吨合成氨、60万吨尿素)和投资7亿元的“1302”工程(年产100万吨磷复肥、30万吨玉米淀粉和2000吨AMPS)、投资7亿元的宝隆新材料、投资2.3亿元的东龙聚脂纤维、投资6亿元的可降解塑料等11个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相继落户,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生物化工、汽车配件、建筑材料为主的产业体系。工业经济总量迅速扩张,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2005年,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1亿元,完成工业投入15亿元,引进建设了过千万元的工业项目13个,计划总投资31.2亿元。实现工业销售收入32.5亿元,利税3.2亿元,仅巨能特钢就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利税1.3亿元,出口创汇2500万美元。
2005年,获得了寿光市“招商引资工作*单位”、“利用外资工作*单位”、“出口创汇工作*单位”等荣誉称号。
古城街道农业生产
农业经济呈现出产业化、品牌化、现代化的显著特点。到2005年底,全街道共有蔬菜大棚3万个,4.5万亩,主产西红柿、芸豆、辣椒、黄瓜、茄子等优质蔬菜,尤以西红柿生产闻名,种植面积3.5万亩,品种90多个,并注册有“圣珠”牌商标,西红柿生产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依托兴华果树研究所,大棚果品生产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街道现有杏、樱桃、桃等水果大棚236个。
农业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投资10万元建立了无公害蔬菜检测中心,实行定期送检与不定期抽检相结合的办法对各村蔬菜进行检测,并与蔬菜种植户和农资经营户签订蔬菜质量安全承诺书,定期举办无公害蔬菜生产培训班,经省级部门认证西红柿、芸豆、辣椒等无公害农产品6个,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达到3.5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0149亩,总投资465.9万元,其中大田低压管灌8227亩,大田菜半固定式喷灌1002亩,蔬菜大棚滴灌920亩。农业建设取得新突破。
大力实施农业带动战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建设了华鑫蔬菜、博宇种苗、百利种苗、晨光蔬菜、亚太中慧工贸公司养殖场、康利佳种鸭等农业6家,采取“农业龙头+基地带动户”的形式,积极发展定单种植和养殖,有力地带动了蔬菜及畜牧业生产的发展,2005年全街道共有各类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267个,2005年全街道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70元。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被寿光市评为“蔬菜标准化生产*单位”、“种植业结构调整*单位”。
古城街道村镇建设
城镇面貌显著改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力大大增强。2004年,街道聘请天津大学设计院和省城乡建筑设计院专家,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对工业园区和街道驻地进行了长远总体规划。2001年以来,先后完成投资5000多万元,对街道驻地进行了高标准硬化、绿化、美化、亮化改造,建设了康跃苑、洛前小区、北洛小区等亮点工程。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2005年,街道对21个村进行了新一轮村庄规划,其中规划楼房村8个,全街道农村共完成投资1050万元,新柏油和水泥硬化道路15.7公里,沙石硬化道路46.2公里,新安装路灯196盏,全街道61个村全部通上了柏油路,29个村村内主要道路全部实现了硬化、绿化、亮化。同时,在农村积极推广门前“三包”责任制和“卫生庭院”评选活动,全街道61个村全部建立了环境治理长效机制,雇用了保洁员,设置了垃圾箱或垃圾池,街容村貌综合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推动了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2005年,被评为寿光市“文明村镇建设*单位”。
古城街道社会事业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在农村全面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人口覆盖率达93%;投资60万元对敬老院进行了高标准改造,对47名五保老人进行了集中供养,对87名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全部落实了保障措施;对失地农民落实了市、街道财政补助,为其入了养老保险;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正在积极推行。教育事业成绩显著,先后投资500多万元改善教学环境,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大大提高,2004年被评为“潍坊市教育现代化示范街道”,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寿光市教育工作*单位”、“寿光市教学工作*单位”,2005年全寿光市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名。计划生育工作也一直保持在全市前列,全街道计划生育率、晚育率均达到95%以上,人口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2005年获“潍坊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街道”、“寿光市计划生育工作一等奖”。路林管护工作连续五年保持全市名。电话、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0%以上。
古城街道特色产业
钢铁制造业随着巨能特钢有限公司的快速发展,钢铁制造业成为开发区内的支柱产业之一。主要产品为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轴承钢、齿轮钢、管坯钢等为农机、化工、石油、机械制造等行业配套的特种钢材。可年产各类钢材150万吨。
食品加工业依托蔬菜、果品、畜牧等特色农业资源,把壮大食品加工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来抓,抓龙头、建基地,食品加工业逐步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链条逐步完善。2005年,全区食品加工企业达20家。
其中,年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的食品加工企业达到6家,过亿元的2家,省级重点企业2家,年加工蔬菜、果品、禽类等农产品近百万吨,农产品商品率达到90%,加工增值率达到65%以上,形成了以天成食品、康利佳食品、华银食品、康赛食品等企业为主的禽类加工,以天成食品、赛维果蔬、天福食品等企业为主的果蔬加工,以金玉米、元丰淀粉等企业为主的玉米淀粉加工,以天成饲料、嘉华饲料、富大饲料、同方饲料等企业为主的饲料加工企业群体。
机械制造业机械制造业是开发区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机械制造已经成为开发区内实力的工业系统。2005年全街道拥有机械制造企业3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6家,产品涵盖汽车制造、汽车配件、石油机械、纺织机械等领域,形成了宝隆新材料、墨龙机械、坤隆机械等企业为主的石油机械制造,以华源凯马、康跃增压器等企业为主的汽车及零配件制造,以天成机械、东宇钢构等企业为主的钢结构制造。
新型建材业近年来,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建材工业发展较快,形成了传统建材和新型建材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局面。到2005年底拥有建材企业15家,主要产品有平板玻璃、大型双T板材料和新型墙体材料等,骨干企业有:光耀超薄玻璃、华安建材、华宇建材、永泰建材、坤都建材等企业。
化工业近年来,化工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开发区的又一支柱产业。2005年拥有各类化工企业9家,主要产品有尿素、复合肥、石油助剂、聚丙烯、农膜等。骨干企业有:联盟化工、福瑞化工、友邦化工、喜丰塑膜、胜利化工等企业。
西红柿生产业这里是大的西红柿生产经营集散地,被誉为“西红柿之乡”,种植面积3.5万亩,经国家认定西红柿“绿色食品”基地5000亩,可年产优质西红柿45万吨。广泛种植国内外名优品种70多个,其中大型果有百利、秀丽、189、加茜亚、好韦斯特、罗曼娜等大红系列及金鹏、宝冠、渐粉202等粉红系列品种;樱桃西红柿主要有千禧、金圣女、1319、亚蔬6号、灵珠、圣运等品种。近年来,随着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推广应用和标准化生产的进一步规范,西红柿质量不断提高,不但口感纯正、色泽鲜艳、品质优良,且颜色、形状、大小各有特色,充分体现了“绿色与科技”的主题,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2001年注册了“圣珠”牌商标,获得山东省无公害蔬菜生产质量认定证书,2004年获得西红柿“绿色食品”产品质量认定。现在,“圣珠”牌西红柿已走进国内各大城市超市,并远销俄罗斯、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古城街道各村简介
北孙云子村有450户,1680人,耕地1100亩,2005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8000万元,人均纯收入7900元。粮田总面积810亩,主产小麦、玉米;果品种植面积100亩,主产苹果、桃等,总产30万公斤,收入52万元。
自2001年以来,工、副业生产日益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建有民营企业园区1处,入园企业由原来的不足50家发展到100多家,主要产品以建筑用各种规格的电工套管、楼房排水管、蔬菜加工袋、大棚用遮阳网、缝包线、塑料抽丝等为主,年实现销售收入6000万元,利税12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增加农民收入4200余元,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部分产品还销往南韩、日本、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村集体累计投入资金160万元,对村内“三纵三横”和民营工业园内“三纵三横”12条主要道路进行了硬化、亮化、美化改造,硬化道路6000米,安装路灯50盏,栽植路旁树木550株,安装变压器30台,改善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和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有线电视入户率98%,手机、固定电话、小灵通等通讯工具入户率97%,村小学内微机室、语音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配套齐全,并承接安装有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设备,成为潍坊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示范村。
村庄连续多年被评为潍坊市“双拥工作”*单位、寿光市“文明单位”、“村”“平安菜乡”建设*单位,连续五年被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评为“*单位”。
东罗桥村有180户,623口人,耕地面积1200亩。现有粮田800亩,年总产粮食84万公斤;蔬菜种植面积200亩;畜牧小区3个,其中规模较大的中兴养殖场占地38亩。2005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800万元,人均纯收入6950元。
近年来,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并日益成为该村经济的主要来源,拥有寿光市较大的农膜批发市场,有30多个农膜生产厂家在此设立批发点,主要从事农膜的经营批发。另有布匹鞋帽经营、农资超市、运输业、加工业等从业户达90多家,总从业人员400多人。年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实现利税200多万元,较好的解决了农民致富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在近年来构建和谐村庄及生态文明村庄建设中,总计投资80多万元,柏油硬化道路8200平方米,修建排水沟1800米,砖铺硬化胡同33条,6400平方米,安装路灯33盏。新打吃水井1眼,铺设自来水管道1200米,新增垃圾桶16个,雇用两名专职保洁员,每天对村庄卫生进行全面清理,初步达到了“五化”、“五通”、“一有”的文明生态村庄的标准。有线电视入户率99%,户均使用通讯电话2.5部,村委内安装远程教育设备一套,拓宽了农村党员干部的学习渠道。
村庄连续5年被评为寿光市“文明单位”,多年被市委评为寿光市“*基层党组织”,曾获“村”、“安全村”、“文明村”、“教育工作”*村,“平安菜乡”建设*单位、“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单位等荣誉称号。
后王村有425户,1585人,耕地2738亩,其中粮田面积1100亩,蔬菜种植面积1600亩。2005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600万元,人均纯收入5800元。
该村蔬菜产业发展迅速,自2001年注册“圣珠”牌西红柿商标以来,更加致力于名优西红柿的规模化、专业化种植,使其日益成为该村的特色产业,现有西红柿大棚1000个,面积1500亩,种有“千禧”、“罗曼”等20多个品种,西红柿品牌效应日益明显。在蔬菜产量不断提高的同时,村两委立足长远,狠抓标准化生产,使蔬菜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种植蔬菜全部通过了无公害认证,并多方开拓市场,实现产、供、销服务,不断提高蔬菜产业效益,一项全村人均纯收入可增加5000余元。蔬菜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包装、餐饮、农资供销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该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经济的发展为村庄建设奠定了基础,村委筹集资金76.5万元柏油硬化村内主要街道1800米,安装路灯22盏,村内主要道路两旁全部栽植了绿化苗木,排水设施配套齐全,村庄卫生实行专人管理,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投资11万元打深水井1眼,铺设输水管道;有线电视入户率90%,户均拥有手机等通讯设备2部以上;家庭用车购买量日益增多,部分农民还盖起了自己的小楼房,村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村庄连续五年被上级党委、政府评为“*单位”,2005年被评为寿光市“综合治理”*单位、“文明单位”、“平安菜乡建设”*单位。
临泽一村有220户,830人,耕地1530亩。2005年实现农村经济收入975万元,人均纯收入5622元。
该村产业布局合理,以蔬菜、粮食生产为主,果品种植和畜牧业生产为辅。村内50%的土地用于种植蔬菜,主要种植黄瓜、西红柿、芸豆、辣椒、茄子等,每个大棚年纯收入可达2万元。
村庄建设。2005年,村庄先后投资78万元对村内的主要大街进行了水泥预制硬化、路旁苗木绿化、安装路灯亮化。投资8万元新上变压器2台,投资3万元改善校舍条件;投资24万元,装修社区卫生所;并适时引导村民利用村庄交通便利的条件,筹建大型超市、饭店、加油站、车辆维修、煤炭供销、蔬菜批发等便民设施,极大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村庄内房屋整齐,道路宽阔整洁,村民家中有线电视、电话等通讯设备,部分村民还购置了微机,上了互联网,村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2001年以来,该村先后被评为潍坊市“文明单位”、寿光市“文明单位”、寿光市“计划生育*单位”、寿光市“综合治理*单位”、寿光市“妇女工作*单位”、开发区“*单位”。
刘家庄村有380户,1206人,耕地面积1890亩,2005年实现经济总收入1946万元,人均纯收入5600元。粮田总面积1180亩,亩单产粮食2100斤;蔬菜种植面积600亩,大棚410个,主要种植西红柿、芸豆、辣椒、茄子等,年总产820万斤,收入1100多万元。
村庄地处开发区政府驻地,依托开发区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以粮食、蔬菜生产为主,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为辅的产业结构格局。村庄内现有大型小麦联合收割机5部,玉米秸秆还田机2部,从而解放了大量劳动力,更好地参加到蔬菜种植及畜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中去。村内投资60万元的纯净水厂、投资70万元的木材加工厂、投资50万元的大型育苗厂等企业效益良好,产品供不应求,既壮大了集体经济,又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此外,村民还不断拓宽致富渠道,致力于运输业、农机修配、餐饮服务等行业。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村内胡同、道路已全部硬化,共硬化道路9200平方米,栽植树木3000余棵、观赏花10000余株,安装路灯46盏,粉刷外墙壁5170余平方米,并对村庄卫生实行托管处理,大大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村庄内房屋整齐,道路整洁宽阔,路旁树木花草绿意盎然,村内一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村内自来水、电、有线电视、电话配套日趋完善,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建有高标准卫生所、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各一处。2005年7月13日,省委书记亲临该村调研指导村村通自来水工程。
村庄先后被评为:寿光市2004~2005年度文明村、寿光市“计划生育*单位”、寿光市“美在家庭”示范村、开发区“招商引资*单位”、开发区“建设*单位”。
古城街道行政区划
[沿革]1958年建古城乡、北洛乡,同年分别改公社。1984年改为古城乡、北洛乡,1994年北洛撤乡设镇。1997年,古城乡面积34平方千米,人口2.2万,辖后王、前王、义和、顶盖、苗家桥、前疃、更新庄、徐家庄子、桥子、单家庄、瓦庙、金旺、莱坞、西罗桥、东罗桥、兴旺官、袁家庄、刘官庄、桑家官庄、庵头、北冯、赵家井子、赵家庄、俎家庄、太平官、常治官、十里铺、古城一、古城二、贺东、贺西、久安三、久安官一、久安官二、石头屋35个行政村;北洛镇面积50.5平方千米,人口3.2万,辖尚家庄、临泽一、临泽二、临泽三、周家庄、北马范、沙埠屯、杨庄、王家庄、戴家庄子、北洛、刘家庄、范家庄东、范家庄西、罗庄、范家沟子、安家庄、刘家崖子、曹家庄、杨家庄、野虎、罗家庄、贾庄、垒村、南孙云子、北孙云子26个行政村。2003年10月,撤销古城乡、北洛镇,设立古城街道,街道办事处机关驻原古城乡政府驻地。
[2006年代码]370783004(61村):~200义和村 ~201古城二村 ~202前王村 ~203后王村 ~204古城一村 ~205前疃村 ~206瓦庙村 ~207金旺村 ~208贺家东村 ~209贺家西村 ~210莱坞村 ~211桥子村 ~212顶盖村 ~213徐家庄子村 ~214苗家桥村 ~215单家庄子村 ~216久安官一村 ~217久安官二村 ~218久安官三村 ~219石头屋村 ~220更新庄村 ~221兴旺官村 ~222东罗桥村 ~223西罗桥村 ~224十里铺村 ~225常治官村 ~226太平官村 ~227袁家官村 ~228赵家庄子村 ~229赵家井子村 ~230庵头村 ~231北冯村 ~232俎家庄村 ~233桑家官庄村 ~234刘家官村 ~235北洛村 ~236尚家庄村 ~237临泽一村 ~238临泽二村 ~239临泽三村 ~240南孙云子村 ~241北孙云子村 ~242垒村 ~243周家庄村 ~244北马范村 ~245沙埠屯村 ~246杨庄村 ~247贾庄村 ~248王家村 ~249代家庄子村 ~250刘家庄村 ~251东范村 ~252西范村 ~253罗庄村 ~254范家沟村 ~255安家村 ~256刘崖村 ~257曹家村 ~258杨家村 ~259野虎村 ~260罗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