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麦13特征特性
春性,全生育期210天左右,比对照扬麦158晚熟1天。幼苗直立,叶色浓绿,分蘖力一般,两极分化快,成穗率较高。株高80厘米左右,株型较松散,穗层较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较饱满,半角质。平均亩穗数31.5万穗,穗粒数39.2粒,千粒重39.3克。抗寒性比对照扬麦158弱,抗倒力中等偏弱,熟相较好。接种抗病性鉴定:中抗赤霉病,中感白粉病,高感条锈病、叶锈病、纹枯病。2004年、2005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790克/升、798克/升,蛋白质(干基)含量12.50%、12.44%,湿面筋27.1%、25.8%,沉降值36.2毫升、35.7毫升,吸水率59.4%、58.9%,稳定时间5.7分钟、6.1分钟,抗延阻力295E.U.、278E.U.。
宁麦13产量表现
2003~2004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19.01公斤,比对照扬麦158增产4.70%(不显著);2004~200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20.91公斤,比对照扬麦158增产6.79%(极显著)。2005~2006年度生产试验,鄂皖苏浙四省平均亩产400.01公斤,比对照扬麦158增产12.31%;河南信阳点平均亩产443.7公斤,比对照豫麦18增产19.5%。
宁麦13栽培要点
1. 适期早播,争壮苗越冬。
2. 江苏苏南地区的播期以10月底为宜,江淮之间的播期以10月25日至10月底为宜;适期密植,建立优质高产群体结构。获得400~450千克/亩的产量指标,要求30万穗/亩左右,每穗35~40粒,千粒重40克左右。
3. 为此每亩基本苗以15万左右为宜,越冬苗50万~60万/亩,高峰苗控制在70万~80万/亩,最后成穗30万/亩左右;科学施肥,节氮增磷钾保品质。采取节氮增磷钾、氮肥前移的做法。按照400~450千克/亩的产量指标,每亩施纯氮以15千克左右为宜,氮、磷、钾的比例为1︰0.5︰0.5,即每亩磷、钾肥5千克左右。
4. 在肥料运筹上掌握前期足肥促早发,后期控制氮肥保品质的原则。氮肥中基肥与追肥的比例为7︰3。
5. 追肥中分蘖肥占15%,拔节孕穗肥占15%。[1]
6.防治病害,确保优质高产。拔节期,每亩用20%纹霉净150-200克或5%井冈霉素400-500克,加水20-25公斤用弥雾机弥雾防治纹枯病,并确保药液能淋到茎基部发病部位。抽穗扬花期(10%麦穗见花药),每亩用75%多菌灵100克、15%粉锈宁35-50克,加水60公斤喷雾或加水20公斤弥雾,防治赤霉病、白粉病和锈病。[2]
宁麦13种植区域
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江苏和安徽两省淮南地区、湖北省鄂北麦区、河南信阳的中上等肥力田块种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