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企业百科 产品百科 技术百科 人物百科

李瑞琴 我有新说法
90 0
[1] 李瑞琴:现任新疆仪尔高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新疆乡都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11届政协委员、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第11届政协、巴州(商会)副会长、巴州女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焉耆回族自治县人大代表。

目录

李瑞琴基本简介

李瑞琴,名如其人:剑胆琴心,秀外慧中。典型的中国传统妇女,却不拘泥于相夫教子、厨房厅堂。在47岁那一年,带着家人向戈壁宣战,知天命的时候建起了葡萄酒厂,花甲之年放飞了一个新的梦想:“做中国的拉菲”。
作为一个葡萄酒的民营企业家,李瑞琴深知,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做强产品、做、凝聚员工、贡献社会的力量所在,而诚信则是企业基业长青的灵魂。因此,乡都文化凝练了她的人生信条:“做事先做人,努力无止境”,本着这个信条,一路走来,她收获了无数素不相识的人与企业愉快合作的成果,收获了中国投资专家的入股合作。十几年中,她带领团队完成了一次次艰难的蜕变,而在成功面前,她谦虚又低调。这得益于她与生俱来的感恩信念,她常说:昔日一片戈壁滩,如今美景连成片,问君何故有其变,党的政策是关键。

李瑞琴人物履历

1972年在新疆焉耆县七个星乡哈尔莫墩村(原五大队)定居务农;
1976年至1988年七个星乡哈尔莫墩村(原五大队)财务组任出纳、会计;
1989年开始兴办焉耆兴兴皮毛制品厂,任厂长,所生产的“仪尔”牌皮装多次在国内荣获奖项;
1992年至1997年在中亚五国做地边贸生意,为巴州出口创汇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97年,成立新疆仪尔高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始调研中国及国际葡萄酒市场,着手焉耆盆地霍拉山戈壁地带葡萄种植可行性论证;
1998年在焉耆县七个星镇西戈壁开发葡萄基地,迄今为止,共开发戈壁荒地33000亩,将其改造成绿洲良田;
2002年4月成立新疆乡都酒业有限公司(中法合资),担任董事长。当年建成年加工能力3000吨规模的乡都酒堡,生产中有机葡萄酒-—乡都系列葡萄酒。

李瑞琴创业经历

历经十六年的艰辛创业路程,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村妇女成长为拥有资产过亿的经济实体-----新疆焉耆仪尔高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新疆乡都酒业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及董事长。一路走来,李瑞琴凭借其坚定的信念、超人的毅力和过人的胆魄,坚持不懈向戈壁进军,共修建道路120公里,架设高压线路28公里,栽种防风林带300多万株,打机井36眼,铺设节水灌溉毛管700多万米,共投入资金2亿元之多。如今梦想已变成美好的现实,33000亩葡萄硕果累累,在七个星镇周边筑起了一道绿色防风屏障,企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获得全国经济林等多个荣誉称号。
在建设葡萄基地的同时,李瑞琴紧锣密鼓筹建葡萄酒厂,为了引进法国*的酿酒技术和管理经验。她邀请法国各大葡萄酒庄园主及酿酒专家、建筑师、园艺师、土壤专家等50多人来焉耆盆地实地考察,经过多轮磋商谈判,2002年4月,中法合资的乡都酒业有限公司诞生在焉耆七个星镇的戈壁滩上,3000吨酒厂拔地而起,一座中西合璧、带有法国风情的乡都酒堡从此镶嵌在了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焉耆古城农庄之中。2008年,乡都酒业建成10000吨葡萄处理生产线,带有法国血统的乡都葡萄酒从此走向天山南北,大江两岸。
2011年,理想主义和使命感不减当年的李瑞琴又开始了企业发展的新整合。她主持仪尔高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进行了轮上市融资,对乡都公司的发展战略作了重新定位,理清了发展思路。李瑞琴自豪地说:“十年前就有专家预言,十年后中国葡萄酒的竞争就是原料的竞争,谁拥有好的葡萄园,谁就有生产优质葡萄酒的基础。乡都稳健立足市场的底气正是仪尔庄园自控质量的33000亩有机酿酒葡萄。现在,“乡都”已经由一个地方产品成长为享誉新疆、中国的品牌。因着李瑞琴的坚持,仪尔把一片葡萄做成了一个产业,示范助推了当地十万亩葡萄产业园的发展;因着她的坚持,乡都改变了新疆一等原料、二等加工、三等价格的落后形象,把一个产业做成了品牌,为新疆赢得了尊敬。

李瑞琴获得荣誉

1992年荣获在深圳举办的“乡镇街道之星”产品博览会金奖;同年荣获自治区“乡镇企业家”的称号。
1995年5月荣获国家和国家联合颁发的“全国优秀女乡镇企业家”称号;
1995年12月获自治区农牧区妇女“三学三比”城镇妇女“巾帼建功”竞赛*个人。
2002年开发2万亩荒地,被评为全国“三八绿色工程”并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状。
2005年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女杰”提名奖。
2006年3月获“首届新疆经济女性人物”、自治区“三八红旗手”称号。
2012年4月被评为“巴州首届社会主义建设者”称号。
2012年11月获“中国食品安全企业人物”之一。

李瑞琴广东省五华县人

李瑞琴简介

李瑞琴(1870~1953),字炳荣,号崇庆,广东省五华县水寨镇大布村人。

李瑞琴生平

幼随父居住香港,长大后经营建筑工程,以笃实为当局信任,承建山顶、荔枝角道水塘及大湾、荃湾、大坑供水工程,旺角水闸,西营盘炮台,大埔道至背子石截水渠,油麻地至红砌公路及油麻地官立书院等工程,成为香港富商。
热心公益,献出深水埗地基供市场建设,捐银6000元与当地名绅创办深水埗公立医局,组织渡海轮船和九龙四约轮船公司。
1913年,捐款与士绅先后在仔鸭巴甸、荃湾倡建旅港华人坟场。为创建五华一中、香港大学与迁建广州中山大学,均捐巨款。
1920年,奔走联络客籍名流,慷慨捐资万元,建馆创立香港崇正总会,被举为名誉会长。
1921年,被港府选为太平绅士。
1953年。[2]
参考资料


目录
相关产品RElAT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