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历史沿革
2002年3月18日,经江苏省批准,(苏教发函【2002】46号)同意华东船舶工业学院成立二级公有民办学院,即南徐学院,于同年开始招生。
2004年6月,根据江苏科技大学【2004】6号文件精神,江苏科技大学高职教育并入南徐学院。
2005年5月15日国家发函(教发函【2005】75号),正式确认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为独立学院。[5]
2012年6月,经和江苏省批准,正式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迁址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4]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办学条件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专业设置
根据2023年4月学校信息显示,学校设有船舶与建筑工程学院、机电与动力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商学院、公共教育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设计制造、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冶金工程、财务管理等25个本科招生专业。[1] [6]
苏州理工学院专业设置院系 | 专业设置 | 学位授予门类(学士) | 学制 |
---|
商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经济学 | 4年 |
工商管理 | 管理学 | 4年 |
财务管理 | 管理学 | 4年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管理学 | 4年 |
旅游管理 | 管理学 | 4年 |
物流管理 | 管理学 | 4年 |
船舶与建筑工程学院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工学 | 4年 |
土木工程 | 工学 | 4年 |
工程管理 | 管理学 | 4年 |
工程造价 | 管理学 | 4年 |
机电与动力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工学 | 4年 |
机械电子工程 | 工学 | 4年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工学 | 4年 |
机器人工程 | 工学 | 4年 |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理学 | 4年 |
电子信息工程 | 工学 | 4年 |
计算机 | 工学 | 4年 |
软件工程 | 工学 | 4年 |
通信工程专业 (嵌入式培养) | 工学 | 4年 |
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工学 | 4年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工学 | 4年 |
焊接技术与工程 | 工学 | 4年 |
公共教育学院 | 英语[8] | 文学 | 4年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教育学 | 4年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师资力量
根据2023年4月学校信息显示,学校有研究生导师30余人,充分依托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和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有硕士生约100人在校开展学习和科研工作。现有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人。中船总公司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1人,江苏省“双创计划-双创博士”1人,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专家1人,扬州市“绿扬金凤计划”创业人才1人,泰州市“双创”人才1人;入选张家港“港城英才计划”及紧缺高层次人才10人。共有7位教师荣获省级专业学科讲课比赛二等奖及以上,其中一等奖2人;有9位教师荣获校级讲课比赛二等奖及以上,其中一等奖3人。[1]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教学建设
截至2022年9月,学院现有重点专业12个。重点课程25门。[7]
重点专业序号 | 所属学院 | 专业名称 |
1 | 船建学院 | 土木工程 |
2 | 机车学院 | 机械电子工程 |
3 | 电信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4 | 冶材学院 | 冶金工程 |
5 | 船建学院 | 土木工程 |
6 | 机车学院 | 机械工程 |
7 | 机车学院 |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
8 | 电信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9 | 电信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10 | 商学院 | 物流管理 |
11 | 商学院 | 财务管理 |
12 | 冶材学院 | 冶金技术 |
重点课程序号 | 课程名称 | 所属学院 |
1 | 高等数学 | 公共教育学院 |
2 | 大学英语 |
3 | 计算机VC+++ |
4 | 体育 |
5 | 建筑机构 | 船建学院 |
6 | 工程力学 |
7 | 船舶与海洋技术 |
8 | 热工学课程 | 机车学院 |
9 | 机械原理与技术 |
10 | 工程图学 |
11 | 电能优化技术 | 电信学院 |
12 | 材料科学技术 | 材料学院 |
13 | 大学英语(二) | 公共教育学院 |
14 | 计算机技术 |
15 | 混凝土工程 | 船建学院 |
16 | 工程力学 |
17 | 工程项目 |
18 | 机械制造 | 机车学院 |
19 | 机械原理 |
20 | 动热值传递 |
21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电信学院 |
22 | JAYA技术 |
23 | 无机化学 | 材料学院 |
24 | 金属学原理 |
25 | 物流管理 | 商学院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学术科研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学术资源
截至2022年9月,学院图书馆入藏中文新书28100册,期刊合订本596册,共计28696册。截止年底,馆藏文献总量为228071册。提供522种期刊,52种报纸供读者阅览。电子文献实现与校本部相同的IP认证模式。
图书馆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科研平台
根据2023年4月学校信息显示,学校与张家港共建省级研究生工作站16家,各类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11家。[1]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科研成果
截止2022年9月,学院获国家自然基金立项资助5项、省自然基金项目3项、省社科基金1项、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7项、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项、省产学研前瞻性项目2项、张家港市计划项目6项、省课题2项。与企业签署各类横向课题项目41项;申请18项,6项;获软件著作权2项;教师在各类期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565篇,三大检索SCI、EI、ISTP等收录论文55篇。获得国家行业协会科技进步奖励4项;获盐城市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泰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镇江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 江苏永钢集团设立了400万元奖学金,江苏华大等企业也先后设立了奖学金。与江苏永钢集团已经连续举办两届“专升本”永钢班。其中与江苏海狮集团合作研制的台大型全自动洗涤脱水机——洗衣龙研发成功,创造了5个“一”,该项目获2013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海狮集团受到国家奖励200万元。[2]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合作交流
根据2023年4月学校信息显示,学校与20余家企业和行业协会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先后与美、英、澳、韩、加、法等20多个国家的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与美国底特律大学、 伦敦商业研究学院、法兰西商学院等高校联合举办了合作项目。[1]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文化传统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学院校徽
学院校徽以帆船为主要元素。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学院校训
笃学明德 经世致用
体现的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治学传统,体现的是学校的人才培养标准和特色,体现的是学校倡导并遵循的价值追求和教育宗旨。
笃学:即专心致志地学习。其典故出自《三国志·吴志·孙瑜传》:“济阳人马普笃学好古,瑜厚礼之”。“笃学”要求学生志于学,专于学,厚于学,在知识与技能上实现厚积厚载。
明德: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一开篇就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明”即是“使彰明”,这里的“明德”,即是弘扬光大崇高的道德情操和理想追求,阐明学习的目的条就是明晓道理、修养品行和道德,做人有坚定的信念,执著,有节操。若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也就能以服务于民生为乐事,也就能做事认真,追求真善美。
“经世”出自《庄子》“春秋经世,先王之志”;“致用”出自《周易》“精义入神,以致用也”; “经世”即“经国济世”,强调要有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求索治世之道;“致用”即“学用结合”,强调积极入世、致力社会民生的实践精神和智慧。经世致用作为一种思潮和精神,发端于宋代,形成于明末清初,以王夫之、顾炎武为代表,后来的魏源、龚自珍、康有为、谭嗣同等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倡导变法。经世致用之学,即“实学”,就是“实习、实讲、实行、实用之学”,说实话、干实事、务实际、求实效。这就是经世致用,匡世济民。[13]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学院团体
学生会
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苏州理工学院学生会是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和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学生的自治组织。
社团联合会
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社团联合会成立于2005年9月,经过四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管理和运行模式,主要由主席团、体育健身部、、素质拓展部、文化艺术部五大块组成。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学院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现任
职务 | 名单 |
---|
党委副书记、院长 | 王志东 |
党委副书记、书记 | 徐琳[9] |
副院长 | 黎文航、孙杰[10]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历任
任院长:黄国建
第二任院长:顾平
第三任院长:葛世伦
第四任院长:俞孟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