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纯红薯粉条制作材料
禹州纯红薯粉条
纯红薯粉条采用优质鲜红薯淀粉,经*技术脱脂净化处理,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纯红薯粉条不含任何人工色素,属绿色天然食品,柔软可口,营养丰富,久煮不化,宜烹饪、耐保存,素有“人造鱼翅”之美称。食用前开水浸泡5-10分钟,可冷拌、焖炖、热炒、涮火锅。一菜多吃,色香味美,老少皆宜。
禹州纯红薯粉条生产方法
传统工艺红薯粉条生产方法 红薯粉条的加工有以鲜薯为原料先加工成淀粉再加工成粉丝,也可以直接以淀粉为原料加工粉条,另外粉条加工的有传统艺和现代化工艺两种,传统工艺一般是以农户单元进行小规模加工,其生产工艺如下(以鲜薯为原料)
1. 选薯。选表面光滑,无病虫害,无青头,大小适中的红薯。
2.清洗,将选好的红薯装入箩筐放人水中,把泥土、杂质洗掉,并把红薯两头削掉。
3.粉碎。洗净后的红薯应及时粉碎。采用195型12匹马力柴油机带动的380型或440型打粉机,边打边加水,打得越细越好,以提高出粉率。
4.过滤。用0.7~1.5米吊浆布过滤,要过滤2次。初次溶液对稀一些,第二次对浓一些,过滤液入池2天后,把池内水放尽,加入原来水量的1/3搅拌,再过滤一次,将过滤液进入小池沉淀。
5.曝晒:当池内全部澄清,把水排尽,取出表层油粉后,把下层淀粉取出吊成粉砣,放在晒场上曝晒。当粉砣内水分蒸发一半时,把粉砣切成若干份曝晒。晒场设在背风向阳的地方,以防灰尘污染。
6.打浆糊。将500克淀粉加100克明矾,掺冷水2500~3000克,放人盆内。盆放人锅内煮沸,不断搅拌,成熟度达八九成即可。打成的浆糊,可对20公斤淀粉面。
7.漏丝。漏丝前可先试一下,看粉团是否合适,如漏下的粉条不粗、不细、不断即为合适。如下条太快,发生断条现象,表示粉浆太稀,应掺干淀粉再揉,使面韧性适中;如下条困难或速度太慢,粗细又不匀,表粉浆太干,应再加些湿淀粉。漏丝前调粉以一次调好为宜。粉团温度在30~42摄氏度为好。备好2口锅(型号为8),冷水缸2只,漏勺要中型48孔的。漏丝时,浆糊要搅匀,边拌边加温水,水温为50℃。当淀粉团离手时,抓起一团(把),少许自然垂落,如不断落,即可漏丝。在漏丝时,要预备一锅开水,当锅内水沸腾时才漏丝。丝条沉人锅底再浮出水面时,即可出锅,经过一次冷水缸降温,用手理成束穿到木棒上,经过另一次冷水缸降温,不断摆动,直至粉丝松散为止。然后放在室内,冷透后拿出室外晒丝。
8.晒丝。将粉条拿到背风向阳处,晒干后包装即成品。
禹州纯红薯粉条央视曝光
2022年3月15日晚,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曝光了“禹州粉条”事件[1] 。记者了解到从这里销售出去的“红薯粉条”“山药粉条”却是由“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混制而成。在禹州桐树张村的一个简陋民房里,加工粉条的机器上布满了污渍,狭长的过道摆满了一袋袋木薯淀粉,工人将少量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混合在一起铲入机器,经过多道工艺,就做成了粉条[3] 。3月15日晚,节目播出后,禹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省、许昌市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下,立即行动,组织、市场监管等部门及属地乡镇政府近200人迅速开展排查。当晚,即对涉事的禹州市夏都三粉厂、禹州市瑞田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禹州市范锋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禹州市豫康三粉加工厂、禹州市禹鑫粉业有限公司、禹州市焕斌三粉加工厂等6家粉条加工企业停产整顿,并对其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调查。截至当晚12时许,共查封粉条成品61.97吨、木薯粉84.15吨[3] 。
2022年3月28日,澎湃新闻注意到,禹州市瑞田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禹州市焕斌三粉加工厂、禹州市豫康三粉加工厂三家工厂除被吊销营业执照外,还被禹州市市场管理局分别罚款14.09万元、11.519万元、11.217万元;没收违法生产粉条6666公斤、4528公斤、300公斤。[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