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企业百科 产品百科 技术百科 人物百科

双壳潜艇 我有新说法
63 0
双壳潜艇是指有两层壳体的潜艇,即外围是非耐压仓(可储水),内部是耐压仓,保护设备与人员。体积庞大,排水量大,自重大,储备浮力高,耐压性能好。

目录

双壳潜艇相关简介

双壳潜艇(1张)
双壳体和单壳体是潜艇艇体结构的两种基本形式。潜艇为了能承受极限下潜深度处的水压,必须要有耐压艇体结构,这就是由一些圆柱壳,圆锥壳和首尾的端部舱壁(球面的或平面的)组成的耐压艇体.但是仅有耐压艇体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将耐压艇体用非耐压艇体结构象加导流罩一样罩起来,使潜艇具有流线型的外型,以减小水下阻力."罩"的方式有两种基本的形式.一种是只"罩"潜艇的首尾端,让中部的耐压艇体露出来。"导流罩"罩住了艇首和艇尾,潜艇也就光顺了。另一种是不仅"罩"首尾端,还把整个耐压艇体首到尾部都"罩"在非耐压艇体结构中。前者叫单壳体结构形式,后者叫双壳体结构形式,双壳体潜艇的耐压艇体和非耐压艇体间有个空间,叫舷间空间。
双壳体和单壳体的结构形式各有其优缺点,所以就并存了下来,在潜艇设计中都有采用.无论采用那种结构形式,都是发挥其优点同时采用其他措施来弥补其缺点。大体上来说,单壳体潜艇的储备浮力小,因此水下排水量小,有利于提高水下航。而双壳体的优点则是储备浮力大,提高了水上不沉性。又因为双南体潜艇都是采用小分舱形式,也有利于提高水下不沉性。双壳体又有利于抗爆,因为舷间空间的液舱能吸收一部分爆炸冲击能量。而县城双壳体还有利于潜艇设备、系统和舷间液舱的布置。这些优点是单壳体不具备的。双壳体的缺点是潜艇水下排水量大,艇体的水下湿表面积也大,除不利于提高水下航速外,也增大了艇的反射面积,不利于艇的隐蔽性(但对降低潜艇速时的辐射噪声有好处)。而双壳体的这些缺点正是单壳体的优点。
苏联/俄罗斯多采用双壳体结构形式,而西欧和美国则偏爱单壳体。

双壳潜艇双壳结构

外壳轻薄,钢材耐屈服度方面较为普通。内壳为耐压壳一般为高强度合金钢,耐屈服度高。两壳体间距要看具体艇型以及各舱段实际情况需要而定。最窄的某些首尾或者上层建筑部位也就能容下抗压肋骨那么点,最宽的比如奥斯卡的舷间发射筒段中间加排P7发射筒子也绰绰有余,一些战略艇的舱段内外壳体间距或许更大…耐压壳用钢一般使用高强度钢或者钛合金钢,如AK25/27/28,HY80,NS110等,非耐压壳钢可以采用低磁钢或者高碳钢等。 耐压壳和非耐压壳之间的舷间宽度从维修保养、损害管制及设备拆装等方面考虑一般不应小于800毫米。当然这是一般情况。至于耐压壳厚度,各型艇自然都不一样,其厚度要通过壳板稳定性计算来确定,厚度一般都小于壳中面曲率半径的1%。在受力计算中,要考虑材料加工等方面的影响,一般按负偏差考虑,通常将名义厚度减去1毫米左右。具体举例的话,我能想起来的有毛子的675型,其耐压壳厚度为22-30多毫米。国内某型艇耐压壳的名义厚度也是22毫米。
参考资料


目录
相关产品RElAT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