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控制安全带简介
电子控制安全带(electronic control of safety belt)一般与安全气囊并用。该系统由电子触发装置、安全带收卷器、能量储备装置等组成。触发装置内的传感器测量撞车时的减速度大小。当超过给定的减速度界限值,电子控制系统便发出点火指令,通过点燃触发器内的工作介质,形成高压推动活塞在液流管内运动。液流顶开密封膜片,并以较高的速度冲向涡轮的叶片。涡轮便带着安全带卷筒转动,使安全带能够进一步勒紧乘员的身体。
电子控制安全带分类
安全带可分为两点式、三点式和多点式。
两点式包括腰带式和肩带式。三点式包括腰带和肩带式、腰肩连续带式等。多点式包括全背带式等。目前普遍使用的是三点的腰肩连续带式和两点的腰带式,其中后者大多用于乘用车的后排中座。其具体结构包括卷收器、织带、带扣锁,以及其他配件如高度调节器、连接件、固定件等。卷收器用于织带的锁止和回卷,织带用于束缚人体与座椅间的位移,而带扣锁用于织带的固定和解脱。
电子控制安全带预紧式安全带
预拉紧装置有多种形式,常见的预拉紧装置是一种爆燃式的,由气体引发剂、气体发生剂、导管、活塞、绳索和驱动轮组成。当汽车受到碰撞时预拉紧装置受到激发后,密封导管内底部的气体引发剂立即自燃,引爆同一密封导管内的气体发生剂,气体发生剂立即产生大量气体膨胀,迫使活塞向上移动拉动绳索,绳索带动驱动轮旋转号驱动轮使卷收器卷筒转动,织带被卷在卷筒上,使织带被回拉。最后,卷收器会紧急锁止织带,固定乘员身体,防止身体前倾避免与方向盘、仪表板和玻璃窗相碰撞。
电子控制安全带使用误区
安全带是用来保护驾驶员和乘客安全的装置,这一点相信每个人都很清楚。但还是有不少司机在驾驶过程中不系安全带,对其态度是“用时则信手拈来,不用时则顺手一丢。”甚至有个别私家车主把安全带当成了摆设,只有遇到只有在遇到时才勉为其难、装模作样地系一下,安全带是生命的保护神,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却在安全带使用上走入了误区。
电子控制安全带误区之一:可用可不用
安全带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摆设”。其实,这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冒险。当车辆在高速行驶时发生碰撞或紧急制动时,巨大的惯性会使车内乘员与方向盘、挡风玻璃等发生二次碰撞,从而造成对乘员的严重伤害。而安全带能将人束缚在座位上,它的缓冲作用会吸收大量动能,大大减轻乘员的伤害程度。然而由于观念的滞后,很多人都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在市内行车,时速不会太高,所以没什么机会能用得着安全带。其实,当车仅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行驶时发生碰撞,身体前冲的力量就会相当于从4层楼上扔下一袋50公斤重的水泥,其冲力之大可想而知。所以,安全带的作用在这个时候就显示出来。
还有一些人认为,车内装备有安全气囊,所以就没必要系安全带了。其实,单纯依靠安全气囊也是十分危险的。因为气囊的爆发力非常大,如果丝毫没有安全带的牵引缓冲而直接撞到正在爆发的气囊上,对身体也会有严重的损伤。所以,安全气囊是要与安全带配合使用才能起到其“安全”的作用的。
据统计,由于系了安全带而在交通事故中幸免于难的乘员约占30%。也就是说,小小的安全带救了近三分之一驾车人的命。所以,您千万不要嫌麻烦,举手之劳,也许就能保住一条命。套用一句大家都知道的宣传语:为了您的安全,请系好安全带。
电子控制安全带误区之二:不用时乱扔乱丢
在汽车的日常保养工作中,安全带也常常被忽视,其实,同其它部件一样,安全带也要使用与保养兼顾,经常性检查安全带的性能,一旦发现有损坏应及时更换,座椅旁边地板上所有固定座椅安全带的螺栓都应按规定的拧紧,螺体周围应涂上密封胶。佩戴时,腰部安全带系位应尽可能低些,以系在髋部为佳,不要系在腰部,肩部安全带不宜在胳膊下面,应斜挂胸前,不要将安全带扭曲起来,不要把包裹抱在腿上或穿过厚的衣服,以免造成安全带佩戴错位,影响正常的功能。不要让安全带压在坚硬或易碎的物体上,如衣服里的眼镜、钢笔和钥匙等,也不要让安全带在锋利的刃口上摩擦,以免破坏安全带,不要让座椅靠背过于倾斜,否则安全带将不能正常地伸缩。座椅上无人时,要将安全带送回卷收器中。如果安全带在使用中曾承受过一次强拉直负荷,即使未损坏,也应更换总成,不要继续使用,安全带必须与座椅配套安装,不要随意拆卸,车与车之间也不要对换。安全带太脏时,可用软性肥皂水作清洗液,用布或海棉擦洗。不要使用染料或漂亮白剂,否则会腐蚀安全带,且不要用硬刷刷洗,以免降低安全带的抗拉强度。
不少司机由于不注意正确使用安全带,导致被安全带损伤。被安全带损伤的主要原因,源于当汽车突然刹车或变速时,由于安全带的束缚,使驾乘人员的体位相对固定,在惯性力的作用下,驾乘人员的头颈部则处于过伸状态,由此可对颈椎产生一种剪切冲击力,另外,驾驶员因体位长期固定,而会引起颈肩及腰部的肌肉、韧带慢性疲劳性损伤,其损伤早期,可表现为颈椎不稳的症状,如颈、肩、手臂和背部的麻木、酸胀、疼痛等。此种损伤亦可见于胸腰段,表现为腰酸背痛,因椎动脉及颈段脊神经根所受到的牵拉刺激,严重者可出现头晕、头痛、子耳鸣、视力模糊等症状,甚至于可有椎体的楔形压缩性骨折。为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首先应避免在非高速公路段高速行车,起步及停车时应平缓变速,以减轻刹车及变速时对脊椎产生的剪切冲击力,另外,还应在工作之余坚持进行颈肩及腰背部的功能锻炼,如做颈椎操,广播操等,以减轻肌肉、韧带的慢性疲劳性损伤,一旦发现有上述症状,当及时去医院就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