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企业百科 产品百科 技术百科 人物百科

现代药物分析 我有新说法
61 0
《现代药物分析》是由化学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武和张龙。

目录

现代药物分析内容简介

本书对药物分析过程中常用的现代分析方法及应用实例进行了全面介绍和总结,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折光与旋光分析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质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及薄层色谱法等。其内容涉及方法原理、实验操作及实例应用。[1]

现代药物分析图书目录

第1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1概述
1.2分子吸收光谱
1.2.1光的本质
1.2.2吸收和发射现象
1.2.3紫外-可见光吸收谱的产生
1.2.4紫外-可见光谱图
1.3吸收定律
1.3.1紫外-可见光谱测定中的定量关系
1.3.2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干扰的消除
1.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4.1主要部件
1.4.2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1.4.3仪器的校正和检定
1.5紫外-可见光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5.1紫外-可见光谱法应用于定性分析
1.5.2紫外光谱用于定量分析
参考文献
第2章红外分光光度法
2.1概述
2.1.1红外吸收光谱基础知识
2.1.2红外光谱的产生
2.1.3红外吸收峰的类型
2.1.4影响红外吸收峰位置的因素
2.1.5红外吸收峰的强度
2.1.6特征吸收谱带
2.1.7红外光谱与紫外光谱的区别
2.2红外光谱仪
2.2.1光源
2.2.2干涉仪
2.2.3样品池
2.2.4检测器
2.2.5计算机系统
2.2.6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2.2.7仪器及其校正
2.2.8试样的处理和制备
2.2.9红外光谱用于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2.3.红外分光光度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2.3.1化合物的鉴别
2.3.2杂质的检查
2.3.3定性分析
2.3.4近红外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3章荧光分光光度法
3.1概述
3.2荧光原理
3.2.1荧光的产生
3.2.2分子结构与荧光的关系
3.2.3荧光定量的基本原理
3.2.4定量分析方法
3.3荧光分光光度计
3.3.1荧光分光光度计部件
3.3.2荧光计的校正
3.3.3荧光计的分类
3.3.4荧光分析条件的选择
3.3.5荧光分析新技术简介
3.4荧光法在药物分析上的应用
3.4.1药物的鉴别
3.4.2药物的含量测定
参考文献
第4章折光与旋光分析法及其应用
4.1概述
4.2折射率测定法及其应用
4.2.1折光的一般原理
4.2.2折光仪
4.2.3折射率的测定
4.2.4折光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4.3旋光度测定法及其应用
4.3.1偏振光
4.3.2物质的旋光性
4.3.3旋光性的表示法及影响因素
4.3.4旋光度的测定
4.3.5旋光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5章核磁共振波谱法
5.1概述
5.2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5.2.1原子核的自旋与磁矩
5.2.2自旋核在磁场中的性质
5.2.3共振条件
5.2.4饱和与弛豫
5.3核磁共振波普仪
5.3.1仪器主要部件
5.3.2仪器主要性能指标
5.3.3核磁共振波谱仪操作方法
5.4核磁共振的氢谱
5.4.1核磁共振的参数
5.4.2自旋-自旋偶合
5.4.3图谱分析
5.4.4双照射
5.4.5定量分析
5.5核磁共振碳谱
5.5.113cnmr的特点
5.5.2影响13cnmr化学位移的因素
5.6二维核磁共振波谱
5.6.12d-nmr的特点
5.6.2几种常用的2d-nmr
5.6.3同核j分解谱
5.7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的应用
5.7.1核磁共振的具体应用示例
5.7.2核磁共振波谱确定结构与测定含量的药物
参考文献
第6章质谱法
6.1概述
6.2质谱仪器及基本原理
6.2.1进样系统
6.2.2离子源(离子化方式)
6.2.3质量分析器
6.2.4信号检测
6.2.5数据获取
6.2.6真空系统
6.2.7质谱联用技术
6.2.8质谱图中主要离子峰的类型
6.2.9质谱在有机化合物解析中的应用
6.3质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6.3.1化合物的结构确证
6.3.2药物代谢方面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7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7.1概述
7.2基本原理
7.2.1原子能级与原子光谱
7.2.2原子吸收与紫外分光的比较
7.3原子吸收光谱仪
7.3.1光源
7.3.2原子化器
7.3.3单色器
7.3.4检测器和信号处理器
7.3.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7.4实验技术
7.4.1样品处理
7.4.2测定条件的选择
7.4.3原子化条件选择
7.4.4进样量选择
7.4.5背景校正系统
7.4.6原子吸收法的干扰及其抑制
7.4.7方法与应用
7.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在药物分析上的应用
7.5.1合成药物的含量测定
7.5.2中草药无机微量元素的含量测定
参考文献
第8章色谱分析法
8.1概述
8.1.1有关历史和专有名词
8.1.2基本概念
8.1.3色谱法分类
8.2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8.2.1色谱过程
8.2.2色谱保留行为与分配系数
8.2.3色谱法的分离机制
8.3色谱法用于药物分析的进展
8.3.1纸色谱法
8.3.2薄层色谱法
8.3.3气相色谱法
8.3.4高效液相色谱法
8.3.5微柱液相色谱法
8.3.6超临界流体色谱
第9章高效液相色谱法
9.1概述
9.1.1高效液相色谱法特点
9.1.2高效液相色谱的分析原理
9.1.3高效液相色谱的固定相和流动相
9.1.4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分析方法
9.2高效液相色谱仪
9.2.1高压泵
9.2.2进样装置
9.2.3色谱柱
9.2.4检测器
9.2.5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hplc/ms)
9.2.6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操作要求
9.3高效液相色谱原理
9.3.1速率理论
9.3.2色谱峰扩展的影响因素
9.3.3测定法
9.3.4高效液相色谱法的验证
9.3.5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方法的选择
9.3.6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9.4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9.4.1鉴别
9.4.2杂质的检查
9.4.3含量测定
参考文献
第10章气相色谱法
10.1概述
10.1.1历史、概念
10.1.2气相色谱法的分类
10.1.3气相色谱法的特点
10.2气相色谱分离的原理
10.2.1塔板理论
10.2.2速率理论
10.2.3气相色谱图和参数
10.2.4载体和固定液
10.2.5定性、定量分析
10.3气相色谱仪
10.3.1气路系统
10.3.2进样系统
10.3.3柱分离系统
10.3.4温控系统
10.3.5检测器系统
10.3.6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10.3.7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
10.3.8样品的预处理
10.4气相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0.4.1杂质的检查
10.4.2残留溶剂的检查
10.4.3含量的测定
参考文献
第11章薄层色谱法
11.1概述
11.2tlc法的分类及原理
11.2.1基本概念
11.2.2基本原理
11.2.3分类
11.2.4薄层色谱法的固定相和流动相
11.3背材、吸附剂和展开剂的选择
11.3.1背材的选择
11.3.2吸附剂的选择
11.3.3选择吸附剂的原则
11.3.4展开剂的选择
11.3.5薄层色谱法操作过程
11.3.6tlc法常见问题和消除的方法
11.3.7定性分析
11.3.8定量分析
11.4薄层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1.4.1鉴别
11.4.2杂质的检查
11.4.3含量测定
参考资料


目录
相关产品RElATED PRODUCTS